推荐:《外贸机密》讲述外贸人的酸甜苦辣完转

cutelisa:推荐:《外贸机密》讲述外贸人的酸甜苦辣(完)
转自天涯论坛annisa
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推荐给大家:)
文章关键词:南京 国有外贸公司 服装
1. 一块砖能砸到俩外贸人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法语班,全班同学二十来个人,各行各业都有。坐我旁边那女孩子是师范学校钢琴系的研究生,快毕业了,想毕业后去法国继续深造音乐;坐我后面的三十几岁女人是个阔太太,在家闲得发慌来学点东西消遣;再问到坐我前面那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她说她是做外贸的。
  
  “哎呀,我也是做外贸的。”我惊喜,连忙凑上去认亲。
  
  她用左手对着整个教室象征性地画了个圈,漠然地说:“听说这里面有六七个做外贸的。”
  
  二十个人里面有六七个做外贸的?我觉不可思议,细细打量每个人,象在做“猜猜看”的游戏,却怎么也判断不出来哪些人是我的同行。直到有一天,我和我的同行们同时举手向老师告假,下个礼拜要去广州参加广交会,顿时这六七个人水落石出。
  
  我跟一个矮胖子搭讪:“你哪个外贸公司的?”
  
  他说他是哪个哪个公司,我茫然,没听过。他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说:“全南京上百家大大小小外贸公司呢。”他极笨的,总是把单词念得象英语发音,他跟老师辩解说他是跟美国人做生意的,英语练得好得没办法,所以影响了学习法语,嘁!
  
  最近我又成为了一家新开业的健身会馆的会员,有空就跑去换了运动衣运动鞋在里面晃来晃去,最喜欢在跑步机上边跑边戴着耳机看电视,一看就是一整集电视剧。忽然注意到旁边一台跑步机上的胖男人正在气喘吁吁地跟他的私人教练聊天,英俊的教练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做外贸的。
  
  后来我又在女用更衣室里听见有人跟别人搭讪说自己是做外贸的。
  
  我很想冲到这家健身会馆的登记台去问个清楚,他们到底有百分之多少的会员是做外贸的。
  
  忽然,我意识到,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碰见我的同行,法语班,健身会馆,餐厅,美容院,大街上,飞机上,甚至外地,外国。
  
  我又意识到,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我的同行,我有个舅舅是做外贸的,我妈是做外贸的,还有个表姐曾经也是做外贸的,我大学宿舍的七个人中有四个人现在在做外贸,我的好朋友小欣、KEN、KEVIN都是做外贸的。
  
  我开始对这个现象感到很有兴趣,我有时间跟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风花雪月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家长里短,不如谈谈外贸,既然我有这么多同行。

cutelisa:2. 我们都恨死做外贸了
  
  开篇明意,我恨做外贸,我的朋友同事也都恨。
  
  “死外贸”是KEN发明的,他在一段忙得焦头烂额的日子里,忽然变得妙语连珠,发明出诸如此类的很多词汇,简单,朴实,却一针见血直指人心。
  
  后来我们谈到谁谁谁,就会说:“哦,原来也是个做死外贸的。”或者:“哦,原来也是个死外贸。”也就是说,“死外贸”可以指职业,也可以指人。
  
  现在,我们说到“外贸”一词,无不在前面加“死”这个前缀,充分反映心情。
  
  我们每个人,不管年纪多大,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里决然没有外贸这回事。比如KEVIN,他大学时是学校的乐队主唱,不知怎么毕业后混到外贸公司来,至大的梦想是能离开公司,开个小酒吧,请不起驻唱歌手就自己上,每天过睡到自然醒的日子。
  
  而小欣的梦想是做家庭妇女,最爱在家里侍弄侍弄花草,今天缝个靠垫,明天煮锅牛肉汤,一逛街就疯狂购买打折的床上用品,天天嚷着要怀孕要怀孕,可没完没了的出差令她不敢轻易播种,惟有继续等待良机。
  
  在几年前我刚认识KEN的时候,他就常常很深沉地跟我说:“我的梦想是卖热带鱼。”
  
  热带鱼?!
  
  当时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丫头,顿时被他震住了,满心崇拜地想:他是不是指,他要做热带鱼进出口生意?
  
  至于我表姐,她的梦想就是去国外念书,念完书干什么再说,重要的是念书本身,后来,她真的辞职去了美国,梦想成真。
  
  我妈的毕生追求是画国画,做了一辈子外贸,退休后终于如愿以偿,一心扑在画画上。
  
  我呢?众所周知,我的理想是做自由撰稿人,可是,我这点水平能养活自己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还是得继续做这死外贸。
  
  可是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做外贸?答案太多了,连珠弹一般从我们嘴巴里蹦出来:枯燥!无聊!没意思!没创意!没乐趣!辛苦!压力大!加班多!出差多!
  
  好象我还不认识哪个外贸人衷心地热爱外贸,除了我舅舅,待后面再表。

cutelisa:3. 童年阴影及猪油蒙心
  
  其实照理说,我根本不该在长大成人后选择做外贸的,因为,我小时候就开始恨这个叫“外贸”的魔鬼了,它跟我抢夺妈妈。
  
  前几天跟几个好朋友吃饭聊天,席间天南海北,忽然讲起童年的事来,他们说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什么用家里找的避孕套做成水枪,什么拍洋花打弹珠,什么养小狗小猫小羊小鸡的,说得口沫横飞兴高采烈,忽见我呆坐一边不吭声,便齐声问我,我木然地说:“小时候,尽在家扒着窗户看天上的飞机了。”
  
  他们大惊,既而各自惭愧,以为我从小有奇志,就象《孔雀》里那个心比天高的姐姐似的想做伞兵飞行员什么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妈妈常常出差,每年都要去参加广交会,每年都要出至少两次国,这些长差一去就是半个月,而我从小依恋妈妈,每当听见她要出差的消息,伤心得跟天塌下来似的,然后天天望着天上的飞机,猜测妈妈会不会在上面,会不会今天回来。
  
  妈妈的一个女同事至今看见我都要说一件往事,她跟妈妈一起去出国,出发那天来我家喊妈妈一起走,结果我撕心裂肺地哭着,拼命拖着妈妈的行李箱不让她走,害她们差点误了飞机。那时我还在上小学。
  
  那个时候,我留着很长的头发,爸爸又不会给我梳辫子,每次妈妈出差,临行那天会给我扎很紧的麻花辫,让我睡觉不要拆了,坚持个两三天不用梳,再往后非梳不行了,爸爸就带着我到邻居家央别的女人帮我梳头。连我的老师们都知道了,只要看我头发凌乱,就来问我,是不是你妈妈又出差了。
  
  爸爸虽不太出长差,却也短差不断,就算不出差也有没完没了的应酬,于是,我常常被拜托给邻居,今天到这家蹭饭,明天到那家蹭饭;我恨到别人家蹭饭,倒不是特别有骨气的意思,而是,在家的时候爸爸太溺爱我,吃青菜都挑菜心子菜叶子给我,我从来不吃菜梆子,到了人家家,挑三拣四多没家教,不爱吃的也直着脖子咽下去,眼泪都憋出来了。不过也有开心的事,记得有家我常去蹭饭的邻居,家里有个比我稍大的男孩子,知道我晚上常常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便跑到我家窗前(那时我们住一楼)跟我聊天,逗我开心。扯远了,不是在痛诉童年阴影嘛,咋把小初恋给漏出来了。
  
  最开心的当然是妈妈出差回来的那天,放学早早冲回家,妈妈笑眯眯地打开她神奇的、贴满机场标签的行李箱,给我掏出一大堆礼物,衣服、发夹、文具、小摆设,很多东西至今我都保留着,甚至从来就没舍得拿出来用过。然而,相比之下,我宁愿什么礼物都没有,也不要妈妈整天出差,不要头发乱糟糟地去上学,不要关在家里看飞机,不要到别人家吃饭,不要咽菜梆子,不要不要不要!
  
  至于到工厂出差,更是三天两头的事,那时工厂都在乡下,妈妈去工厂,都是说“下乡”,我只知道她去乡下了,自己做外贸后想起来才明白,是到工厂去。下乡,下乡,又是下乡,我真搞不懂乡下有什么好玩的,妈妈要不停地往乡下跑。
  
  总之,我讨厌死妈妈的职业了。
  
  至于后来为什么我自己也选择了这个职业,现在想起来,纯属猪油蒙心,有可以说是被妈妈有预谋地设计了,她想让我做外贸。填志愿的时候,她说学日语吧,热门,我昏头昏脑便填了,到找工作的时候,她说,做外贸吧,学外语当然做外贸。啊?外贸?!
  
  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外上学四年,几乎不太依赖妈妈了,而童年对妈妈的职业的憎恨也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痛,越来越淡化了。放眼望去,身边人百分之五十做外贸,百分之五十做内贸。(调查范围就俩人,我妈和我爸。)爸爸是做农用机械国内贸易的,整天跟拖拉机配件打交道,看上去特无聊,也不见得比妈妈轻松点,相比之下,比妈妈的职业还吸引不了我,其它可以想象的职业呢,警察、医生、老师,好象都不太可能,所以,所以,做外贸似乎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我以前的科长、现在的老板XIA曾经对着我叹气:一个女孩子,怎么就选择了这个职业呢?语气十分怜悯。
  
  其实XIA本人也是猪油蒙心型,他一直告诉我,他热爱做学问,当年在北京上学成绩优异,原有机会当大学老师,继续研究学问,却为了回到江苏,进了这家外贸公司,从此“商场一入深似海”。
  
  可能蒙了更多人心的那块猪油是金钱吧,因为外贸被传说为很赚钱的行业,至于是否确凿,稍后讨论(这话题太敏感,待我抹抹冷汗,仔细考虑考虑再说)。

wellpond:看了,但是不知道1楼之所云,再看一遍~~

cutelisa:4.外贸是啥?
  
  书上说,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我问小欣:“外贸是啥?”她说:“二道贩子。”
  
  我又问KEVIN:“外贸是啥?”他说:“二道贩子。”
  
  我说:“人家小欣已经说过了,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创意?”他说:“从做外贸开始,我就变得没创意了。”
  
  我又问KEN:“外贸是啥?”他说:“二道贩子。”
  
  我不禁开始怀疑,专业书籍中关于外贸的概念,是不是应该干脆就更改为“二道贩子”,既然这个概念如此深入人心。
  
  圈内人的概念如此惊人的统一,那么圈外人如何理解呢?
  
  首先提及的当然是我的爸爸,十几年前妈妈刚开始走进外贸行业,爸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他对外贸的见解:“你们这些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好不长。”语气颇为不屑。那时爸爸他们的农机公司是政策扶持、市场垄断的,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代表,因此与外贸行业所代表的市场经济竞争(其实早期的外贸也带有扶持和垄断的意思,后面再论)很是格格不入。当然,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后来败下阵来的是计划经济,而市场经济的产物却发展得风生水起。
  
  有一次一个报社记者对我作简短的采访,谈到我的职业时,很是迷茫地问:“外贸是干什么的?”我一直以为全世界人都知道外贸是干什么的,没想到一个堂堂记者会问这个问题,于是沉吟了一下,正考虑该怎样言简意赅地解释,忽然她已作恍然大悟状,说:“哦,是不是开外贸小店的那些人?”我晕倒。
  
  不过也没什么,隔行如隔山嘛。
  
  最叫我晕倒的却是另外一次,一个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女人,谈起彼此的职业时,我说我是做外贸的,她立刻很高兴地说她也是做外贸的,原来是同行,我当然也感到亲切,便继续聊下去,问她主要做什么地区(我的意思是出口到哪里,欧洲还是美国还是日本),她说,一般会去广州进货,有时也去宁波温州。我已愕然,后来再听她说她的店铺在哪里哪里,我才明白,她是开小店的,卖外贸商品。后来她还不停跟我一起叹气:唉,做外贸真的很辛苦呢。
  
  其实呢,通俗易懂地说,外贸就是跟外国做生意,可以从外国买回来,也可以从国内卖出去,不过我们做的是纺织行业,出口比较多,我对出口也比较了解一点。其实跟国内贸易基本一回事,跟在菜场摆个摊儿卖青菜萝卜也是殊途同归,说到底就是我给你东西、你给我钱这么回事,当然,由于出一道国门,也就会牵涉到比较复杂一点的东西,你要遵守政策法规,你要接受检查检验,而由于距离的原因,钱和货也不可能象买菜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些都到后面再慢慢谈吧。
  
  小欣他们说的没错,外贸就是贩子,而是还是二道贩子,不是一道。我们从生产厂买货,再卖给国外买家,我们既不是供方,也不是求方,就是个中间人,牵线人,国际倒爷,对,二道贩子。
  
  小欣的老公最绝,他说:“做外贸的都是民族英雄,理由嘛,各自体会去”。我哈哈大笑,说要写进圈外人的见解里去,他反对,说他应该算作圈内人士,因为他是我们的辅料供应商,就是做商标吊牌什么的。很好,很好,民族英雄,比二道贩子冠冕堂皇多了。

@羽佳@:看着很有意思,呵呵。

big-melon:呵呵,经典!
lisa姐继续啊。

夏天到了吗:呵呵,继续期待。

bacon999:听着好象外贸已经不只是一种职业那么简单,
更象是一个社会现象了!
难到真的有一天中国都出来做外贸?
十个中有一个,就是一亿三千万了?

cutelisa:5. 上了贼船
  
  现在仍清晰地记得五年前我去HH公司参加面试的情景。
  
  HH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省级外贸公司,做针织服装。五年前我们去应聘时,气派的HH大厦已经落成好几年了,空旷的停车场,宽敞的落地玻璃自动门,整洁大方的门厅,穿制服的保安,装修精致的走廊和办公室,甚至走廊里随处摆放的绿色盆载植物,全都给初次上门的我留下的好印象。我这人有个太过迷信一见钟情的毛病,买东西总是第一眼喜欢上的最好,后面再看别的,也还是心心念念惦记着第一个,再怎么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要回头去买第一个;鉴于这个原因,我在后来对很多事物的挑选上就不再喜欢耗费时间了,第一眼看中了就不再去看别家,HH公司就这么令我一见钟情上了,去过HH,我便没有再参加其他公司的面试。
  
  我是来参加面试的人中第一个被喊进去的,当我一走进那间会议室,我便要晕倒了:长条形会议桌的周围坐了男男女女十几口人,齐刷刷用挑剔地眼光看着我;另一个要晕倒的原因,我穿太多了,而里面暖气太足,热得我汗直冒头发昏。
  
  后来我知道了当时那十几口人是总经理们和各个部门经理,大公司的派头嘛,就是要图个热闹,面试新人也不例外,不管你们部门今年有没有招新人的计划,只管来坐着就是了,欣赏欣赏学校里的漂亮小女生,顺便跟别的部门经理唠唠嗑联络一下感情。
  
  至于暖气的问题,给我刺激很大,我最痛恨穿衣不合时宜,太冷或太热都令我心烦意乱,可是那个时候我是个学生嘛,天天在没有空调的宿舍和教室出没,大冬天当然穿得跟狗熊似的,却不曾料人家大公司里温暖如春,从会议室出来,去了一下洗手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面红耳赤,可能也有紧张的原因,那番情景至今耿耿于怀。
  
  面试的具体情况已经不大记得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有个精瘦的年轻男人,悠然地将手上把玩着的一只蓝色手机往桌上一放,指着手机问我:“比如说人家卖手机,你也卖手机,你怎么跟人家竞争?”
  
  我晕头转向地胡乱说道,一要价格低,二要质量好,三要服务好。妈妈咪呀,真佩服自己,当时的我虽没见过什么世面,却还真是足智多谋,换了今天问我这个问题,我还是这三个答案,想不出第四个。哦,不,也许应该说,到今天我也没什么大长进。
  
  后来,当我得知自己被HH公司录取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即使多年后我已经对这个公司十分厌倦,我还是要说,当年走进公司的时候,我是由衷欢喜的,简直象小学生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一样激动。
  
  总之,HH是我人生中服务过的第一家公司,也许亦是最后一家,现在的我基本属于个体户,自由散漫的日子过惯了,基本无可能再给自己找个樊笼。
  
  第一次看见小欣是在公司的电梯里,当时的她扎着马尾辫,大眼睛忽闪忽闪,青春无敌的样子,让我一看就喜欢上了,而今她已经是已婚妇女同志喽,发型怎么整怎么不满意,烫了觉得老,剪了觉得土,总之是自认为又老又土;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每天素面朝天去上班,擦点尼维雅或者玉兰油就很对得起自己,小脸儿整个一“剥了壳的鸡蛋”,现在呢,不化妆简直不敢出门,照镜子不能对着阳光,不然那疙瘩和小细纹能让我把镜子给砸了,从美容院回来稍微找回点自信的感觉,妈妈却说,顶多算剥了壳的松花蛋。看看,我们的青春都奉献给HH公司、奉献给外贸事业了。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走进大社会,在哪里都是一样要老的。有人说,嫁给谁不是嫁呢,我要说,在哪个行业老不是老呢?

cutelisa:6. 几场莫名其妙的考试
  
  进了HH公司后我才知道,有的学校的日语专业竟然是叫做“外贸日语”的,简直就是与外贸行业百分百对口,比如苏州大学,小欣和KEN都是苏大的,不过据他们自己招认说,所谓的外贸日语,不过是唬唬人的名头,赶个时髦而已,日语是学了,外贸知识则仅仅蜻蜓点水而已。我们南京大学的日语则偏重人文历史多一点,外贸、经济之类基本毫无涉及。在两个学校的问题上,我与小欣、KEN多年持对立态度,他们夸口他们学校的日语教的好、实用性强,说我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则坚持认为他们挂着外贸的名头太过媚俗,远不及我们学校来得象做学问的立场,如果过几年外贸不行了,别的行业吃香,会不会他们学校就把系名换成“房地产日语”、“CEO日语”、“证券日语“之类呢?
  
  以上情况说明了,我在被HH公司录用时,对外贸完全一无所知,是这个行业的门外汉。HH公司通知我录用消息的时候,顺便扔给我一句话:进公司之前要参加省级外贸公司外贸知识统一考试,考试不通过就没法被最终录用。这句话极有威慑力,我不敢怠慢,立刻兢兢业业按照指示找到外经委专门卖考试资料书的地方,拿出HH公司给的书单,花大价钱买下了大约七八本厚厚的书,如获至宝地捧回家。那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只有一个月时间,我几乎全耗在家里啃那几本外贸书籍了,回想起来,真是浪费。
  
  饶是这样用功,参加考试的时候我仍然是大大地受挫了,考卷上的题目偏重实际案例,跟书上内容相去甚远,如同天书,浑然不知所云,只得凭感觉胡诌乱写,狼狈交卷,感觉很差,沮丧地认为自己可能是通不过考试了。没想到,这场考试就象个响声挺大的爆竹,放了也就放了,再也没有后文,该去公司报到就去报到了,该上班就上班了,直到很久之后,我听小欣说:“只要公司决定要你,通不通过考试都无所谓的,瞧把你吓的。”
  
  小欣还很老实地告诉我,虽然他们学校号称教过外贸知识,她也觉得自己考得很差,根本不会做那些题目。我总算心理平衡了。
  
  在那次考试的考场里,我碰见了跟我小学、高中都同班的阿玉,很惊奇,大学四年我们都没有见过面,竟然会在这里遇到,连忙寒暄起来,一问才知道,她也进了HH公司,也就是说,我们又要在一起朝夕相处了,可真是有缘分啊。
  
  工作了大约一年以后,我们这班人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隆重很多,是全国外销员资格统一考试,考两门,一是外贸知识,二是外语(可以选择英语或日语),据说要两门都通过才能拿到外销员资格证书,拿到外销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外销员岗。做外销员是我们每个进外贸公司的新人的愿望,因此不敢掉以轻心,不过,也许是因为多少有了点实践经验的原因,这次再捧起专业书籍来读时,比上一次有感觉多了,边看边点头作顿悟状,竟然还看得津津有味起来。考试那天刚好是公司组织出去旅游,我们几个参加考试的没有能参加,无比遗憾。
  
  那次考试感觉不错,有把握通过,所以考完就没再挂在心上。过了很久很久以后,人事部经理随口告诉我,我通过了考试,她语气很平淡,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样子,令我忽然有种上当感。果然,后来我才发现我真的上当了,小欣那次根本就没去考试,跟着出去旅游去了,后来几年也没有参加,照样做外销员,公司里根本不在乎这个所谓的资格证书,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小欣比我调皮得多,我决定以后学乖一点,再也不浪费时间参加什么牢什子的考试了。
  
  但没有想到,2002年冬天,我鬼迷心窍参加了一场雅思考试。那年正是工作的低迷期,两年之痒,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了,又没有能立刻做出什么起色,非常尴尬的境地,很是厌倦这个工作,觉得它并不适合我,就决定要辞职去留学。虽然我学的是日语,我一点也不想去日本念书,一心想要去英语国家,美国太难签证,便锁定了英国,信誓旦旦决心参加雅思考试。买了很多好昂贵的参考书籍和听力磁带回来自学,上班时间则泡在雅思考试网站上看题目,反正那时候一点也不忙,有的是时间;国庆长假,我还跑到上海去参加了环球雅思短期班。这些当然得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让周围的同事尤其是领导发现我已经起了外心。所以说,这次考试完全是一场“背叛的考试”。
  
  那两个月时间非常用功,自我感觉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日子也过得很充实,工作的事则完全不上心,走进办公室就嫌烦,傲气地偷想:看着吧,我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考试那天特别冷,加上紧张,我都发抖了,可能是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仿佛离开公司、离开这个不喜欢的职业的全部希望都押在这考试上了。过了一两个月,有一天我正在工厂里验货,伏在大台子上拿着卷尺量衣服尺寸呢,朋友打电话来,说雅思分数出来了,帮我在网上查到我的分数,6.5分(满分9分,6.5是申请正规大学研究生的必要条件),口语不错,考了7分。我那个高兴呀,一个人在工厂车间外面的走廊上手舞足蹈,还验什么货呀,姑奶奶我要跟死外贸撒哟那拉了,不陪你们玩儿啦!
  
  然而,命运决定我注定还是要将死外贸做下去。就在这个冬天,在我的经理XIA的帮助下,我的工作有了很大转机,因此暂时将辞职的心放下了。所以说,我这个人其实也没什么大追求,有了点颜色就能开染坊。
  
  雅思算是白考了,不过工夫没白下,英语水平确实有很大提高。到次年春天,XIA随便跟我说了一句:“你把英语六级给考出来吧,对你的工作好一点。”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我是学日语的,大学里考了一次六级,58分,没通过;而XIA是做英语国家生意的,当时我跟着他学徒,做他的助手,如果英语不好,有点明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国有企业,名正言顺是硬道理。
  
  我很听XIA的话,没等他再提第二次,就去报了名,不过真正准备却是考试前一个星期才开始的,到网上找了些历年的考卷来做了做,就跑去考了,仗着考雅思留下的底子,觉得问题不大。果然,考了78分,顺利通过,我也随便跟XIA说了一声,他很高兴的样子,说:“就知道你没问题的。”考过就考过了,公司从来没人跟我提过,也没人要我出示六级证书。说来好笑,可能是太不放在心上了,分数是我在网上查到的,证书却一直懒得去领,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拿到六级证书,也不打算去拿了,估计往后也不会有人要看这个了。
  
  这就是我离开学校后参加过的四次考试,都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我知道有一些行业是拿考试当饭吃的,好象财会就是,要考很多很难的试,简直不人道,离开学校还要为考试头疼,人生还有什么趣味可言。

cutelisa:7. 穿什么衣服做外贸?
  
  快毕业的时候,为了求职,我们每个人都置办很正式的套装。我记得自己买了一套烟灰色的套装,上身是传统的西装款式,下身就是长裤,去HH公司参加面试时就穿了这套,加上高跟鞋和长大衣,头发盘成个发髻,要多老气就有多老气,生怕被别人看出青涩来。现在想起来,那套西装是我有史以来最傻的衣服了,事实上,我只穿过那么一次,后来想起来再找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将那套衣服扔到哪里去了,也许是离开学校时忘记带走了。
  
  幸好是HH公司,本来就是走传统路线,不然换了别的新派一点的公司,看到我穿得如此傻得冒泡、如此没有想象力,可能都会考虑不录用我吧?
  
  一进公司学习规章制度时,注意到有一条:上班要穿职业装,不准穿牛仔裤,不准穿拖鞋,不准穿无袖无领的衣服,不准……很多个“不准”,现在记不清楚了。并且白纸黑字地写明,违者扣奖金500元。听公司的前辈讲,有人真被扣过的,因为穿牛仔裤。
  
  事关金钱,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新来的同志吓得言听计从,乖乖穿所谓的职业装。那时候是夏天,KEVIN他们男孩子穿西裤、短袖衬衫,有时候还打领带;我们女孩子选择面比较广,当然不会再穿那种西装长裤了,一般会穿上身小西装领短袖、下身为及膝裙或者A字裙的套装,记得当时我常穿的颜色是白色和米色;乖乖穿着肉色连裤丝袜(我最讨厌穿丝袜),白色或黑色高跟凉鞋,因为害怕丝袜刮坏,我还特地在办公室抽屉里备了一双新的,以备替换。
  
  后来,过了一两年,我们那届人从小油条混成半老油条了,加上后面又进来一些更年轻的职员,公司里忽然象发生了服装的革命,开始偶尔有人在星期五穿牛仔裤来上班了,号称时尚杂志上就这样教的,周末要穿得“CASUAL”,放松心情。不好意思,我就是这偶尔的人之一。我们最初还遮遮掩掩地穿些咖啡色或黑色的牛仔裤,象打擦边球一样,比较看不出来是牛仔裤,后来革命风气日盛,干脆蓝色牛仔裤全出来了,再到后来,不仅年轻人敢穿,连科长级的人物也忍不住了,时不时地穿一两次过过瘾。
  
  是啊,毕竟,牛仔裤穿着最舒服啊,比什么西裤、比什么A字裙可舒服多了。
  
  越来越多的人穿牛仔裤、平底鞋来上班了,虽然扣奖金的威胁仍然存在,可多少有点法不责众的感觉。穿了多时,不见领导有什么反应,开始有人得意起来了,说:就是嘛,我们做外贸的,哪能象人家银行、证券公司里那样穿得规规矩矩的呀,那样还怎么干活?
  
  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只要看看我们每天上班都在干些什么,你就知道我们该穿牛仔裤还是套装裙了:有时我们趴在大台子上量衣服尺寸,检查衣服上的毛病;有时我们蹲在地上一手拿美工刀一手拿封箱带,封纸箱寄快件;有时我们楼上楼下地爬楼梯,去单证科、财务科、或者老板那里签字;有时更是包一拿就出去出差了,去的都是乡下地方,坐的也许是脏兮兮的长途客车。
  
  老板和职员之间心照不宣,我们穿我们的,老板们看在眼里,不说,当然,他们自己还是憋着不穿的,照样西装革履来上班,当老板真是累啊。
  
  如果天气忽然降温,或者办公室里空调打得太冷,就会有人随手从样品架上扯一件样品来套在身上,有时吊牌还在上面,就这么穿着到食堂吃饭,脖子上架着大大的吊牌,反正人人都知道是样品套在身上。
  
  每年唯一的正式场合就是参加国内或国外的交易会了,一般都会有领导带队,这种时候,谁也不敢往枪口上撞,反正一年也没几次,麻烦就麻烦点吧,男人们把最正统的西装领带全披挂上阵,女人则一定要职业装的。每到快要去参加交易会,我就开始抓瞎,翻箱倒柜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衣服,打电话问我妈:“你还记得去年我参加交易会穿的什么衣服吗?”她当然不记得,所以我只好又临时跑到店里去买两套来应付,待到交易会回来,又不知道塞到哪里去了,不见天日。
  
  有一天我发现,年纪越大,我买的职业装颜色越鲜艳了,即使是传统的款式,我也一定会选择粉红色、果绿色、天蓝色之类,绝对不考虑灰色啦咖啡色啦。当年青春无敌,生怕别人拿我当孩子看,迫不及待穿老气衣服装成熟,而今,就算把泰迪小熊穿在身上,也不会有人看轻我的年纪了,唉,悲哀啊。
  
  人就是这样,得寸进尺。发现没人管以后,我穿衣服开始越来越不上规矩了,平时穿什么,上班也穿什么,花花绿绿的牛仔裤,背上印着巨大号码的运动恤衫,满是铆钉的外套,什么都敢穿去上班;夏天根本不穿袜子了,终于跟我讨厌的丝袜永别,赤着脚穿凉鞋,有时甚至凉拖,脚趾甲五颜六色。不过,我是坚决不会穿超短的裙子去公司的,做事不方便。
  
  即使这样,也不是勇者无惧的,要是知道今天要去找老板签字,我一定会穿得稍微收敛一点,不会在将要拿着报告伸到老板面前的那只手上戴太多奇形怪状的手镯。当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老板撞见在电梯里,就毫无办法了,只好将涂成彩色趾甲的脚拼命往别人后面藏;还有个办法就是努力跟老板说笑,做各种夸张的表情,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脸上,而不是身上。
  
  去年我辞职的时候,有同事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你最近这么嚣张,耳朵上戴三五个大耳环,原来是准备辞职了。”
  
  牵强啊!他难道没有发现,我早就这么嚣张了吗?谁规定不辞职就不可以嚣张的?

cutelisa:8. 关于商品
  
  铛铛铛铛铛,终于要说点实质性的东西了。商品知识,这个词在我们的行业里非常重要,你不懂外贸知识便无法做业务,你若不懂商品知识,也无法做业务,甚至,就我个人的看法,商品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基础,是根本,是起点,是基本功,是底气,你越懂你自己的商品,你就越有底气与客户、与工厂谈判,不了解商品知识,别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然后客人就会不信任你,而工厂就会欺蒙你。
  
  周星驰说,就算跑龙套的也要有点专业精神嘛。
  
  前面说过,我做的是纺织品,具体来说,是纺织品中的衣着类毛针织品。
  
  装饰类纺织品比如家纺产品,及工业类纺织品,我不太了解,姑且不去说,但讲衣着类纺织品。服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针织和梭织。
  
  针织是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而梭织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简单的说,针织面料是成圈的组织,你可以想象,每一个小小的线圈是可以拉伸开来的,所以多少有点弹性,而梭织是没有弹性的,除非加了氨纶等弹力原料。直观地讲,我们爱穿的白衬衫啦、牛仔裤啦、小花布裙子啦,这些都是属于梭织。
  
  而针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棉针织和毛针织。顾名思义,棉针织就是我们夏天穿的T恤,冬天穿的针织内衣裤,还有年轻人喜欢穿的所谓卫衣之类的,而毛针织就是通常讲的毛衣了。不过,棉针织或毛针织,其实根本来讲还是从编织方式分的,棉针织用的是圆机,毛针织用的是横机。所以,棉针织不一定就是棉的,也可以是化纤、真丝等各种材料;毛针织也不一定就是毛的,同样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原料,棉,毛(羊毛、兔毛等),丝,还有各种人造原料。
  
  本市的几家服装类省级外贸公司就是按照以上分类方法来分的,有的主营梭织类,有的主营棉针织类,而我们公司是主营毛针织类的。不过,而今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每家公司都出尽百宝,兼容并蓄,什么都做,别的公司也做毛衣,我们公司也做梭织和棉针织。何止如此,只要有客源有定单,别说服装了,什么都敢做,比如小欣,不知哪里忽悠来一个做乐器的客户,她现在竟然在做古筝,整天研究做琴的木材,好高雅的样子。
  
  我的梦想是忽悠到做鞋子的客户,从此开发鞋类市场,生产国外最新流行的美鞋,美不胜收!不过,想想而已,我对鞋的生产完全是外行,不敢涉足。
  
  KEN是做棉针织的,刚进公司那会儿,我跟着他学了大半年,后来被调到另一个科,跟着XIA做毛针织,直到现在。所以,自认为对毛衣知识算是颇有了解,其他类别则不敢多言,准备后面再继续详细讲解毛衣,小东西有大智慧,毛衣的门道多着呐。
  
  当然,本文所有的所谓专业知识都是按照本人的经验和理解,不为教导,只为娱乐,觉得挺好玩的;也许有不对或不确实的地方,敬请各位看官指正。

cutelisa:9. 跑龙套的时光
  
  本来想写成“当小徒的时光”,后来想想,最初的时候,我们连小徒都算不上,典型的跑龙套的。
  
  我最早学回的几件事:使用传真机,使用复印机,使用打印机,封纸箱寄快件。学会了以后,我就开始开开心心地跑龙套了,办公室里任何人写好了传真都会扔给我:“阿妙,把这个发给某某工厂。”或者就是喊我封箱子:“阿妙,给我封个中号的DHL纸箱,再写张面单,是寄给某某客人的。”
  
  至今记得有一次,KEN命我帮他复印一叠资料,我发誓这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一次性复印过的最厚的资料,那天下午我几乎就耗在复印机面前了,一张一张没完没了地复印,好象永远也没有尽头似的。吃了那次苦,后来我跟XIA自己开公司的时候,我坚持为新买的复印机配了输稿器。不过,也就是那次,我看到了复印机旁边的窗户外面有完美的夕阳,浓烈的红色几乎将半幅天空都染满了,漂亮地不似真的,至今记忆犹新。跑龙套需要点自娱自乐的精神呢。
  
  后来我自己带新人的时候,我也以最快的速度教会了他们以上几个技能,然后开始偷着乐,终于我也可以动口不动手啦,那些无聊又烦人的琐事终于有人来代替我做啦。媳妇总算熬成婆。
  
  有个技术含量高一点的龙套活,就是做色卡。一般来说,客人会把每个订单的颜色原版寄过来,我们就让纱厂照着打颜色样,然后寄给客人去确认。纱厂过来的色卡一般是每个颜色贴一张小卡纸上,而且写着他们自己编造的中文名字,而我们就得把所有色卡都剪一半贴在一张白纸上,标明客人使用的英文名字,寄给客人,而另一半就作为留底,归到文件夹里去。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从跑龙套的时候就开始做了。
  
  还有就是翻译客人的规格书,把英文或日文的规格书翻译成中文,不然工厂看不懂。不过这个有点难度,因为里面很多专业词汇,光是学过语言没有什么经验积累的话,翻译出来可能很令人费解,说不定还会引起工厂的误解,造成什么损失,所以一般业务员都喜欢自己翻译。KEN曾经给了我一份日本纺织行业测试要求表,让我翻译成中文,我诚惶诚恐觉得受到重用,不敢怠慢,花了几天时间,翻了好几种字典,费了吃奶的劲才终于全部翻完。现在想想,简直上当,他纯粹是怕把我闲着,给我找事做,那东西,翻译出来都没人会看的,根本没用。
  
  在大公司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的,所以我们跑龙套的也挺忙:公司发福利,要帮全科的人去领;外经委闲着没事搞的什么外贸知识竞赛小试卷,要帮全科的人做(还得换不同笔迹);那种没人有空或有兴趣去参加的学习会议(比如防火知识普及),要代表大家去参加;甚至谁想递个什么东西到别的部门,也差遣我们去。
  
  同样是跑龙套,也不是人人都跑得漂亮。我就曾经带过一个男孩子,色卡做得象狗啃,杂乱无章,我看着实在难受,更怕寄出去遭客人骂,只好自己全部重新做一遍,还得背着他偷偷做,免得打击他的积极性。另一个女孩子就好得多,复印过的文件码得整整齐齐交过来,发完传真会打电话跟对方确认页数,帮我接过的电话全都记录在便签上留给我,很是周全。
  
  也许该归结于性别上的差异吧,毕竟女性要细致些,这也就是为何女性更适合担任助手、秘书职位的原因吧?不过,如果因此就说女性就只能跑龙套,我可不答应,龙套跑得好,可不等于就只能跑龙套。连个配角都演不好的人,如何能担当主角?
  
  那个时候的事情全是别人支派的琐事,完全不费自己的大脑,毫无压力可言。前辈们说:“好好珍惜现在,要玩赶紧玩,以后就没时间没心情玩啦。”他们可能有点夸张了,我到现在还玩得好好的呢,有时间,也有心情。
  
  跑龙套也好,唱主角也好,我们都别放弃自娱自乐的闲心思。

cutelisa:10. 竟然是个文艺兵
  
  非常可笑,我进外贸公司后做的第一件大事,竟然是参加一场演出。
  
  那年刚好是经贸系统全部单位一起庆祝江苏省出口创汇多少多少亿(不记得了),搞得很大,HH的工会负责人十分重视,从职工中挑选了二十来个女孩子,重金聘请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来训练大家,阿玉、小欣和我都在其中。
  
  舞蹈老师应公司领导要求,大胆地为我们编排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大型歌舞《走进新时代》。说她大胆,是因为她竟然敢于在我们这班毫无舞蹈基础、甚至连体型都高矮胖瘦不齐的女孩子身上策划这么高难度动作,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那段训练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很久,记忆中,是从挥汗如雨的大夏天开始,真正演出时已经是十二月了。每个星期几乎一半天数都要在下班后集合参加训练,有时周末也要被招来,从压腿之类的基本功开始一点一点磨,要多枯燥有多枯燥,简直叫人发狂。
  
  后来第二次筛选演出人员的时候,小欣被筛掉了,老师嫌她动作僵硬不似跳舞倒象打架,工会主席还生怕伤害她的感情,想了什么委婉的由头跟她讲,她却坦然面对说:“我天生没有跳舞细胞,你们本来就不该把我拖来。”她倒解脱了,我和阿玉眼睁睁地看着她告别了这种没完没了的折磨,剩下我们俩相依为命。唯一的乐趣便是休息时间女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聊天了,有人去泰国度蜜月了,有人的老公出国回来了,有人刚去相了亲,有人正在参加苦恼的会计考试,有人身上的衣服是新出来的款式,说得很是热闹,一屋子的年轻姑娘,倒别有一种单纯的无忧无虑。
  
  记得我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刚好晚上也是参加训练,到九点多才回家,给自己下了碗方便面吃,十分凄惨。
  
  没有想到,慢慢的我们越来越象那么回事了,开始跳得有板有眼起来。等整场舞蹈全部排练妥当,服装和道具也借来了,一身鲜红夺目、超大下摆的连身长裙,道具是一人手持两把金黄色的扇子。你可以想象了吧,就是那种电视上你最不要看、一出来你就赶忙换台的主旋律舞蹈啦,所有人脸上挂着正式的、虚伪的笑容。
  
  还别说,我们这个节目在这种文艺汇演中挺讨巧的,热闹,红火,领导都爱看,最出彩的是,我们全部演员都是公司内部的职工,而别的单位很多都是直接花钱请外面的演员表演的节目,好看是好看,却没我们这么令人感动。最后我们得了大奖,工会一激动,给我们一人发了个一千块的红包,当时挺高兴,不过最大的好处是攒了一大把补休条子,用都用不完。
  
  以为我的艺术生涯倒此结束,没想到,咱们公司每年年底都要搞个年终总结大会,一方面总结一年的工作情况,表彰先进个人和科室,另一方面就是各个科室表演节目。
  
  老前辈们都忽悠我们新来的,说表演节目这种事每年都是新人担当的,谁也逃不掉,进公司的一门必修课,于是我们就认命了。我们一起进公司的五个人:小欣、阿玉、我、KEVIN、还有个男孩子LEO,兴致勃勃地凑在一起商量表演什么节目,最后决定自创几段趣味广告小品,比如其中一个是我跟LEO约会,他一甩头,头皮屑如同雪花,我一边撑起伞来抵挡一边埋怨说:“你怎么不用海飞丝啊”。
  
  我们编排的时候自己笑得死去活来,觉得搞笑得要命,结果,排练时领导来验收节目,当我们表演的时候,领导毫不动容冷眼旁观,令我们顿时自觉无趣。后来,领导果然说:“唔,挺有创意的,但是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吧。”
  
  天哪,这有什么看不懂的?我们又不是说的西班牙语。
  
  第二天就是年终总结大会的日子了,所以我们必须连夜把新节目排出来,于是下班后我们五个人聚在活动室里面商量,越商量越没有着落,后来又转战到一家肯德基去继续讨论。这家肯德基对于我们意义深远,我们在这里彻底放弃了讨论节目的企图,从节目被砍说开去,开始大肆说公司的坏话,拼命诉说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我们已经工作了大半年,不开心的事也陆续遇到了一些,所以有了这种话题。就从这天晚上开始,我们五个人结成了深厚的阶级友谊,这份友谊,在我们后来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发牢骚归发牢骚,太阳总还要出来,总结大会总还要开呀,结果,第二天,树倒猢狲散,各自逃生,我们三个女孩子仗着前面训练舞蹈的底子,花半天时间照着MTV排了个舞《快乐恰恰恰》,两个男孩则各自准备了一首歌。
  
  现在想起来,那个舞丢人死了,傻得要命。后来谁要是敢在我们面前提那个舞,我们就跟谁急。不过没有想到还有人勇于挑战我们的丢脸度,LEO他们科在次年表演了个舞蹈《四只小天鹅》,由他们科四个体形圆润的大男人表演,包括LEO,他们很是敬业,请了芭蕾老师来教,还不知从哪里搞来了超大号的白色小天鹅裙穿在身上。他们的表演效果不错,所有人都笑昏过去了,我们四个人坐在下面边怜悯LEO边忍不住笑得眼泪直冒,KEVIN无限同情地说:“LEO这一世声名算是毁了。”
  
  KEVIN的歌唱得很好,这点是公认的,他们科特别省事,每年都推他上去唱首歌就了事,他自己表演欲也很强,常常都准备上两首,跟我(我是主持人)说一定要带头喊“安可”,他就“勉为其难”地“安可”一首。有一年他在前面领导发言时睡着了,睡得很香,一觉醒来就轮到他唱歌了,嗓子没来得及清,就这样哑着嗓子从头唱到尾,叫人听着那个难受呀,恨不得照他喉结上来一拳。
  
  每年我都是主持人,台词是总经办写的,充满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这些词我是永远都背不得的,所以每次都拿着稿子照念,偏领导就是喜欢听我念这个,到下一年还点名要我主持。有一年工会还特地为我买了身陶玉梅的中装,鲜红的缎子,上台是喜气,平时可没这机会穿,到现在都还挂在衣橱里,看见就想起过去的时光,不管怎样,过去的日子,总是美好的日子。
  
  去年我辞职了,又到年终,HH公司又开始准备总结大会。阿玉比我更早辞职,KEVIN和LEO今年都死活不上台了,按惯例交给新人去办,只有小欣还硬挺着,参加了他们科的什么藏族舞蹈,小欣在MSN上发牢骚:“最后还要给领导献哈达,真他妈的,我一定要在台上故意摔倒,摔倒时还要钩倒几个。”我笑。
  
  后来她又说伤感话,说什么我们走的走,退的退,过去的时光不在啦,只有她这棵艺坛常青树,继续丢脸娱人。我忽然想起来,她不是不会跳舞的么?
  
  反正最后真的上台时,她根本没摔倒,反而笑得倍儿甜。


cutelisa:11.开始做小徒:关于生产全过程
  
  很快,我从单纯的跑龙套上升为开始做小徒了,第一步,了解到了一票货物的生产全过程。因为最初学的棉针织的东西几乎不记得了,此处基本按照毛针织的情况来讲,其实大体说来都是差不多的,大同小异。
  
  一.一般来说客人会寄来一件他想做的款式的样品,叫做“原样”,我们便让工厂照着这个原样来“复样”,做出“确认样”,一般做两件确认样,寄一件给客人,我们自己留一件,以便到生产的时候做参照。确认样一般要用正确的原料,但是颜色可以用现成的颜色代用,拉链纽扣之类的小辅料都可以不按要求随便找现成的来代用,商标吊牌则不需要。一些大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师,原样会是自己设计打板的,或者没有成衣样品,只有张设计图,只要不是很特殊的要求,照着设计图也能复样;而有的公司就是出去买一些大品牌的新款,回来修改修改,就算作自己的设计了,或者干脆照抄不误,直接寄件“BUBERRY”“BENETON”“GAP”“BANANA PUBLIC”之类的衣服给我们,就让我们照着做。我知道有很多客人每年都要跑到法国、意大利去采购衣服回来做样衣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种流行元素很快就会被很多品牌采用,从而迅速风靡的原因吧。偶尔也会有不是客人自己的设计,而是客人看中我们提供的某个款式,那么就不存在原样和确认样,直接按我们的样品投产即可,除非他还想稍作更改。(补充:以上情况是在客人要求用的原料为常规原料的情况下,比如常用的腈纶啦、棉啦、羊毛啦,而如果拿过来的原样一看,原料很特殊,没有现成的打样纱,或者甚至以前都没做过,那么第一步就不是把原样交给毛衫厂了,而是得给纱厂,让纱厂照着做出几公斤的打样纱来,接着才能移到毛衫厂去做确认样。)
  
  二.客人也许会确认我们的确认样,那么便可以投产“大货”;也许客人不满意,要求修改,那就有第二次确认样,第三次确认样,直到客人完全满意为止。客人不满意的情况有,确认样尺寸不太符合要求啦,处理的手感不令他满意啦,领子或袖子形状不太好看啦,情况很多,得看客人疙瘩不疙瘩,碰到疙瘩的,能提出一大堆叫你看都看不明白的修改意见,那只能说算你倒霉。
  
  三.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得迅速地打色卡给客人确认,关于色卡,前面已经描述过,一个款式客人一般会想做几种颜色,那么他就会提供这几种颜色的原色,我们就寄给纱厂让他们打实验室小色卡,一个颜色,比如同样是他要求的一种红色,出来个ABC三种,很微妙的差别,也许A有点发紫,B有点浅了,C最接近原色,那么客人就会告诉你他选择了C,这样你的大货纱就得完全按照C的配方来染色。当然我们自己一般也能看得出哪个最接近要求,但还是得让客人确认,他说了算的事情,以后他自己得认帐。
  
  四.有的苛刻一点的客人还要求提供完全修正后的“产前样”,顾名思义,产前样确认后才能生产,而有的客人不要这个环节,确认样确认即可;不管客人要不要求产前样,我们自己都对工厂要求一个“封样”,和客人要的“产前样”意思差不多,“封”了封样才能投产,我们和工厂之间即完全以封样为标准验收大货。
  
  五.工厂开始生产大货了,可并不代表你就高枕无忧了,事情还多着呢,你得赶紧安排辅料的打样工作,比如这件衣服是开衫,有纽扣的,就得把客人原样的纽扣寄给纽扣厂,让他们照着打样,再寄给客人确认,如果确认了,就可以生产大货需要的纽扣了;拉链也同样如此;纽扣拉链都好办,要命的是一些特殊的,比如腰带的扣绊啦,胸口别的一朵胸针啦,肩膀上钉的装饰肩章啦,很烦,得早点去找,拖延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到时候工厂货好了等你的辅料,可就着急喽。还有商标吊牌这些东西也是打样,确认,生产,发给毛衫厂。
  
  六.产品质量当然最重要,生产的过程中要去工厂检验货物,讲究的要去个几次,开始投产时看“初期”,中间去看个“中期”,最后货全好了看“末期”,不能只看末期,否则木已成舟,有什么问题也来不及改了,或者根本无法改。有时候客人也派他们自己的QC(QUALITY CONTROLER品质控制员)来验货。
  
  七.在大货生产得差不多时,要寄“船样”给客人,船样就代表了大货情况,纽扣、拉链、商标、吊牌这些东西都要是正确的,而不能象前面确认样那样可以用不正确的代用,不同客人对船样要求不一,有的要求齐色齐码,就是说所有的颜色和所有的尺码都要,而有的只要齐色码,就是颜色和尺码差开来全部涉及到就可以了,船样确认了才表示允许此票大货装船出运,是以称作“船样”。
  
  八.好了,按照客人要求的装运时间定舱位,让工厂在指定时间送货到仓库,一票蕴涵着你心血的货物就这样装进集装箱,飘扬过海,远渡重洋,出国去啦,不久就会在国外的各个商场里出现,然后被你完全不认识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胖子、瘦子、老妪、小女孩、漂亮人、丑八怪买回去,穿在身上,到处跑。
  
  九.这个九最好永远也不要出现,就是索赔。货物出去不代表万事大吉,就算客人钱已经付过来,他也有可能让你吐出来,只要你的货物在当地发生了问题,比如开箱时发现发霉(那肯定是因为工厂装箱时衣服还没有干透),或者顾客买回去洗了发现掉色来投诉零售商等等。你就乞求上帝保佑吧,不过更重要的是把握好生产过程,防患于未然。

cutelisa:12.手机
  
  插播个轻松话题,手机。
  
  手机是死外贸们的命根子,没有手机,毋宁死。
  
  刚工作时爸爸给我买了第一支手机,白色的三菱小菲,那时候没有彩显屏幕,没有和弦铃声,没有中文输入,没有短信息,更没有拍照,唯一的功能就是打电话。连时间功能都没意义,我是个永远会戴手表的人。
  
  跑龙套的时候,手机对于我们还并不是特别重要,下班后和周末时间,一般鲜有工作上的电话找我们,一离开办公室,工作的事就完全抛到爪哇岛去,手机响了,准保是呼朋唤友去吃饭玩乐的事。
  
  做了小徒后,情况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休息时间,偶尔会被师傅的电话招过去加班,后来开始担当的事情越来越多后,工厂也喜欢直接打电话来找你,而不是找你的师傅了,因为有时候你更了解具体事项的情况。
  
  于是,手机变得无比的重要。
  
  做死外贸,你人可以休息,但手机必须全年无休,一天24小时待命,几乎没有做外贸的人会有晚上关机的习惯。所以我现在也很讨厌别人随便关机,有个什么事,找不到人,急得要死。这似乎有点不尊重别人私人时间的嫌疑,不过,我的私人时间都已被侵犯了,对不起,咱谁也别想过得消停喽。
  
  工厂很辛苦,一般是一年中只放春节假,其它时间都会开工,所以周末或假日他们常常会有事情找我们。客人呢又常有工作狂的例子出现,我时而会有凌晨被客人电话吵醒的经验,出外度假也并不得安生,手机一响,拿起来一看,是那种表明国外来电的乱七八糟号码,顿时情绪沮丧,恨不得装作没听见,但是不行,真的不接,情绪更沮丧,一路琢磨着客人有什么事找我,琢磨得心烦意乱,还不如接了电话听个明白,有问题解决问题。
  
  后来又换了两三次手机,但从来没换过号码,怕麻烦。手机功能也还是限于打电话,也发短信,足够。心血来潮弄了个彩铃,立刻被客户婉转批评:“如果手机主要用于工作来往,最好不要弄这些奇怪的音乐,吓到客人。”
  
  为了捍卫我的自由和权利,我愣是没把彩铃取消。

cutelisa:13.工厂实习,半个神仙的日子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每个以做业务为培养方向的新员工都被要求下工厂实习,就象前面说过的,商品知识是基础,而去到生产第一线正是学习商品知识的最佳方案。
  
  在HH公司,工厂实习时间一般是一星期到一个月,由每个科室按照具体情况安排;而我则属于特殊情况,先后参加了两次实习,因为,刚进公司时我在做棉针织的部门,便被安排去了一家棉针织厂实习,一年多以后,我被调去做毛衫的部门,因此又到一家毛衫厂参加了实习。
  
  第一次实习,是当时我们部门的经理送我去的,那家棉针织厂远在盐城,当时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到盐城得六七个小时,早晨六点就出发了,颠簸一路,部门经理跟我聊了一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象送孩子赴京赶考的家长,又象押犯人发放边疆的差吏。一路上我听得点头如捣蒜,对该经理心存尊重感激,准备在他的带领下好好学习工作,没想到,我实习回来不久,他就辞职了,这是我进HH公司后遇到的第一桩辞职案,惊愕不已,到后来也就见惯不怪了;听说,该经理出去自己开了公司,现在有人看见他开着宝马在街上跑。
  
  经理把我送进工厂,嘱咐厂长严格教我,便走了。我被抛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彷徨不安。
  
  厂长看着HH公司的面子,对我很是客气,专门派了个技术科的女孩子负责我的起居,领我去工厂旁边的招待所开房间住下,每天早晨女孩子都会买了早饭跑来喊我起床,中饭晚饭也陪着我去旁边小馆子里吃,弄得我十分过意不去。
  
  回想起来,那一个多星期实习的日子真是舒服,虽然吃住条件不算优越,胜在清闲自在,也算半个神仙的日子了。
  
  工厂开工早,七点半就上班了,我习惯了八点起床九点上班,无论如何也起不了那么早,我又不是那种发奋图强的人,从上学起就学会偷懒跷课之类的把戏,所以仗着厂长不管束我,安心睡懒觉,依照在南京上班的作息时间来。负责我起居的女孩子很灵巧,第二天就开始不来喊我了,随便我睡到几点。
  
  全厂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我是唯一游手好闲之人,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明白的地方忍不住逮着工人问东问西,那些工人都很朴实,对我很好,笑眯眯回答我所有愚蠢的问题。
  
  那时候刚入行,年少轻狂,几天下来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无非如此这般而已,没什么再可深究,刚开始的新鲜劲过去了,在厂里呆不住,听着那些机器的声响觉得很是枯燥。于是,我找了个堆面料的仓库,坐在堆积如山的面料里,看书。没人管我,技术科的人以为我在前道车间,前道车间的人以为我在整烫车间,整烫车间的人以为我在印染车间,总之,没人知道我在那里躲懒。仓库很安静,安静得好象世外桃源,倚在面料堆里,可以闻见坯布特有的浓郁气味,醇厚而原始,说不上好闻,但很特殊,现在当我翻看当时躲在仓库里看的书,便立刻能回忆起那种气味来。我在那堆布里面看完了一本厚厚的《纺织品原理》,尚且还算正道,后来便开始看小说书了。
  
  有时我也会偷偷溜出厂门,跑到街上去乱晃,对任何陌生的城市,我都有着一万分的好奇。记得盐城市中心有个骑在马上的男子的雕塑,应该是代表新四军吧,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看到他第一眼开始,就固执地觉得他象足了堂吉科德。
  
  当然,后来我才明白,每个行当都大有可深究之处,这纺织品也不是轻易就能成为专家的,一个多星期的实习,即使我废寝忘食也不足以学成归来,更别提象我那样投机取巧了。一年多后我第二次下工厂实习,便态度认真多了,这第二次实习容后再谈。

cutelisa:14.单证,单证
  
  从工厂实习回来不久,我又被安排到单证科实习,这也是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
  
  众所周知,单证在外贸行业的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笔合同结算付款的依据都是单据,所以,听说有个叫施米托夫的著名国际贸易专家曾经将国际贸易说成是“单据买卖”,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夸张。
  
  单证固然重要,但到底是不是每个业务员都必须会独立操作全套单据的制作,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听说有的外贸公司规定新员工必须在单证科实习半年以上的,而我们公司当时只要求了一个月左右。我和很多同事一度都认为做业务的员工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经历在学习单证上,毕竟,每个外贸公司都有专门的单证科,单证科里全是专业打单子做单据的职员,如果我们什么都会了什么都能自己做,那还需要他们干什么呢?分工合作本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
  
  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们业务员的这个想法,还藏着偷懒的意思在里面,要知道,单证是多么叫人头疼的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单证科的那些女孩子真是厉害,不是一般的细心,每天制作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单据尚且能不出错,当然,她们可当真出不得一点错,一错就要误大事的,为了杜绝出错,她们中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单证员来担当审单员,所有人制作的单据都要由她过目检验签字。她们还要特别的耐心,否则,从早到晚对牢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真是闷得要发疯了,尤其是审单员,我无比佩服她,怎么可以隐忍不发地不停审单审单审单,换作我,肯定崩溃。
  
  所以,当我们这些业务科的职员每天被业务上的琐事烦恼不堪之余,唯一的念头就是能偷懒则偷懒,制作单据这种事情,是万万不想插手的。
  
  不过,业务科也不是一点都不用接触文件工作。HH公司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公司有个专门的网络业务系统,每一票合同,业务科必须负责在业务系统里将“外销合同”(即公司与外商之间的外币合同),“收购合同”(即公司与工厂之间的人民币合同),“进仓单”(即工厂送货进仓库的情况),“出仓单”(即最后货物出运的实际情况)这四项全部数据都输入妥当,同时还要按照工厂报过来的数据用EXCEL表格制作一张“装箱明细单”,即第1箱里装的是什么货号什么颜色什么尺码,第2箱里又是什么什么,全部都要详细而正确,这张明细单是给客户看的,便于他们提货开箱使用。
  
  接下来才是单证科的事,在HH公司,单证和储运是同一个部门,业务科的一票等待出运的合同到了这个部门,负责储运的人就得按照业务员要求的装船日期来定舱位,比如某月某日目的地为大阪港的船,按货物体积,体积刚好的话,可以订一个40尺的大柜或20尺的小柜,整柜装货提货都方便快捷些,如果体积不够,配整柜嫌浪费的话,就和其他公司的货物拼箱,费用便宜些。有的客户会指定货代指定船公司甚至指定要什么船,比如有些日本客人喜欢指定比较快一点的COSCO,那么负责储运的人就按照他们的指定要联系即可;如果没有指定,负责者就要从公司利益出发,本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廉物美”原则来选择船公司了。
  
  而负责单证的人呢,则要制作出一份有公司抬头的商业发票(INVOICE)和一份有公司抬头的简明装箱单(PACKING LIST),这些东西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货物出运后寄给客人用于对方清关提货,另一方面是我方交付银行作为收汇的凭据。
  
  在一家外贸公司里,即使你是第一次走进来,你也会轻易分辨出业务科的女孩子和单证科的女孩子:业务科的女孩大多做事雷厉风行,泼辣有余而温柔不足;而单证科的女孩子一个个都举止文静心思灵巧的样子,似乎更接近银行或外企里的文员。
  
  女人的劣根性,总爱同别人攀比,有时候我跟小欣会私下里说:看看那些单证科的女孩子,从来不用加班不用出差,没有一点压力,每天穿得花枝招展来上班,十公分高跟鞋也不要紧,反正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多么舒服。我承认,我们那是嫉妒,是心理不平衡。其实何需不平衡,她们不也在嫉妒我们的工作灵活有趣,况且酬劳又往往高于她们吗?有得有失,人之常情。
  
  我曾一度得到过一个做单证出身的女孩子作助手,当时我这里人手不够,公司特别从单证科调她过来的。虽然完全不懂商品业务,但单据文件工作于她是驾轻就熟,我把从合同到出运到结汇的事情完全交给她,不知道有多么放心,她比我细心许多倍,分内的事处理得有条有理,完全不用我过问,一旦她某天休息,我便抓瞎,拼命打电话骚扰她;久之便娇宠出我愈发偷懒的习性来,便得连最基本的单据都不太记得怎么做了
  
  就是这个女孩子告诉我,其实几乎每个单证科的职员都很想进业务科做业务。我愣住,不相信地看着她。不是不用加班不用出差么?不是毫无压力轻松自在么?不是可以日日花枝招展穿十公分高跟鞋么?
  
  哦,对了,说起高跟鞋,这个女孩子刚从单证科过来的时候,依旧是穿着细高跟鞋来上班,有时被我差遣楼上楼下地跑,过了一阵,终于改穿平底鞋了,她笑言:“阿妙,难怪你只穿平底鞋,我这些天算是尝到高跟鞋的苦头了。”

cutelisa:15.结汇,亲兄弟明算帐
  
  上一节既然说到单证,自然接下来就要讲单证员的另一个重要职责,负责银行结汇,就是说,货物给了客人,客人得付钱啊。
  
  结汇方式有好几种,我们常用的是L/C和T/T。
  
  什么叫L/C?L/C就是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是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具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也就是说,口说无凭,你给我写一保证书过来,保证你要我这个货,免得到时候我货做出来你说不要就不要了我给谁去。当然对你也是个保证,不会发生我一个不高兴就告诉你这票货我不帮你做的情况。
  
  如果采用L/C的结汇方式,货物出运后,我们就可以用货物提单、信用证、及信用证上指明需要的发票装箱单等单据去交付银行结汇了。
  
  什么叫T/T?T/T就是telegraphic transfer,电汇,由汇款人委托汇出行用电报、电传等电讯手段发出付款委托通知书给收款人所在地的汇入行,委托它将款项解付给指定的收款人。也就是说,咱哥们儿也好多年了,我相信你,你这张脸就是信誉的保证,所以不用写什么牢什子的保证书了,那玩意儿开一份就得花一份钱,咱别花那冤枉钱,我肯定帮你好好做货,你也肯定不会不要我的货。
  
  T/T还分即期和远期。即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T/T”,只要货一出运,就可以收汇了;而远期,也就是“后T/T”,比如60天远期,就是说出运后过了60天,客人才付钱过来,或者90天远期便是出运后90天才付钱的。当然远期对我方是不利的,既被占用了资金,又冒着风险,钱这东西得落袋为安,我货都给你了你吊着我许多天才付钱,我能不寝食难安吗?但是,有时候在客户的坚持要求下,不得不采用这些方式来吸引订单,也是没有办法的,惟有多加小心,避免意外。
  
  还有些其它的结汇方式,因为不是很常用,或者说我自己没有怎么碰到过,也就不提了。
  
  结汇是外贸操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毕竟,我们费了这么老鼻子的劲做一票单子,既不为扬名立万,也不是做慈善工作,不就是为了帮公司赚点儿钱吗,你要是搞了半天钱都没收到,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要完整无误地收汇,还得及时有效地收汇,拖延了时间,就是损失。
  
  听说以前曾有个单证员,一时失误,将一票合同压在自己桌子上好几个月都忘记去交付银行结汇,而可能刚好那个客人也比较无赖,能赖就赖,也就不提,拖着一直没付钱过来。等到被公司发现,可完蛋了,该单证员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杀一儆百,这种错误哪是好犯的?

卡布其诺Amy:读完了,没有了吗?期待ING。

cutelisa:16.展销会嘉年华
  
  所有的展销会都是快乐嘉年华。
  
  领导们肯定不愿听见这句话,但是,这是真的。
  
  前面提到过,我从小时候就知道有展销会这码事了,那时候,我对展销会是持敌视态度的,因为一到开展销会的日子,妈妈就要离开我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也进入了外贸行业,我也亲身投入了展销会。
  
  公司老总说:“展销会是个充满机遇的大平台,是供货商和采购商互相认识的契机,所以你们要好好为展销会作充分准备,好好把握机遇。”
  
  KEN说:“展销会?我做外贸十几年,参加了很多次展销会,说实话,我没有在展销会上认识到一个真正做起来的客人。”
  
  LEO说:“我才不要去参加展销会,天天坐在那里守株待兔,无聊到死。”
  
  小欣说:“参加展销会挺好的,暂时离开硝烟弥漫的办公室,全当是度假。”
  
  KEVIN则说:“对,参加展销会挺好,有补贴拿。”要命,就算现在言论自由了,你老兄也不要说出这种大实话呀。他说的没错,参加展销会的人是有一天一百多元的补贴拿,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看不上这点小钱了,但刚工作的时候,去参加一个星期的展销会,轻轻松松就能领到一千多,相当于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当然高兴得很。听前辈说,HH公司很久前曾有个业务员,因为参加展销会回来说了与KEVIN类似的大实话,立刻被领导列入黑名单,取消了外销员资格,从此打入冷宫再也不得翻身。还是新时代好啊,言论自由,咱一没偷二没抢,为一点小钱高兴高兴咋的啦?每家公司都有展销会补贴一说的,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怎么就会怕被人说出来呢?不解。
  
  我的观点和小欣差不多,把展销会当作休假,尤其是,参加展销会的往往是公司的年轻员工,大家平时在公司没有时间闲聊,倒是到了展销会,反正一天到晚闲坐无事,便天南海北地聊,晚上还会约了一起吃饭泡酒吧,很是快乐。我和很多同事都是因为一起参加了某次展销会而厮混熟悉的,等回到公司,大家见面就有了一种曾经战友的亲切感。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大学同班同学,分别进了南京不同的外贸公司,平时瞎忙活根本没空也没想着见面,于是每年的展销会就成了外贸届同学碰面会,往往一开馆大家就到处窜,找寻自己同学所在公司的展位,互相找着了,诉说自己的近况,询问其他同学的消息,聊得热乎,既而约定晚上闭馆后一起出去吃饭唱歌之类,久别重逢,开心得不得了。
  
  每年,在世界各地有成百上千的展销会,即使是国内也有着大大小小各种展销会,通常国内的展销会我们只会去在上海开的“华东交易会”和每年两度的“广州交易会”,而国外的,就视各科室的业务地区而定了,我去过日本规模比较大的大阪交易会和神户交易会。
  
  所有的展销会都大同小异,各个参展单位花钱定展位,然后将自己准备的样品送过去,展销会开始前一天进馆去布置自己的展位,叫做“布展”,HH公司有个专门负责产品宣传的师傅,每次展会他都是先遣部队,找专人设计展位风格,灯光啦,公司名字啦,招贴画啦,每年都要变花样,不能辱没我们堂堂大公司的名气。其实,在我们自己看来,怎么弄都差不多。等我们参展的人过去,便只管把自己的样品挂出来即可。
  
  参展样品每次都是我们的心头大患,公司领导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样品要新颖、漂亮、成系列、吸引人。说得容易,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样品呢?我们常年做着中低档次的东西,怎么能好好冒出高档的样品来?于是,每到准备参展样品的时候,便到处央求工厂的支援,看看工厂是不是在别的公司那里做过什么漂亮的款式,便可借来用用;有时也跟不去参展的同事借,不过竟也有心胸狭窄的同事,看你来借他样品,好似活活抢了他饭碗似的,期期艾艾不肯答应,我曾遇到过一次,跟个前辈借样品,还是个中年男人,居然如此小家子气,我有数了,便不再为难他,最终没借他的样品,以后也再也不向他求助。
  
  好笑的是,象我这样偷懒的人,积攒到一些好一点的款式,便屡屡拿出来凑数,因之便跟同事说笑道:“我这件样品可不简单,都走南闯北好几回了,上海也去过广州也去过,这回要到日本去了。”也有跟我一样偷懒的同事便接口笑说:“那等它海外归来,再跟我走一趟,借我去参加下一回广交会。”
  
  来参加华交会的以日本客商居多,所以相应的,公司派出去参展的业务员也几乎都是做日本地区的。而广交会在国际上影响更大些,世界各地的客商都很多,公司必须派出各个地区业务员来招架。
  
  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参加华交会的情形,因为有了小欣做伴,留下非常开心的印象。我跟小欣都不是那种很听话的好孩子,第一次参加展销会,我们为那种枯燥无聊的会场生活而大大烦恼,便开始自娱自乐。先是俩人挤在一起看我带去的小说书,我记得很清楚,带的是一套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边看边议,不亦乐乎,可苦了带队的总经办主任。总经办主任是个很好的人,在我们的感觉里,他每年所有的工作便是不停地率队参加这个展销会那个展销会,他做事很仔细认真,带我们去参加展销会的时候,简直象带着一队小鸡的老母鸡,早晨喊我们起床,中午帮我们买饭,晚上还会买了水果送到我们每个房间来。主任话很少,在展馆里,他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几乎让人忘了他的存在。而当我和小欣偶尔从小说里抬起头来,会忽然撞上主任正在注视我们的眼神,忽然一阵心虚,偷偷讲:“你看,主任正用幽怨的眼神瞧着咱们哪。”于是不敢再继续看小说。可过了没多久,实在无聊,又开始看,然后又被他“幽怨”地注视,不禁好笑。后来,“幽怨的眼神”便成了我和小欣之间的暗语,特指这位老好人主任。
  
  被主任几次以眼神警告,我们不敢再看小说,于是开始胡侃,说话总是被允许的吧。况且,我们还是谈的跟工作有关的话题哩:为什么那么多客商走来走去就是不走进我们的展位来?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整个展馆里与我们做同样种类商品的公司有几百家,客人就那么点时间,还不就是随便走走看看,除非他刚好在你面前心血来潮,觉得你一件样品还挺好看,才会走进来看看问问;真正一屁股坐下来跟你拉开阵势商谈的少之又少,那么多看上去差不多的公司,他凭什么非要看上你呀?
  
  于是,我跟小欣接下去讨论:如何才能将客人吸引到我们的展位来?开始还正经谈着,后来越说越胡扯,我说:“在展位上唱歌跳舞吸引客人。”小欣说:“俗套,不如见有客人走过就假装昏倒在他面前。”我说:“你这才俗套呢,没人理。”她说:“那就表演飞刀杂技,或者铁头碎砖。”我笑得要跌倒,指着她说:“这些你拿手,你表演。”
  
  这些话,说起来好笑,不过也确实反映了展销会的无奈,几乎所有参加展销会回来的人都说没有意思,找不到真正的客户。到底公司花那么多钱兴师动众去参加那么多展销会有没有必要呢?投入和回报到底成不成正比呢?
  
  我知道,HH公司等一些大公司是被上级单位指定要求参加华交会、广交会等大型展销会的,即使公司领导觉得没什么意思想缺席一两次,也是不可以的,影响不好。大公司有大公司死要面子的难处。
  
  但我还是不要无谓地同情公司罢,辞职的时候,我的赔偿金中有几万元的名义是“培养费“,也就是说,在我进公司的头两年里,我参加各种展销会的费用全都得自己拿出来,归还给公司。这个话题还是等等再说吧。
  
  今生第一次去广州就是参加广交会,后来去的几次也是这个由头,因此在我心目中,广州这个城市只代表一个意思:广交会。所以广州去了好几次,从来也没有到哪里玩过,白天在展馆,晚上在宾馆,匆匆几日就离开了。流花公园因为紧靠展馆,曾经走进去过,喜欢里面参天密盖的巨大榕树,令我们这些看惯江南景致的人很感新奇。
  
  我不喜欢参加十月份的秋交会,那个时候去广州,总是在下雨。我喜欢四月的春交会,此时的广州,大街上到处铺着火红而硕大的落英,听人说,这便是传说中的木棉花了。

cutelisa:17.芝麻芝麻开门吧
  
  对于刚入行不久,从来没有亲身成交过一笔合同的人来说,做生意这回事好象是个神秘而遥远的东西,看前辈们做单子看了好久,也在他们的指示下做了很多辅助的工作,似乎什么都了解什么都明白了,可是,不管怎么说,总是觉得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横贯在面前似的,那个神秘的世界在鸿沟的对面,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跨过去,就象阿里巴巴不知道怎样才能开启山洞的大门一样。关于外贸的一切,对于我们还是那么朦胧那么抽象,看不清晰。
  
  HH公司在培养新人方面一度没有很明确的程序,因此当我们跟师傅作学徒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被象征性地推到前线去了,一方面你还在帮师傅做事,另一方面你如果有运气或者有本事认识到新客户接到单子,即使你还在助手岗位,也是可以做的,公司并没有很严格地规定不上外销岗不能接单,毕竟,我们的培养方向还是外销岗位,助手只是个学习的过程。
  
  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前辈们就象一个个伟大的魔术师,变魔术一般接单子做单子,他们也许已经把魔术的原理都教给了我们,可是,当我们还没有亲手试验这个魔术的时候,我们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这个魔术究竟该怎么来变。
  
  到底怎么样才能做成一笔单子呢?
  
  前辈们究竟是怎样接到他们的第一笔单子的呢?
  
  我的第一笔单子难道会象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样忽然砸到我头上吗?还是我得自己去寻找它?
  
  每个年轻人都是急功近利的,大家都极度地渴望着自己能单独接到订单,尤其是第一次被公司派去参加展销会,这意味着终于有了接触新客户的机会,谁都想撞上大运。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在那里暗地里使蛮劲的,甚至回家挖出妈妈的关系,央妈妈领我去跟她有业务关系的工厂找一点样品来,很可笑,那时候我连针织梭织都没有分得特别清楚,那家工厂是梭织厂,我跑去挑了些衬衫牛仔裤之类的样品,带到展销会才发现,跟我们的产品不是一路货,我们是做针织的,虽说也可以打上开发新品种的旗号,但公司懂梭织的人不多,没人能指点我,即使有客人看中这些样品,我也会一问三不知,还是不要丢人的好,于是那家工厂支援的样品全部被打入冷宫。
  
  没想到,痴人有呆福,新手摸好牌,第一次参加华交会,还真有个小小的馅饼砸到我头上了。
  
  那个展销会快要结束的某一天下午,就在我跟小欣看小说也看腻了侃大山也侃乏了的时候,呼啦啦来了一大队日本人,一个老头居中,前呼后拥好几个年轻人,一看就是家大公司的派头,顿时大家眼睛都亮了,好似看见几张长着脚的订单合同在向我们走来。
  
  一交换名片,是日本福冈的A公司,果然是家大公司,在行业内以做大路货著称,订单数量大而价格低,纯粹是薄利多销的意思,我们称为“跑量”。
  
  他们开始在我们的样品之间逡巡,大家都殷切地看着他们,希望自己的样品雀屏中选。忽然,他们拎出一件T恤,我一看,乐了,那不正是我带的样品吗?(当时我还在KEN他们的棉针织科,所以准备的是棉针类样品。)那个为首的老头就挥舞着这件“幸运T恤”,对着我呜里哇啦讲了一通,还没容我辩驳,已经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将一笔订单的数量和价格定下来了,我以自己尚且浅显的水平一计算,价格太低了,一时不敢接受,怕接下来没有工厂肯做;然而,接第一笔订单的渴望却实在强烈,几乎拼了赔本也想做一次试试,况且数量也并不算很大,三千多件。我终于一咬牙同意了,心里想,先接了回去再说。
  
  回到公司,我便开始兴兴头头地为这个订单忙活开了。同事都说这个价格太低,没有工厂肯做,这时KEN仗义出头,拿过去仔细算了算,跟我说:“别着急,我帮你找家厂做。”
  
  他真的帮我找了家工厂,那工厂一来是长期跟他合作的,卖他的面子,二来听他吹嘘我将来也是做业务的,也许想作感情投资将来好从我这里多得些回报,于是以很低的价格接去了这个订单,以至于我不仅没有亏本还小有赚头。货也做得不错,没有出任何问题。
  
  至今都记得十分清楚,那批货的款式:是全棉女式T恤,短袖,POLO领,红蓝两色夹条拼块。说实话,很丑的款式。
  
  出货的那一天,我特别兴奋,逮着人就说:“哎,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我有生以来做的第一票货出运的日子。”
  
  啊,芝麻芝麻开门了。我终于走了进去,一个特别的世界从此在我眼前展开。
  
  我也曾经问过别人,他们的第一笔单子是怎样的,然后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对第一笔单子记忆深刻。KEN甚至清晰地记得合同金额,他说:“总金额是个很吉利的数字,8888元美金,3600件女童衬衫,全棉府绸,门襟打摺,领子绣花,我现在闭上眼还能回忆出那个款式来。”老天,那可是十来年前的事了。
  
  那个时代还算是好时代,新员工有机会接受前辈的客人,即使不是什么大客户,也好过自己白手起家。KEN的这个第一笔单子就是当时他的前辈介绍的。
  
  而现在,这种好事情几乎绝迹。和我一样,小欣的第一笔订单也是在那次华交会上得到的,做的是三千多个护腕,绣着荧光字母,用于开演唱会时派发给入场歌迷戴在手上的。结果很悲惨,大约是没有安排好生产进度的原因,演唱会都结束了她的货才到港,把客人给气得哇哇叫,冲到中国来找小欣算帐,讨要索赔。小欣溜之大吉,找我抵挡,我小心赔笑听那客人诉了半天苦才把他打发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磨了好久之后,以小欣答应赔款而了结。

cutelisa:18.生逢乱世
  
  正当我成功完成了第一笔合同,志得意满踌躇满志,准备再接再厉大展拳脚的时候,忽然得到一个令我措手不及的消息:我将从棉针织部门调往毛针织部门。
  
  公司的这个决策是有当时的背景情况的:那一年,毛针织部门专做日本地区的业务员连续走掉了两位业绩最大的,一个是L君,一个是W女。他们的走,带走了一年好几百万美金的业务,公司顿时慌了神。
  
  说起辞职这件事,于很多公司来讲也许是家常便饭,天要下雨娘要嫁,与父辈们在一个单位一干就是一辈子的情况不同,在今天这个时代,辞职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在HH公司却有点不一样,这家公司资金雄厚实力庞大,员工待遇甚好,办公楼环境又上佳,因此几乎很少出现有员工辞职的现象,而作为员工来讲,也泰半是心满意足别无旁骛,整个公司上下就象兵荒马乱的朝代里最后一块世外桃源,行事和思维都保留了许多滞后于时代的传统因素。
  
  听公司的前辈说,在我进公司前的那么多年里,也曾有过极少数员工辞职的事,基本上是因为跟公司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无以为继,才愤而走人的,为钱的不多,也许是因为当时政策严格,个人做贸易并没有发展空间。后来就不一样啦,私人外贸公司以种种形式出现,为别人打工的人终究心里揣着个老板梦,恨不得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姓自己的姓才好,于是,国有外贸公司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员工辞职案例。
  
  前面提到过,送我去实习的科长就辞职了,这是我进公司后目睹的第一桩辞职事件。
  
  然后就是L君和W女了,前后相隔不过几个月,出去各自开办公司了。其实说起来,日本地区业务员最主要的就是这两个人了,他们一走,日本地区业务几乎瘫痪,剩下的日本业务员里只有一个会日语,业务量却一直低迷;另外两个都是几乎不会日语的,有语言障碍终究难以开展工作,只和中方代表打交道是没有效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想到公司领导看中了我,抬举我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机会。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抵触,我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学习棉针织方面的东西,实习也实习过了,甚至已经接到了相关的订单,现在却硬生生地把我调去做一个完全陌生的产品,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而原来学习的都要浪费。
  
  可是,我的不满和抵触只能放在肚子里,那时我毕竟只是个工作才一年的黄毛丫头,当然只能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听到指令,二话没说就收拾东西走进另一个部门了。朱德庸说:老板总是为企业的前景画张大饼,而员工们便是撒在这张大饼上的芝麻。
  
  却还有同事带点嫉妒的口吻来恭喜我:“阿妙,运气来啦。”
  
  我茫然:“什么运气?”
  
  他们说:“进了好公司只是第一步,进个好部门才是更重要的呢,L君他们的辞职,倒给你捡了个大便宜。”
  
  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毛针织品,所以在做毛衣方面既有充足的货源保证(工厂),又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做毛衣的业务员人数众多,大家可以资源共享;而棉针织是属于开发产品,业务员寥寥,几乎相当于白手起家,难度很大。也许,同事们说的都是实话,可是,我还是很不高兴,我第一次不安地感觉到公司对我个人命运的掌控。
  
  不过,今天回想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公司从挽救大局出发并没有错;而我个人呢,一时的吃亏(指从零开始而言)也许却存在着命运的转机。
  
  所以,我想对年轻的新员工们说:把任何不得不接受的转变都当作一次有效的契机来看待,你原来走的路并不一定就能通往成功,你现在的改变也不一定就是件顶糟糕的事,虽然,人往往害怕改变。

cutelisa:19.低潮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有过低潮。我的低潮就在被调到新的部门后来临了。
  
  新部门的部门经理就是XIA,在很多人眼里,包括当时的我看来,XIA是个待人并不热情的人,有的部门经理是不做业务只做管理的,而XIA自己做业务而且做得很不错,所以他几乎很少管部门内的事情,给下属充分自由,换句话说,他根本不太在意我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我猜想,也许XIA原本并不想调我过来,而公司一定要如此,所以他从一开始对我的到来就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他这个想法也很好理解,公司病急乱投医,匆忙调我过去,我却什么都不懂,根本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来,一方面打乱了原部门的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增加了新部门的负担。
  
  领导们病急乱投医的情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可笑,先是大老板亲自率领我飞赴广州,会晤了L君原来最大的客户,企图用公司的实力来从辞职的L君手里将这个客户夺过来,我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大老板说什么我便翻译什么。后来,公司又安排我和C君作拍档,C君是L君原来的拍档,L是外销员,C是货员,也就是说,L是负责对外接单那块,而C由于不懂外语而精谙商品因此负责对内控制生产那块;现在,L走了,公司将我和C君捆在一起,表面看来似乎我填补了L的空缺,但实质却完全不一样了,我因为什么都不懂,因此完全是充当了C君的翻译员的角色,也就是说,让C君对内对外一手抓,不是不会外语吗,配个翻译给他。
  
  认识到这个情况后,我真的很失望,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家外贸公司里做起翻译员的工作来。倒并不是觉得翻译这个工作有什么不好,而是,外贸公司里出现翻译,倒还真是个怪现象。
  
  虽然失望,但我一向不善反抗,既然公司这样安排,我还是积极配合的;不配合的人却是C君。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早已跟L君约定,他暂时留在公司为L作些抵挡的内应工作,免得他们的业务真的被公司截留下来,等情况稳定了,他再辞职,投奔L而去。这些我当时全不知道,只是很奇怪,觉得C君对于开展业务有点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几个月后C君辞职,宣称是不想干这行了,去电台工作了,可怜我天真,竟还当真,还跟别人笑讲:“其实C君挺适合进军娱乐圈的。”
  
  所以,在我调到XIA的部门,而C君尚未辞职的那几个月,是我最痛苦的时光。公司完全不考虑我的培训事宜,只是期盼我能配合C君来个起死回生,而C君又是怀着异心在那里拖延时间的,于是,我的处境十分尴尬,每天上班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起先我还一腔热情地主动去帮别的业务小组做些杂事,希冀从中学到点东西,可是业务员大都怀有私心,并不情愿别的小组的人来帮忙从而学到什么,久之,我也就算了,没有事情做就没有事情做,天天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上网,甚至看小说。
  
  这样的日子过一天两天还可,过上几个月简直叫人抓狂。我不是个好逸恶劳的人,一天天这样虚度光阴令我为自己感到悲哀,而且,我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结束。我的旧同学阿玉现在跟我在同一个部门了,她一路做下来,现在已俨然是个有经验的助手,每天忙得团团转,十分充实。同时进公司的其他人都在忙碌,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而我却止步不前。我渐渐地产生了强烈的逆反情绪,对公司领导、对周围同事全都很厌恶,连走进办公室都感到心烦,而晚上独自在家,我甚至有时会难过得哭起来。
  
  恰好有一天晚上妈妈打电话给我,我在电话里又哭又喊地发了一通牢骚,还扬言明天就去辞职,一天也不想走进那个办公室。
  
  妈妈静静地听完,挂下我的电话,却给XIA打了个电话。
  
  那天晚上,他们在电话里究竟讲了些什么,我并不太清楚。事后妈妈才告诉我,她向XIA诉说了我现在的痛苦,XIA表示为难,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日本地区业务员都走了,确实没有人可以带我。我那伟大的妈妈立刻顺竿子爬,说道:“我女儿的英语也不错的,商品知识是不分地区的,跟什么师傅都一样学,也许她可以帮您做点事,也好学到些东西?”
  
  第二天,XIA就请示了公司领导后,找我谈话,说决定收我做他的助手。他并且问我:“可能以后就没那么闲了,会忙一点。”
  
  我立刻回答说:“我一点也不想这么闲,我不需要什么,只是想要有点事情做。”他笑了,点点头。
  
  我当时很惊奇,因为XIA是做澳新地区业务的,公司一向都是日本地区业务员带学日语的新人,从来没有过跨地区的先例,他一定为了说服领导而费了好大一番口舌呢。但当时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只是感到巨大的喜悦,这段恼人的状态终于可以结束了,我终于可以有事干了。
  
  三年后,我和XIA已经辞职并合作开公司,成了不错的朋友,有一天一起出差,他忽然提到那天我妈妈的电话,他说,他当时是被感动了。
  
  他说:“一来是听你母亲说到你竟然为工作的事这么痛苦,自己又闷在心里不说,躲在家里哭鼻子,我听了顿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要帮帮你。二来是你母亲为了女儿而焦急的那份心情,说实话,你母亲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你的命运。”

cutelisa:20.第二次工厂实习
  
  事情有了进展,我立刻被派往毛衫厂实习。
  
  和前一次去棉针织工厂实习时不一样,此时的我心中充满了积极上进的心思,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刚刚从无人问津的低迷状态走出来,我几乎是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宜兴的那家毛衫厂。
  
  刚巧当时我们部门有另一位晚我一年入公司的女孩子Z也在那里实习,我们俩一起在厂里住了三个星期,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聊天,很快乐。
  
  那家工厂位于农村,厂门口是一条公路,常有卡车来往,公路对面便是大片的田地。厂里的工人全是当地人,一到下班都回家了,只有我们两个女孩子住在厂里用来应急的宿舍里,晚上,从窗户望出去,偌大的工厂黑漆漆的,很是可怕,幸好两个人做伴。
  
  厂长安排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妈为我们俩买菜做饭,大妈总是抱怨家里有农活要做,于是我们往往让她买了菜放在食堂即可,我们自己做饭给自己吃。大妈很高兴,乐得回去干活,于是每每上午便到车间来找我们,告诉我们今天买了什么什么菜,然后就回去了。工厂的食堂形同虚设,大家都回去吃饭,食堂平时并不派用场,因此,到了吃饭时间,宽大的食堂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地跑来跑去忙活着,觉得很好玩,也吃得很香。
  
  有个周末,我们向厂长告假,到宜兴市里去买些食物和日用品。那天我们高兴得如同乡下人第一次进城,在城里玩得很开心,到了傍晚才回去,没想到,途中遇到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堵车了。我们看天越来越黑,不耐烦再等下去,便下车徒步回厂。经过前面交通事故的现场,我们看到了血淋淋的场面。这件事给我们的情绪带来了阴影,我们很沉默地一直走回厂里,而厂里又是一片漆黑死寂,只觉得心头堵得难受,恨不得立刻飞身回到此时正应该热闹非凡充满人气的南京城。至今我和Z都会提到那个傍晚,那是我们曾经共同经历的一个阴郁的记忆。
  
  工厂宿舍有一台又小又旧的黑白电视机,只能收到一两个台,饶是如此,它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娱乐了,吃过晚饭回到宿舍,别无它事,我有时还看看带去的小说,Z不让我看,央我聊天,我们便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每天晚饭后仅有的台之一总在放一个教育节目,一个长相笨拙的年轻男子在电视里讲数学题,于是我们便每天猜测他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电视是黑白的),笑着一会猜是桃红色,一会猜是翠绿色,有时又骂他不检点,今天穿的衣服跟昨天的一样,没换。可见我们实习的日子真的是无聊至极。
  
  在工厂里,我们每天穿旧毛衣牛仔裤,胡乱扎个辫子,脸上粉黛不施,也不戴隐形眼镜,脸上挂着框架眼镜到处跑,可全厂的人都把我们看作天仙美女,喜欢得不行,令我们自信心极度膨胀,直到有一天,KEVIN到这里来出差,看见我,吃惊得说不出话,半晌才道:“你怎么变成这样灰头土脸的?刚才远远一看,我还以为是厂里的小女工呢。”
  
  毛衫厂主要有横机车间(用横机摇出衣片),套口车间(用套口机将衣片连接起来),整烫车间(整理熨烫成衣),包装车间(成衣入袋入箱)。我和Z在每个车间呆过一阵后,多半时间留在技术科,跟着技术员学习。我们学会了依照一张工艺单来摇衣片,每天都到车间去拿一些大货的活计过来帮忙做,不过速度要比工人们慢多了。
  
  快要结束实习的时候,我们各自设计制作了一件毛衫带回去作纪念,也是作为学习的成绩单。我设计的那件用的是全棉纱,做了件12针的短袖圆领衫,最简单不过,浅蓝色,胸前夹了一道白色的宽夹条,其实,夹条是所有你能想到的花样里最简单的一种了。工艺单是技术员帮忙做的,我们至今也没有那水平自己制作工艺单,然后我们自己照着工艺单摇衣片,将衣片套口,最后整烫,很有成就感。那件衣服,现在还在我的衣柜里,偶尔会拿出来穿一次,自豪地告诉别人:是我自己做的。

cutelisa:21.再谈商品知识
  
  这回就只讲毛衣了。这个这个,太复杂了,光是用脑子想想就觉得头大,不知道该怎么整理成文,我想,还是用一些概念的解释来表达吧。
  
  一,“前道”与“后道”。
  
  在毛衫厂里,毛纱进厂检验,然后在横机上编结衣片,然后将衣片套口成衣,这些步骤全部属于“前道”;后面成衣的检验啊整烫啊包装啊,当然就称作“后道”。
  
  前道后道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编织和套口固然是最主要的部分,但出口服装要求严格,如果忽视其它步骤,导致质量问题,后果很严重。比如成衣的检验,那就是最后的把关(衣片出来一般就要检验一次,最后成衣还要再次检验),要度量衣服是否符合尺寸要求,发现衣服上有污迹就要用喷枪喷洒去污水消除污迹,发现有漏针就要用钩针将漏洞补起来。说起这个补漏的手艺,我相当佩服那些工人,毛衣上如果有个因为漏针(就是编织时漏掉一两针没编上去)引起的小洞,她们拿那种横机上取下来的小钩针三五下就能把漏掉部分钩上去,完全和机器编织的一模一样;如果不是漏针而是个破洞,她们找一小段同色的纱,用钩针将这段纱织补进去,把个洞补得漂漂亮亮,从正面看一点也看不出端倪,当然里面还是能看出补过的痕迹的。曾有朋友拜托我帮忙处理羊绒衫上被虫蛀掉的小洞,我拿去给工厂,等送回来的时候,我在衣服上无论怎么寻来找去都看不出原先的洞在哪里,妙极。我实习时也学过,但终究技不如人,补过的地方仔细看能被看出来。我跟Z笑谈,说要好好学学,将来失业了好歹有一技傍身,到街头去做织补娘去。
  
  二,“横机”与“圆机”。
  
  前面我说过毛衣编织一般是使用横机,横机是用增减针数的手段来编织与人体相适应的衣片,出来的衣片已经成型,不需要裁减,可以直接套口成衣,既节约原料又减少工序,花型变化多,翻改品种方便等,因此羊毛衫企业大都选用横机编织。
  
  其实用横机编织衣片和我们女孩子手工编织毛衣很像,只不过用机器来代替了手工而已。络好的线筒放置在机器上,调好那个抓在手里左右摇来摇去的三角板,调好机器上的针(针的数量就关系到衣服的宽度),第一道拉过去,纱线编到了穿线板上,就相当于我们打毛衣的“起头”,接下去左右拉过来拉过去,衣片就慢慢出来了。衣片要变窄的部分,就去掉几根针,所谓“收针”,要变宽的部分,就加进几根针,所谓“放针”。要左右拉几道,然后放几针,再拉几道,再收几针,这些都是按照事先由工艺员制作好的工艺单来的,这样衣片出来,就是符合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穿线板上总要挂个像秤砣一样的铁东西,第一次看见时我很好奇,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那叫“挂锤”,是为了让衣片往下拉伸,使编织容易,否则如果衣片松松的都堆在一起,线就很容易从针上脱开造成漏针,而且织好的部分不往下走的话也无法继续编织。
  
  也有使用圆机做毛衣的情况。用圆机织出大幅的针织布片来,然后就象梭织做法那样进行裁减再成衣。优点是速度快、产量高,缺点是损耗大(因为从长方形的布片裁减成适合人体的服装形状,需要去掉很多零碎的部分),次品率高,比较危险。有客人来询过圆机毛衣的事,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有把握的工厂来做,所以至今没有过实际操作的案例。
  
  三,“普通横机”与“电脑横机”
  
  普通横机就是我前面描述的那种,需要人工来编织衣片的,一般来说,单面、绞花、罗纹、夹条这些普通的花样,用普通横机都可以对付出来。
  
  电脑横机,顾名思义就是电脑控制的横机,通过实现的设定,可以编织出比较复杂的、有规律的图案和花型。简单举例,如果你有一件全身都是菱形格子的毛衣,那一定是电脑机制作的。
  
  四,“套口”
  
  套口机是一种圆形的、360度全布满针的机器,可以将两片衣片需要连接在一起的边缘连接起来,操作的时候,要把A衣片的第一个线圈和B衣片的第一个线圈一起套在机器的第一个针上,然后A衣片的第二个线圈和B衣片的第二个线圈一起套在机器的第二个针上,依次下去,直到两个衣片边缘所有线圈都套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这是个非常马虎不得的工作,一旦有一针对错,就要拆掉重来。所以套口工一般都是年轻姑娘,视力好,耐心仔细。听说往往做了几年,视力都会下降的,不知是否确凿。
  
  五,“手工编织”
  
  除了使用机器外,我们还可以有最原始的编织方法,那就是手工编织啦,HAND CROCHET。
  
  手工编织嘛,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打毛衣了,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粗棒针的毛衣、还有钩针钩出来的毛衣,都是手工编织的。手工编织的毛衣一般来说很漂亮,很有艺术性,但是相对机器来说,价格比较高,可不是吗,现在只要是挂上“HAND MADE”标签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人工比机器值钱的年代。
  
  就江苏来说,如皋一带手工编织毛衣的实力比较强,有的村子里几乎家家妇女都能编织,所以工厂接到这样的单子都是发给各家各户领回去完成,然后再交到厂里统一整理包装。手工的东西,甲手上出来的和乙手上出来的肯定有差异,因此这种订单的操作,就需要工厂更多的规范性,否则,一家一户,各自为政,管都管不过来,容易出错。
  
  暂时这么多吧,后面想到什么再说。

cutelisa:22.我是怎样卖出终身的
  
  就在我几乎忘记外间一切、专心致志在工厂实习的时候,公司人事部经理忽然打电话招我火速赶回去。原来,是关于福利分房的事情。
  
  以前的国有单位,福利分房是件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事,但那都是过去的好时光,我们七十年代末的人往往什么好事都摊不上:出生赶上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我们于是没有兄弟姐妹;考大学赶上大学并轨,失去免费午餐,开始交学费;等工作了吧,福利分房这件事也忽然要成为过去式了。
  
  不过,HH公司这回慷慨了一把,据说是开会的时候某仁慈副总随口说:“算了把他们几个也加进去吧。”于是,我们这批同时进公司的五个人被幸运地纳入了分房名单,成为福利分房最后的享受者,为这事,比我们晚一年进公司的人全都羡慕红了眼。
  
  但是,这个好事不是无条件的,代价是我们必须将原来和公司签订的四年劳动合同改签为终身合同。哦,也许我用词有点偏颇,在很多人看来,我根本不应该使用“代价”这个词,而应该说这是另一件巨大的幸运,毕竟,许多人到处求个终身不愁的铁饭碗还求不来呢。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谁会觉得终身合同是个恩典呢?一想到我要一辈子守在这个公司里朝九晚五,一辈子做死外贸,一辈子做毛衣,我就眼前发黑。
  
  下班后,我们五个人聚在没有人的活动室共商大计。我第一个表态:“我不签,我也不要房子好了,你们谁要谁去签去,反正我一早就决定呆满四年走人,上大学才不过四年时间,我不能想象在一个地方超过四年是什么感觉。”
  
  小欣立刻反对:“傻瓜啊你,房子砸到你头上你还不要?签呗,签了再说,以后怎样谁知道,真要走肯定有办法,现在房子先拿到手再说。”
  
  LEO说:“房子拿到手?你以为公司会把房产证给我们?你不过是有个使用权而已,为了这个使用权,我们就得签卖身契啊。”
  
  KEVIN懒洋洋地说:“得了,不然你们还想去哪儿?中国还有比南京更舒服的城市吗?南京还有比HH公司更好的单位吗?”
  
  我瞪住他,说:“你不是要开酒吧混日子的吗?”
  
  然后他们一起劝我:“这房子你是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就算你有将来离开的心,你现在也不能说不要房子啊,这不等于现在就摆明了你要走吗?领导还敢给你机会?还敢让你学到东西?还不得给你小鞋穿?那你只有一条路,就是现在就辞职走人。”
  
  我一听,很有道理。不由感慨,他们怎么这么有头脑啊!
  
  于是,事情就这样了:我们每个人以几万元钱买下了两室一厅福利房,但是公司果然没提房产证的事,届时(等原来住在那里的职工搬去更大的房子)只会给钥匙一把,就算这房子是你的了。然后呢,用颤抖的手在终身合同上签了字。
  
  老板在庆幸套牢了职员,职员在偷乐骗到了房子。
  
  真不知道,老板与职员,究竟谁比谁聪明。
  
  顺便说一下最后的结果,我真的在工作满四年时辞职了,辞职的时候,按公司规定以商品房市场价买下了这套房子。也就是说,关于这房子,我最终没捞着一点好。
  
  当然,终身合同也没真的套牢我的终身,它只不过让我付出更多金钱上的代价而已。
  
  所以说,这世上的海誓山盟契约合同都不是铁打铜铸的。

cutelisa:23.什么样的师傅是好师傅
  
  我第一次在东京浅草寺求签,得了个大吉签,上面写着:“有名需得遇,三望一朝迁。贵人来指处,华果应时鲜。”
  
  后来我一直认为,签中的那个贵人就是我的师傅XIA,如果没有他,可能我直到现在都还在苦苦挣扎着自学不成材呢吧。
  
  给XIA作助手的两年多,是我真正学到东西,得到长足进步的一段时间。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
  
  最重要的是条理清晰。XIA是个办事有条有理的人,工作中生活中都是。到他座位那里,会发现不管是样品还是文件全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象有的业务员总是桌上堆满东西,显得忙碌不堪的样子,自己头大,旁人也无从插手。因为他的东西都很清楚,所以他不在的时候,我可以很轻易快速地在他的资料里找出我要找的内容,从而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我可以说完全传承了XIA在工作上的习惯,甚至连习惯用哪种文件夹、文件夹上如何标注客户名称等最细枝末节的习惯,都照搬不误,至今,我们已经几乎完全统一做事方法,这样就很有默契,无论是谁来处理这件事都不会出错,而不用再去问对方什么什么放在哪里之类的问题,即使这件事前面部分不是由自己处理的,此时也可以在我们都习惯的地方找出前面留存的记录来,然后解决问题。
  
  另一个好习惯是快手。他做事总是宁早不宁迟,宁快不宁慢,一件事来了,他绝对不会拖延一点时间,总要立刻解决。他常年习惯早晨一大早起床,七点多就来到办公室,早早开始工作,正好客户那边由于时差比我们早几个小时,他这样就可以多跟客户有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对方有EMAIL过来,他会立刻回复过去。我也被他训练有素,只要是客户上班时间,我就时时检查EMAIL,及时回复客人的问题,所以一直以来,客人对我们的高效率反应都抱有好感。不过早起上班我就学不来了,我实在改不掉爱睡懒觉的习惯,能够九点不迟到已经万幸,后来我们自己开公司后,我为这事一度很苦恼,早晨慌里慌张拿着早点冲进办公室,他已经气定神闲在那里晃悠,看到我来,总是说:“别急别急,没什么事,我全处理掉了。”弄得我很汗颜。后来到淡季不忙的时候,他干脆建议我早上别来上班了,说:“反正你爱睡懒觉。”
  
  还有一点是我至今学不来的,是那种举重若轻的本事,也许这个是需要长久经验积累才可以的吧,所谓艺高人胆大,他对业务十分熟悉,又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今天才能够沉着对待任何状况。而我,有时还会对没遇到过的问题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他。每当这时,我就很羡慕这种经验丰富的老手,不管在什么行业中都一样,经验都是个宝贵的、值得珍重的财富。
  
  作为一个供货商,客户都非常尊重和信任他。他能够建议客人将一种原料换成另一种更合适的,也能够帮助客人解决疑难的技术问题,更能够一季一季平安地将客人要的货交出来,这是对于客人来说最重要的。所以有一次,一个客户新招的助手由于一个问题跟我方争辩不下,上司就立刻教育那助手说:“XIA开始给我们公司供货的时候,你我都还没有来到这公司呢,他比我们任何人都有经验,我们得相信他。”当时我真是羡慕XIA啊,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被业务伙伴这样信任。
  
  曾有人跟我说过,XIA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我觉得胸有城府不是件坏事,尤其对于成年男人来说。跟他相处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一次批评过我,连重一点的语气都没有,我也曾经做错过事,也有因为我的失误造成损失的时候,他知道了总是说一句:“别急。”然后努力想出个应对的办法来,教给我如何去做来尽量挽救。每当这时,我就特别感动,心里暗暗记牢下次不再犯错。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玉的师傅,动辄在办公室里大呼小叫,他所有助手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被他劈头盖脸地骂过,骂哭的都有,听他发脾气摔东西骂人已经成了我们办公室的一道例行节目,隔三岔五地上演,人人习以为常。
  
  作为一个师傅来说,XIA还有个胜过其他业务员的地方,就是他对于徒弟毫无保留。说起来,外贸行业中师傅带徒弟是个传统,师傅教给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没有什么理论资料可学,没有什么辅导班可上,完全是从师傅那里言传身教得到的知识和经验。而有一个很现实甚至很残酷的情况就是,老业务员带出来的徒弟,几年后独立做业务,就立刻成了师傅们的竞争对手,从同一个市场抢饭吃。因此很多业务员都会对徒弟有所保留,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独门秘籍传授给徒弟,也不太让徒弟接触到有实质意义的事项,而多半让他们做些杂事,完全是替自己打杂的性质,这样,徒弟虽然也多多少少接触到一些东西,学到一点皮毛,但毕竟不多。XIA却不是这样。从最初我帮他干些杂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把他手头一个比较大的客户交给我独立操作,也就是说,除了接单是他接回来的,后面安排原料、安排哪个工厂做、跟工厂排交期、跟进生产过程、最后出运,这个全过程都由我自己来完成,他几乎不插手。
  
  这是个非常重要非常有益的过程,能够真正遇到问题学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有需要跟客人沟通的地方,他让我自己给客人发EMAIL直接沟通,只要同时转发一份给他即可。跟工厂方面也是,尽量自己去协调沟通解决问题。真正遇到我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才会出面。不过他也不是完全放手不管,可能没那么大胆量,一般过一两个星期他就会把我叫过去让我汇报一下状况,看看有什么能即使提醒我免得贻误事情的地方。这样一季下来,我同时操作了三十几个订单,很顺利,几乎没出大问题。后面一季我还是负责这个客户,比较熟悉了,按部就班不会有太大差错,于是这时候他就几乎放手不管了,除非我自己去求助于他。
  
  XIA也不忌讳把自己手上的客户分出来给他的助手,以前他就给过他过去的助手,后来,如果我们没有辞职,他也打算把我一直跟进的那个客户交给我。这种肚量不是每个业务员都有的,既然对于业务员来说,客户就是财神爷。他说:“市场那么大,我分掉一两个客户给别人,我有了多余的精力就再去找新的客户呗。”
  
  哦,还有,XIA顶不爱加班,也不让我加班,他总是说:如果真的总是不够时间做事,就多招一个人好了。

cutelisa:24.什么样的徒弟是好徒弟
  
  做师傅的有做师傅之门,做徒弟的也有做徒弟之道。
  
  首先,做徒弟既是跟师傅学东西,也是帮师傅做事情,笨一点不要紧,至重要是勤快主动,常言道:勤能补拙嘛。千万不能做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承担的事情越多,你就越能学到东西,师傅也会越对你有好感。我对XIA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好了。”而他又是个很客气的人,后来他便很少用吩咐我办事的方式,而只是说有件什么事需要办一下,然后我听了立刻会应答:“我来干。”于是皆大欢喜。后来我和XIA一起带的一个男徒弟,性子极慢,做事拖沓,真正算盘珠子一颗,我把一件什么事交到他桌上让他办一下,他能嘴上应着,却继续在那里上网,把他要看的东西看完才去,有时我便急得又跑过去把资料拿回来自己去做了;而你要是不喊他来做事,他能一整天都不主动来看看你在干什么需要他做什么,乐得自己玩自己的。他真是犯了当徒弟的大忌。
  
  其次,虽说勤能补拙,但还是别太拙,能机灵就机灵一点。当徒弟当助手的,就是要会看人眼高眼低,不用师傅多说第二句,就懂得他的意思,然后麻利儿把事情办的光漂漂的,那才是境界。其实谁也不比谁笨多少,主要是用不用心,用心观察师傅是怎么行事的,用心学习,然后用心去做,就很好了。我当了XIA的助手后不久,他出国半个月,我每天帮他处理事项,并分门别类把资料传真等标上说明一一码好排列在他桌子上,等他回来,在他自己座位上坐了一会儿,忽然高兴地对着全办公室喊:“阿妙做事真是灵光,我从来没有哪次出国回来这么轻松的。”我自然是满脸矜持谦虚,其实肚子里偷笑不已。
  
  现在常有工厂的人打电话过来说一些具体事项,若是XIA接了电话,他们就故意气他说不要跟他说,跟他说不清楚,他们要跟阿妙说。他们夸奖我说:“做事简直比当师傅的还清楚了。”我简直高兴坏了。
  
  不过,接下来我就要讲,做徒弟的千万不要太得意太自作聪明。年少轻狂是正常现象,尤其是懂了一点以后,就觉得自己懂得要命了,这时候,千万要压抑自己心头的得意和自信,因为如果你轻狂了一回,过后往往会后悔,回头再想想自己当时的狂妄,恨不得钻地缝。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当时以为自己的处理方案完美无缺,以为事成之后会得受到师傅大肆表扬,没想到过后才发现有漏洞,连忙偷偷补漏改错,再也不敢对自己太自信了。当然,自信是好品质,但不能盲目自信,尤其做徒弟的时候,几乎还没有什么资本自信,师傅们吃过的盐比咱吃的饭还多,还是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最后,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永远对师傅抱有感激之情,即使自己已经脱离师傅而独立了,即使后来自己业务做得很好,甚至比师傅做得还好很多了,都不能忘记师傅的情谊,就像从小对老师的感恩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就忘记了曾经弱小时得到的帮助。


cutelisa:25.第一次出国
  
  在外贸公司里,业务员出国参加展销会和拜访客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每个月都有同事出国到世界某个角落去。在有的公司,论资排辈现象很严重,比如我表姐在出国念书前工作过的那家同样是省级外贸,她工作了三年多也没有轮到过一次出国机会;这方面,HH公司就开明得多,不吝血本地给年轻人多一点机会。而相比较来说,做日本地区的新业务员又比做欧美的业务员更早些得到出国机会,这一点,我们私下认为是因为到日本的费用最为便宜的原因。
  
  进公司不到两年的时候,我和小欣同时去日本参加展销会,同行的还有其他老业务员。
  
  我们当然很兴奋,这不仅是我们第一次去日本,也是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
  
  出国公干同时也是公费旅游,这点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偏偏我跟小欣不识相,一早就嚷嚷要去迪士尼乐园,弄得人尽皆知。更要命的是后面的年轻人更不识相,等我次年再次去日本的时候,同行的新职员一早就嚷嚷“要阿妙带我去迪士尼”。天,这不是毁我英名吗?我什么时候成不务正业的大玩家形象了?
  
  那次带队的是别的部门的部门经理,该领导原本对我印象极好,出国一次就完蛋了,对我和小欣满腹意见,原因是我们太调皮。其实他早该到带队华交会广交会的B主任那里打听打听,就知道我跟小欣从来就是调皮的主儿,省得他也跟B主任一样因为我们而染上了幽怨的眼神。
  
  其实我跟小欣也没干吗,不就是有时候晚上两个人出去闲逛,回来晚了点之类的小事情嘛。该部门经理(因此人十分推崇纳米材料的东西,我跟小欣背地里就喊他纳米),该纳米,太小心我们了,生怕我们出事跑丢,恨不得把我们拴他身上。要知道我跟小欣多好奇啊,一有空就喜欢出去走走看看,哪能被他限住。有天晚上,我们回房间后看到电话机一闪一闪表示有留言,知道肯定是纳米留的,互相推委谁也不肯去听,就让它一直这么闪着,还自称:“我什么都没看见。”最后快睡觉了,熬不过去,按开一起听,果然是纳米阴沉的声音:“你们俩到哪去了?回来给我来个电话。”弄得我们出去玩回来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很沮丧很有压力地睡觉了。
  
  唉,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这是真理。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纳米同志也是一片好心。
  
  虽然因为纳米的原因给我们的第一次出国带来些不快,但总的来说,用小欣后来说过的一句话表达:“后来几次到日本,都没第一次好玩了,主要是看跟谁去,还是我们俩一起去有意思。”可惜,自从那次,我们就再没被安排一起去过,总是时间岔开来,我们疑心是纳米向老板汇报了我们的情况后导致的。
  
  在大阪开展会,住的是HYATT酒店,日本人听了都感到不解,说我们真奢侈。HYATT酒店的早餐十分丰盛精美,当时我的好朋友音音在日本念书,特地来大阪与我会面,在我和小欣的房间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总不能我跟小欣去餐厅吃饭而把音音扔在房间饿着吧,想来想去,忽然想出个馊主意,小欣自去餐厅吃,而我打电话给服务员,说我身体不适,想在房间用餐,让他们送点早餐过来,这样我跟音音就可以在房间分享了。最搞笑的是,服务员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这个,我说要,问我要不要那个,我说要,要了一大堆东西,最后我期期艾艾地解释:“我只是腿脚不太灵便,胃口很好的,所以……”音音早笑昏过去了,我瞪她,说:“还不是为了你!”
  
  大阪展销会在位于南港的ATC大厦(亚洲贸易中心大厦)举行。从第一次去,我就非常喜欢那块地方,我觉得南港是全大阪最美的地方,虽然很多人去大阪游玩并不会到那里去。
  
  ATC大厦十分庞大,建筑风格很现代,展销会在地下大厅,而从一楼以上就全是一个一个小店,有餐馆有服饰店有杂品店,琳琅满目,我们女孩子最喜欢了,一走进馆中就迈不动步子,简直不肯下去参加展销会。楼上的诱惑实在太大,我们在展馆里心神不宁,一会儿就借口上厕所跑上去看看,一会儿借口打电话跑上去看看,最名正言顺是午饭时间,大家轮流上去随便找馆子吃的,我当然都是跟小欣一起去吃,每天换不同的馆子,日式火锅、意大利菜、饺子拉面,一一吃过来,吃完再贪心地逛会儿小店,流连忘返。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印度杂品小店,那真叫让人看花眼,满坑满谷的好玩东西,我们一进去就呆掉了。后来我在里面买了个长颈鹿形状的木头裁纸刀,还有一串手镯。好笑的是跟那印度男人用日语沟通,感觉很怪。
  
  走出ATC大厦,你能立刻看到大海。南港南港,这里是个宁静的港口,海天一色,有海鸥在低低盘旋,远远有一些船只。靠岸处则有只白色的大船,船头雕刻着天使,这船名字叫“希望号”。两年后我再次去南港,惊喜地发现这只大船居然还静静地停泊在这里。刹那间,仿佛中间的时光全都消失了,一切都未曾改变。
  
  岸堤上有一些木头长椅,有时傍晚展会结束,我跟小欣会在这里坐一会儿,什么话也不说,只看海。我们看见一个男孩和他的狗挤在旁边的一条长椅上,津津有味地分享一只面包,男孩吃一口,递给小狗咬一口,然后他自己再吃一口。有时我们还会看见穿着礼服的新郎新娘在海边拍婚纱照。
  
  展销会一般四五天就结束了,后面的几天时间就可以自由安排,以拜访客人为名义去哪里都可以。那次我只另去了东京,目的是真的拜访客人。坐了新干线,逛了街,也去了箱根洗温泉,不过当时小欣不在,我跟着其他人去的,果然无聊。等小欣到东京来与我们汇合,终于如愿以偿去了迪士尼,那天只有我们俩一起出游,在乐园里泡了一整天,开心无比,晚上各自抱着印满卡通图案的饼干盒、巧克力盒去搭地铁,疲惫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听前辈说:出国有三怕,一怕帮同事带东西给国外念书的子女,二怕帮同事从国外买东西带回来,三怕跟领导出国。
  
  第一次去日本,三怕被我占了俩。跟领导出国是其一,另外就是帮同事买东西了。有个平时跟我毫无交情的女同事竟然托我帮她买三十个水果刨,晕倒。日本的水果刨确实很好使,刀口锋利,而且便宜,在百元店买,一百日圆一个。为了她,我跑了好几家百元店,因为有的店都没有这么多货。回去的时候,我的箱子里到处散落着五颜六色的水果刨。
  
  还有几个女同事要我买资生堂的这个系列那个系列,我不得不用本子记录下来,一一去寻找。帮人带护肤品最痛苦了,因为瓶瓶罐罐的很重。
  
  还好我不太懂电器,有的男同事去日本出差回回都受托买电器,尤其是数码相机,逛电器街成了常规项目。听说有人曾经一次帮别人带了四个数码相机一个数码摄象机,后来出关的时候被罚款了,自己掏的钱,真倒霉。
  
  那次小欣买了个数码摄象机,竟然用迪士尼的饼干盒子装了,再用印满米老鼠的包装纸精心包装,放在纸袋里提着出关,笑死我了。这算不算走私呢?
  
  后来不久,KEVIN第一次去欧洲,我跟小欣拼命打击他:“给你这种文盲去欧洲真是浪费机会。”他一气之下在出国前努力补课,找了些欧洲人文地理的书来猛看,等去了后在同事面前可劲儿掉书包,回来带着得意之色讲给我们听,还让我们看照片,嫉妒得我们眼睛喷火。
  
  我们羡慕他去欧洲,他羡慕我们去日本,我们又一起羡慕LEO去美国。为此,我们提出奇思妙想,公司应该每一两年就让部门之间交换业务地区,也好让大家都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哈哈。

cutelisa:26.酒与生意
  
  很多人都会说:做生意一定要上酒桌。
  
  也有很多同行的前辈一早就吓我们:你们跑来做外贸,先把酒量练练哦。
  
  我却一向不以为然。在喝酒这件事上,我有我的原则:我只跟朋友喝酒,不跟生意关系的人喝酒。
  
  不管是与客户吃饭,还是跟工厂的人吃饭,我都滴酒不沾,我需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情绪来对待工作对象。喝了酒的我会被打回原形,哭哭笑笑象个小女孩。
  
  有的人会说,喝一点点没关系啦。对,我的酒量不算小,喝一点是没关系,但我就是不喜欢把酒这么可爱的东西掺到生意里来。所以我一直坚决地号称自己从来不喝酒,时间长了,客户和工厂都知道我不喝酒的,也就不再似原先那般勉强我,他们要喝只自己喝去。
  
  还有个喝酒的场合就是公司同事之间,分两种,一种是关系不错的同事在一起,那就当朋友的情况处理,我喝酒很爽快;另一种是有领导在场,为取悦领导而喝酒,我当然是装疯卖傻不合作的。
  
  和小欣一起去日本那次,因是从上海出发,前一天赶到上海留宿一晚,大家陪同一个比纳米级别更高的领导吃晚饭,纳米便要求我们陪大领导喝酒。小欣犯傻,还真一杯一杯喝,我们去洗手间时我骂她:“明天一早飞机,你不要喝得头疼脑热的哦。”她说:“那有什么办法,你不也喝了不少吗?”我遂将独门秘籍教给她:一口酒喝到嘴里,拿湿巾一抹嘴,借机将酒吐到湿巾上,或者是将酒含着,过一会等旁人不注意了,喝口茶,将酒吐进茶杯里。这秘籍适用于白酒黄酒红酒,啤酒这样大口大口吞的不行。
  
  小欣直喊:“哎呀妈呀,你怎么不早说,我说你怎么这么能喝,脸不改色心不跳呢。”接下来她更有恃无恐,频频使用我教的妙招,最后我眼见着她面前的那杯茶越来越浑浊,手巾也越来越湿都快滴出水来,着急不已,怕她露馅。幸好不久酒终人散,平安无事。后来我们还常常笑谈那次的作弊。
  
  日本客人往往喜好喝啤酒,定要冰的,尤其偏爱“青岛”。其实大都酒量并不大,一人顶多喝一瓶已经满足不已,我在心中暗笑,面上却作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连连摆手:“你们知道我一滴酒都不能喝的,小姐,给我来杯水。”
  
  好象不喝酒这件事从来没有影响过我的生意。如果说喝了酒生意会更好,那我宁愿不要。

cutelisa:27.谁更属于这个行业?
  
  我一直认为,在生意场上,买方与卖方之间能够互相遇见并最终做成生意,这有点象男女之间的恋爱: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因为持有这样的论调,我对生意往往不喜强求,尽力则可,对方真的不想给我订单,我也就算了,等待别的缘分便罢。
  
  然而有的人却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生意一定要争取争取再争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有个同事陈女,一向以吃苦耐劳的形象出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光辉事迹:最初找生意的时候,拖着装满样品的大箱子在日本街头到处走,拿着日本公司的名片一个一个去拜访,即使对方完全不认识她,即使有的公司态度很不热情甚至给吃闭门羹,她都坚持去推销自己。在操作订单时,她更是精打细算事事忧心。后来她的业绩还不错,不过常年做得很辛苦,三十刚出头的好年纪,却永远面色蜡黄形容憔悴。
  
  我承认,我做不到陈女那样,我没办法说服自己拿热脸去贴客人的冷屁股,我太过在意“人的生来平等”;另一方面,在操作中,我又太过大咧咧,无论与客人还是与工厂,都只倾向于双方谈拢即可,很少有耐心仔细计算得失。但我必须说,我不认为我的方式是优越的,其实我很佩服陈女,在我看来,她比我更属于这个行业。
  
  却也有同事背地里不欣赏陈女的方式,认为她太过钻营,斤斤计较,只能小胜,不堪大生意。
  
  现在我只想讨论,谁更适合这个行业的问题。从性格处世上来说,我当然是不欣赏陈女的,生平最厌辎株必较之人。然而,做生意不是请客吃饭,人说:“无商不奸。”商人有商人的特质,不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是做不成生意的。
  
  他们必须首先有一颗充满欲望的心,要对生意、对金钱有着旺盛的渴望;一个清心寡欲淡薄名利的人是做不成商人的,做,也只能维持惨淡经营吧。并且不能有太多旁骛,杂念太多的人当然在生意上钻营的精力就少了。这一点,我和小欣曾经讨论过,我们一致认为,同事中业绩最好的都是那种看上去似乎完全为外贸而生的人,他们好象几乎没有私生活,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更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头,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生意做好。我和小欣是完全没办法做到的,我们旁骛太多,要恋爱,要玩,要睡懒觉,要旅游,要看闲书看电影,要同朋友喝酒泡酒吧,一把年纪还惦记着学点什么新鲜玩意,你想,这样子还剩下多少时间和精力在生意上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你是不是将外贸视作你必然的终身职业?我们很多同事从进了HH公司就没有离开过,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比HH公司更好的地方,没有比外贸更好的行业,他们不想离开,害怕改变,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会一辈子从一而终。有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我,和他们相反,一旦想到我要一辈子做外贸,我就感到可怕,感到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有太多太多想做的事,太多太多想去的城市,也许这个行业这个城市都只是我的一次人生体验。这样的我,怎么可能说是最适合这个行业的呢?
  
  你可以自测一下,如果你象小欣一样,成天幻想有朝一日回家做家庭主妇,或者如KEVIN一样最大的梦想是开酒吧每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是其他什么什么美好理想,那我必须告诉你,我不认为你是个适合外贸行业的人。就象恋爱,如果你总是心活活的,找寻下一个目标,那你怎么可能对现在的对象负责呢?
  
  所以,简单地说,适合外贸行业的人,就是一个除了外贸以外没什么别的想做的、也没什么别的会做的人,只能做外贸、只想做外贸、只爱做外贸的人,并且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就是业绩攀升、奖金丰厚、领导表扬、同事羡慕,除此之外,什么也引不起兴趣的人。
  
  有一次,我偶尔到别的办公室,路过一个平日几乎很少打交道的同事桌前,瞥见他桌前隔板上钉着一张大照片,上面是个光头和尚独自盘腿坐在一排台阶的顶上,在打坐;台阶很多很多,而人只有一个,天宽地广的感觉,很有震撼效果。同事都爱把自己孩子的照片放桌子上,他这样的照片我没见过,所以我顿时好奇,停下来仔细观看,并询问该同事:“这照片什么意思?”他笑道:“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这景象,觉得有趣,随手拍的。”
  
  我愣愣地看他一眼,第一个反应是在心里想:这人看来也不是个适合做外贸的,瞧都在想啥呢!
  
  还有一次,是最近了,我认识了一个男孩子,要命,又是同行,是另一家外贸公司的,叫小王。有天我没上班,晃到他公司附近就召他出来喝咖啡,谈天说地一个下午,他口沫横飞讲了一大堆近期想去旅游的地方和想做的好玩事情,想去的地方太多,想做的事太多,一个劲感叹时间不够用,最后终于被电话喊回去办公室,临走,他没好气地说:“咳,我还真没时间去上班。”笑得我!瞧着吧,他早晚得辞职。

cutelisa:28.将“约会宝典”用到生意场上
  
  如果让你去跟一个陌生的异性相亲,或者参加“8分钟约会”、“玫瑰之约”之类的速配,你会怎么去做?肯定竭尽全力耍尽百宝地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吧?首先肯定要打扮得整洁漂亮吸引眼球吧?然后谈话的时候肯定得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吧?肯定要让对方发现自己有多么有趣、多么爱好广泛、多么知识渊博吧?即使以上这些优点,你其实仅仅只有半瓶子水的实际水平而已,你也不想让对方第一次就发现你只有半瓶子水。
  
  这不是不老实的坏事,这是约会宝典,这是计谋。有胆有谋,方能无往不利。
  
  那么,当你抱着寻求生意的渴望,去参加一场交易会的时候呢?
  
  其实交易会和速配节目挺象的,不,应该说比速配节目稍欠公平,速配是男女双向选择,是互相的、平等的,而在交易会上,只存在客人来挑选我们这些供货商的可能。当你步入偌大的会馆,看到乌泱乌泱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供货商的摊位,你就会立刻明白政治书里出现过的一个名词:买方市场;或者另一个短语:供大于求。假象你自己是个外国客商吧,此刻你该多么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差点吹起了口哨,就象家庭主妇走进菜市场一般,口袋里揣着钱轻易不掏出来,东问问西看看。你家有西红柿啊?他家也有啊,凭什么买你家的呀?你家西红柿比人家便宜还是比人家好吃呀?我再转转去,好多家卖西红柿的呢!
  
  可是,如果这个卖西红柿的农妇长相秀美、衣着光鲜、口齿伶俐,如数家珍地告诉主妇,她家的西红柿如何如何又甜又酸,如何如何不喷农药,又说西红柿除了炒鸡蛋和做汤以外还有几种新鲜有趣的烹饪方法是什么什么什么。这样一来,家庭主妇准保不知不觉就停下脚步,被忽悠得买上几个西红柿吧?
  
  哎呀,怎么说来说去都是说买菜呀!咱们说回怎么把“约会宝典”用到生意场上吧。
  
  相亲、或者参加速配,你肯定首先得好好打扮一下吧,虽说有句话叫“人不可貌相”,但还有句话叫“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本性就喜欢与美好的事物亲近,男人喜欢看美女、女人偷偷瞟帅哥,这都是天性使然。即使我们不是美女帅哥,我们至少可以干净清爽、打扮得体、气质大方吧。
  
  HH公司一个女副总,是咱们妈妈辈的年纪了,我一向很欣赏她的打扮和气质,低调而精致,真正的老板风度。每次交易会前的动员会上,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要求大家注意穿着,男职员务必西装领带,女职员务必职业套装。最初我们这些穿惯牛仔裤时髦裙子的年轻人不以为然,后来想想却觉得很有必要。我们不是做广告艺术做时尚产品的公司,不能以前卫个性的打扮为公司的对外形象,在交易会上,一家公司的男女职员都打扮正式而得体,另一家公司的职员则爱穿啥穿啥,迷你裙小吊带全上场,那肯定是前者让人觉得更稳妥、管理更严谨、更具有职业性、更值得信任吧?
  
  不仅是公司整体形象,对于我们职员个体来说也是必要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我长相一直比实际年龄小,工作后还有人见了以为我才上高中,如果我面对往往从业年数颇长、颇为老奸巨滑的客商时,一副稚气未脱的学生模样,那我还没开口就先没了底气,而对方也会对我持怀疑态度:这个小姑娘懂什么呀?毕竟,在我们的行业来说,经验丰富是很重要的,即使当我们还没有太多经验的时候,我们也得装得多少有了些经验的样子。
  
  而过于花哨前卫的打扮则会让人觉得你对工作不是很专心。就象约会,大部分男人是不会喜欢第一次见面就穿着比基尼上衣的女孩子的。
  
  相貌打扮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谈吐举止才更让人上心,约会如此,交易会上的表现也是如此。前面有一节我提到过我和小欣在交易会上看小说侃大山,新入行的年轻人可千万别学我们样儿,我们那样真是不好,被走来走去的客商看在眼里肯定不爱过来搭理咱;可惜我们当时控制不住自己,要不怎么说我们不是最适合做这个行业的那类人呢,我们没有把生意太当回事,就象一个不太热情的相亲者,本就对能不能相中从而恋爱结婚就不是特别在乎,那么当面对对方的时候自然会表现比较随便了。
  
  记得有一次交易会,在我们对面的那家公司有个日本女职员,每天从早晨开馆到晚上闭馆,一直站在他们的摊位门口,象个迎宾小姐似的站得笔直,脸带微笑,但凡有人经过就寒暄几句,招呼别人进来看看,整场交易会一周左右时间,她天天如此。而他们那个摊位倒还真的顾客盈门。我们又惊奇又倾佩,自叹弗如,即使是坐在椅子上熬过一整天,我们就已经精疲力竭了。 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如果外贸是我的最爱,我一定向这个日本女职员学习。
  
  当相亲对象对你有了比较好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彼此交谈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很多前辈都教导过我们,面对客人之前,做功课很重要。参加交易会,你必须了解你带去的所有样品的成分、重量、价格等细节,免得客人挑中了某件样品你却一问三不知,那么样品再好你也挽留不住客人;只知道自己的样品还不够,客人有了兴趣坐下来继续谈,肯定会谈到其它原料款式去,所以最近的原料行情、劳动力行情你都要了解,各种纱现在是什么价位了,有没有涨价或是降价,工厂的工费一般是多少,你不能现打电话去问工厂呀,全要心中有数,才能侃侃而谈,令客人信服。
  
  任何事情,自信很重要。有个秘方,是XIA教给我的,我也传授给过很多人:在交易会上,对于客人的询价,报价要快速而自信,不能到处问别人,自己拿计算器一算,便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价格,即使你立刻发现自己算错了、或者原料价格记错了,你也不要再更改,不要说自己报错了,因为在交易会上,客户的询价往往是试探性质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就是要下单做他询问的那个款式,所以你大可放心,基本上你不用为你报错的那个价格负责,即使后来客人真的要做他询价的东西了,你也可以以原料涨价、工费浮动之类的原因不动声色地重新报价给他,如果真的价格差错太远,甚至可以找个理由(比如交期来不及)推掉这个单子,总不至于叫你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做下这个亏本生意的。当然,能不错是最好不要错的,客人都不是笨蛋,你样样都报错,糊弄得了谁呀?基本功扎实还是根本,上面说的只是小小技巧而已。

cutelisa:29.让客人不来劲的供货商
  
  我曾经是个让客人不来劲的供货商。
  
  就是在前面讲述我的职业低潮的那一节里,提到刚刚被公司调到XIA那个部门,跟早已打好辞职算盘的C君合作了一段时期,那段日子的我们俩,真是堪称“鬼见愁”组合——后来想想,换了我是客户,我也不要和这两个家伙做生意:一个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副爱理不理的劲;另一个乳臭未干啥也不懂,专业技术说都说不通。
  
  那个时候,偏偏我撞运,在交易会上竟然认识到一个大公司,日本三越。三越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一家大百货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分店,卖的都是中高档货品。
  
  是三越公司的北京事务所所长看中我的,一个矮胖而和善的日本老头,身边陪着个高大美艳的年轻女人。我一直想不通当时他们怎么会猪油蒙心看上我的,也许那一刻我正好心血来潮站在那里兢兢业业招呼生意,看上去挺敬业?也许那一刻我正好耳聪目明如韦小宝一般耍小聪明骗得他们以为我还挺懂行?总之,在交易会上匆匆一谈之后,过了几天,他们竟然很诚意地电话通知我,他们要从北京过来拜访我们公司,并且洽谈初次订单的细节。
  
  噢天哪!什么叫天上掉馅饼?这就叫天上掉馅饼!
  
  对了,大家还记得前文提到过曾经从天上掉下的第一块馅饼吧?就是一家日本A公司,给了我生平第一个订单,后来因为我调离原部门,转换了经营品种,就没有继续做下去。不过,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后来,我又撞上了它,这才知道,哪里是什么大馅饼,根本是个甩又甩不脱、嚼又嚼不动的烂牛皮糖。
  
  回到真正的美味馅饼,三越公司。我挂下电话无比激动地把这个消息传达给我的拍档C君分享,没想到,他的反应极冷淡,令我很窘,一下子觉得自己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小样儿。
  
  当时我是真正初出茅庐没有社会经验,丝毫没有怀疑到C君准备辞职,也没有意识到公司调我来与他搭档其实是挽留他的一招棋,是要我当他翻译,我是名副其实的一颗棋子。不,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只是很真诚地很热切地想要和他合作好,把工作开展起来,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所长来的那天,我和公司的司机去机场接机,C君没去,想到他不会日语,我也就没有在意他的不去。所长姓什么,早已经忘记了,他那个高大美艳的女职员我却记忆良深,很清楚地记得她的名字,叫高燕,是北京人,讲一口好听的北京话,人很好,谦逊而和善,虽然身材高大,接触起来却发现她性格颇为纯真可爱。
  
  到了公司,进了谈判间,C君总算合作,跑过来参与了谈判。也许是HH公司的大公司派头令同样也是大公司的对方感到放心,于是,很爽快地下了第一个订单,是几千套兔毛衫,具体数量忘了,不算少。
  
  这个订单如同一场及时雨,正处在连失两名日本区干将的公司领导顿时好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救命稻草,整天笑眯眯地来鼓励我们这个奇怪的业务组合。我也高兴得晕乎乎的,以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可惜的是,这笔订单完成是完成了,我们却失去了三越这个大客户。
  
  后来,我细细地回顾那段操作过程,自己都会脸红。每当操作中出现什么技术问题需要讨论(兔毛纱如果处理不好或应用得不恰当,容易出现问题),客户打电话过来,如果找到我,我几乎是一问三不知,往往被问得哑口无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去问问C君再回复你们。”如果他们直接找到C君,他总是三言两语打发他们,讲得含糊不清,丝毫不解决问题;即使是我自己去问他,也是一头雾水,连我都没搞懂,又怎么回头去解释给客户?于是,对方越来越怀疑我们公司的能力,越来越担心这票订单的成败。
  
  被人质疑是种很不好受的感觉,尤其对于我这样比较好强的人来说,可是,当时的我确乎应该被质疑的,确乎懂的太少,经验太浅,基本功太差。
  
  第一票订单终于险乎乎地完成了,也没出大问题,然而,终究是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吧,后来再怎么联系,也没有能争取到第二票。再后来,C君辞职了;而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不懂业务知识,即使态度再努力也是枉然,所以我一定要学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我才能不求他人。
  
  让客户不信任或不满足的供货商,就是这样的:经验丰富却态度消极,不把客户放在心上,不及时跟进和回馈,令客户心里不安,感到不被重视,从而害怕订单没有被严格要求;或者态度积极却毫无经验的,太容易犯错误,令客户怀疑订单会出问题;如果既无经验又态度简慢,就更别提了。
  
  话说回来,C君当时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自己前途,我认为完全无可厚非,我一直对他本人挺有好感的,事实上我们的私交一直也不算差,他辞职后就无缘相见,倒是后来在小欣的婚礼上碰到了,亲切一如往昔。

cutelisa:30.缘分哪
  
  要是范伟知道了后来的事,他一定会意味深长地说出他那句经典的:“缘分哪!”
  
  是C君辞职后的事了,又一次广交会,我认识了L公司的大庭部长,他过来与我攀谈并询价,在我们公司的摊位上坐了好一阵,似乎蛮有诚意的样子,谈到最后,我忽然听他说,他们L公司是隶属于三越公司的。
  
  又是三越!
  
  一时间我十分犹豫,不知道该告诉他还是不告诉他,关于我曾经跟三越做过一票订单的事,不太想说,是因为自我感觉那单子已经令三越对我没有好感了。片刻之后我还是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了,他流露出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大惊小怪的感叹神情,连连说:“啊,是吗?是吗?原来你跟三越曾经做过啊!”
  
  等到下一次我们见面,是在南京我们公司的谈判室里了,他说,他已经打过电话给三越北京事务所所长了,对方一听到我名字就连连夸奖,是我做事认真负责,并建议大庭可以跟我做单子。我听完他的话,简直不敢相信,不过高兴毕竟是高兴的,也多少增添了信心。
  
  L公司基本上只做三越的单子,而三越是百货公司,什么都做,所以毛衣单子每年并不是很多,但自从那以后我们保持贸易至今,一直合作愉快。
  
  所以,我常常觉得,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生意关系,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缘分的意味在里面,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人听了要骂我了:“你这还不是替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吗?”汗颜,有点吧。
  
  不过,话说回来,缘分之说你可以不相信,但有两点是肯定关键的:还是前面一节里面说的,我和C君曾经是叫客人不来劲的供货商,一个不懂专业,一个态度不积极不认真;如果这两点同时做得好,那我敢说,这就是一个叫客人顶来劲的供货商了。

cutelisa:31.男强人与女强人
  
  一天在电梯间碰到LEO,穿衬衫西裤,手里抓着个巨大的手机,一边往电梯里冲一边在手机屏幕上写写画画,眼睛都没抬起来看周围一眼,忙碌无比的样子。
  
  在食堂吃饭时我便跟小欣发牢骚:“好一阵没看见LEO了,今儿见了,哟,显得特忙。”
  
  她嘻嘻笑道:“人家现在是男强人啦。”
  
  那时我们几个工作都还没有太大的起色,瞎扑棱着,只有LEO起步最早,跟了个好上司,担起了大责任,有了大客户,做了大生意,拿起了大红包。当时他的奖金问题一直是我们几个最感兴趣的话题,也不好月月都直接问他,于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各自在心里揣摩、羡慕、妒忌;而他自己,装一脸“这没什么”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兴得一头核子。
  
  LEO这人就是这副形象的,走路永远撅着臀部走得急匆匆,讲话一本正经有点官腔,口头禅是“做人要有包容心”。我们常常会当他的面挖苦他:“我们几个人当中,就只有LEO将来会爬到领导层,瞧我们吊儿郎当样,过几年不是辞职就是被炒。”
  
  LEO跟我们关系好,我们对他才有包容心呢,饶是他后来变成那副“得瑟”的小样儿,我们仍然拿他当朋友,仍然一起玩,仍然在他面前口无遮拦讲老板坏话。当然,他仍然会在旁边一边听着一边摇头,说:“做人要有包容心嘛。”
  
  这个行业是容易成就这种强人形象的,在外贸公司里,绝对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每个业务员的业绩就象小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完全主宰着这个人在公司的地位问题,业绩做得好的业务员,比一般的中层干部还有头有脸,老板们行事都得照顾这些人的脸色,其他同事当然也对他们敬重有加。很多还没成器的业务员都这样说:“妈的,哪天我业务做大了,还不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事实就是这样。
  
  强人强人,强势人群。
  
  这个人群数量很少,在一个外贸公司里也不过寥寥十数个而已,尤其是近年,业务做得好的都离开公司了,愿意在公司这个环境里做强人的毕竟不多,呼风唤雨也敌不过自由自在的小日子。
  
  强人有强人的标签:他们都来去匆匆,走路节奏很快;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在办公室打,乘电梯走路打,在食堂吃饭也打,一会用中文打一会用外文打;对工作以外的活动全不感兴趣,公司组织什么运动啊比赛啊娱乐啊全缺席,没事干的人才有那闲空,咱忙着呢,要出差,要加班,什么?领导规定每个人都得参加?那明天这笔大单子谁去谈,你去谈啊?
  
  如果这强人是女性,那就还有个标签:形容憔悴。在前面“谁更属于这个行业”那节里,我提到一个陈女,每当听到“女强人”这个词,我的脑海中总是第一个会跳出她的样子来,虽然她不是公司里业务做得最好的女业务员,但她是让我感觉最忙最累的女人。很多前辈都告诉我,陈女刚进公司时长得很是水灵,可我一点也想象不出来,因为我看到的她永远脸色枯黄,头发凌乱,衣着随便。有时她碰见我,会用羡慕的语气夸我又一身漂亮衣服,这时我便很惭愧,觉得自己觉悟很低,无所事事就只会打扮的感觉。
  
  另一个同事,原是HH某科的女科长,四十出头的年纪,业务也做得好,难得的是并不觉得她如何繁忙而劳累,打扮虽不特别出众,但看得出是比较注意形象的,往往穿着整齐得体,又成天笑眯眯的很亲切。这样的女强人还比较可爱。后来也辞职了。
  
  其实,如果从一个普通人跃身成为强人,形象差一点也就算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形象挺重要的,再忙也不至于忙到稍微注意一下穿着打扮的时间都没有吧),最怕的是性格变得强凶霸道,或者傲慢十足,在同事、乃至亲人朋友面前都特把自己当大人物的那种,其实,业务做得好,真正在乎你的也就是你的老板,关其他人什么事。
  
  最可笑的是那种成天把“忙”和“累”挂在嘴边的人,有些根本连强人都还算不上,倒已先有了强人的派头。有个男同事,先前是个闲职,什么事也不做的那种,在公司里多年没声没息几乎不被人注意,后来被领导开发出来管一小块业务,顿时就声势浩大起来,有次在电梯里碰见他正跟别人聊天,主题就是诉说他的忙和累,整个乘电梯过程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十几次地听到“我累死了”“真是太累了”之类的叹息,听者们当然知道他是言若有憾心实喜之,便配合地夸奖他。

cutelisa:32.没有赶上好日子
  
  XIA常常跟我说一句话:“你们没有赶上好日子啊。”
  
  接下来他就会又一遍地向我重复,十几年前他们是怎么做外贸的:没有网络,客人不可能芝麻绿豆的事就给你发封电子邮件来追问你逼迫你;长途电话要人工转接的,给外地的工厂挂个电话,早晨一上班挂过去,下班的时候能联系上就不错了,国际电话不要想;跟客人联系是发电传,有专门人管这事儿;一遍一遍打样确认?不可能,打一次样给他就不错了,已经耗了几个月时间,他要不赶紧下定单开始生产今年就甭想做了;还打色卡?不可能,就咱们这么多固定的颜色给客人挑,没有客人决定颜色的份儿;如今只要一两小时车程的外地,去出个差起码来回两三天,不急不赶,急也急不来呀,全当郊游踏青;没有手机,一下班就没人找得到你,逍遥清净,绝对不可能象现在客人工厂轮番电话轰炸;上班悠闲得很,冬天在楼下院子里打羽毛球;没人加班;没多少钱,但一点不累,过得舒心呀……
  
  他说着说着眼神便变得留恋不已,我却一点没有悠然神往,毕竟,那种时代离我太遥远,我没有体会过那种快乐,也就无从比较,无从觉得如今的辛劳了。我习惯加班加点的日子,我习惯二十四小时随时接客人或工厂电话的日子,我习惯一遍一遍打样仍然被客人挑毛病的日子,我习惯当天去当天回的出差即使一天车程十小时。总而言之,我和每一个时代青年一样,习惯累得要死,但挣多点再多点的钱。
  
  我的老爸有句著名的对我妈进行打击报复的言论:“外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此言论发表的时代背景是,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还是个新生事物,被很多人比如我爸不看好,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表明了市场经济打败了计划经济。不过,这里我要说的是,其实早年的外贸也是名副其实的计划经济,只不过披着“市场”的时髦外衣罢了。
  
  那个时候,只有HH这样的省级外贸公司才有出口经营权,市地级外贸连出口权都没有的,挂着“外贸公司”的名义,其实说到底就是担当省级外贸的货源的角色,省级外贸对外洽谈接单,市地级外贸对内管理工厂生产,这样的合作关系。省级外贸一般不直接和工厂对话,地级外贸也没有资格跟客人对话。这样,象夏他们这些省级外贸的业务员当然舒服了,生产都不用自己管,每年把接来的单子分配给地级外贸,然后就坐享其成吧,偶尔出差去看看货,就象现在的客人办事处的QC一样。回想起来,难怪我妈那时候经常陪同省外贸来的业务员吃饭啊下乡啊什么的,她那就是地级外贸。所以说,XIA口中的好日子只是HH这些省外贸的好日子,高枕无忧,没有竞争对手,客人要来中国做生意只能找他们,而且,比如在江苏,省丝绸就只做丝绸,省针织就只做针织,省服装就只做梭织服装,井水不犯河水,谁都没有非分之想也谁都没有饭碗被抢的压力。
  
  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其后真正市场经济化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呢。比如地级外贸,从九一年左右,也有了直接的出口权,就是说可以不通过省级外贸自己直接跟外商做生意了,你说他们多高兴啊。所以从那时起我妈就更忙了,参加交易会啊出国拜访客人啊,似乎这才真正开始做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外贸。不过在一段时间里,地级外贸还是两条腿走路的,既自己直接接定单,也仍然帮省级外贸管理定单。后来,是不是省级外贸出于一种受制于人的危机感,才主动摆脱了地级外贸,开始脚踏实地地下工厂了呢?这下子,地级外贸成了省外贸的竞争对手。
  
  到九六年九七年左右,出口经营权更加放开了,达到一定注册资金要求的工厂和出口企业都可以申请出口经营权。于是,在交易会上,你能看到很多工厂来摆摊寻觅客人的,一般来说,一楼都是大外贸公司华丽气派的摊位,供客人观赏和参考,然后客人就会跑到二楼三楼,去那些一间连着一间象夜市一样的小摊,那些大多是工厂甚至私人外贸公司的摊点,越来越多的外商对他们更感兴趣,因为他们的价格更便宜,做事方式也更灵活。连这些ABCD都整不明白的乡下厂长都成了XIA他们这些天之骄子般的省外贸业务员的竞争对手,这可是当年谁也没有想到的吧。
  
  于是,他们当然要感叹,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就比如说XIA,虽然他怀念过去,可毕竟,在现在这个时代,他才有了辞职的权力,才有了自己开公司的权力,才有了跟HH成为竞争对手的权力,才有了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就出去休假的权力,不是吗!所以,自从我们辞职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用无限留恋的口气跟我说过那句话了:“你没有赶上好日子。”

cutelisa:33.把出差当旅行
  
  前几天我打了几次电话找小欣,她不是在这家工厂就是在那家工厂,接到我的电话便象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呼天抢地发牢骚,说天气好热说她好辛苦还说她不想干了,当然,“不想干了”这种话都是说说而已的,我根本不理会,辛苦倒是真的,我也深切体会过。
  
  干外贸这行,出差是家常便饭,很多人都说女孩子不适合做外贸,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出差太频繁吧。就业务员来说,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出差,一是出国(包括去当地拜访客户和参加当地的交易会),二是参加每年例行的华交会和广交会,三是下工厂。其实,如果怀着一颗乐观而敏感的心,到哪里去出差都可以是当作一次快乐的旅行呢。
  
  出国的好处自不必说了,人人都心知肚明:不管手头有着多少的烦心事,一出国门,也就不得不暂时放下了,既来之则安之,偷得浮生几日闲,工作之余,游山玩水,逛街购物,逍遥程度视有没有领导同行而定,当然即使有领导同行,你也可以象朱德庸漫画里画的那样混水摸鱼,这就视你个人的摸鱼功夫而定了。就象我同小欣的第一次日本之行,虽然有个苛刻的“纳米”科长,我们俩结伴摸鱼,照样很逍遥,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参加广交会和华交会的有趣程度就略次之了,广州上海去多了就乏味得很,唯一乐趣是逛街购物,后来连逛街也觉得没意思了,于是我便把这段时间当作休息,体力和脑力的休息。每天晚上哪也不去,呆在酒店房间里看小说,平日里买回来却没时间看的书,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和注意力去读,岂不乐哉。爱打牌的人平日在家往往拉不齐人数,大家各自忙各自的工作和家事,而这时候别无他事,完全可以大过牌瘾了,吃过晚饭,纠集有此同好的同事聚在某间房间里,杀个昏天黑地,反正第二天不外乎坐在展馆里发呆养神。
  
  也许你会说,出国或去广州上海这些大城市,当作旅行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下工厂跟旅行的快乐联系起来呢。是的,工厂往往是在一些破落而寂寥的乡下地方,第一次去也许还有点新鲜感,可就那么几家工厂,每年都去好多次,简直相看两厌,就算游乐场去多了还没意思呢,更何况本来就很枯燥的工厂呢。
  
  别忘了,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去工厂。
  
  有年初春时分,我到仪征的一家工厂去验货,天还很冷,我真是打心眼里不想去比南京更冷的苏北出差,一路上懒洋洋地没有一点工作的心情。走进工厂大门,我一眼就注意到了围墙边有一棵开着零星花朵的桃树,粉红颜色的花瓣在灰头土脸的厂房之间很是扎眼,我对迎过来的厂长兴奋地喊:“哎呀,你们厂春色最早,这是我今年看到的第一枝桃花呢。”竟然就因为这花儿,我忽然有了精神,干活时已经一点抵触心理都没有了,很愉快很积极。我很快地就把活干完了,走的时候,我向厂长讨了一枝桃花,小心翼翼地带回去,发信息给男朋友说:“今天也让你看一看,今年最早的桃花。”
  
  春意更浓时,我在海安看到了很美的油菜花。海安那家工厂也在乡下,在一条公路边上,每次我去的时候,是坐长途车到海安车站,再坐出租车到工厂,而回南京则很方便,我在厂里面继续干着扫尾的活,厂长便会派个人在厂门口等车,见有到南京的长途车经过,连忙拦下,拼命扯着嗓子喊我,于是我连跑带跳地出来冲上车,车开动了,他们还在那里冲我挥手,那感觉简直像告别了家乡父老。从长途车站到工厂要经过一个公路收费站,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会走一条田间小路来绕掉收费站,时间长了,我也认识了那条路,碰到不会绕的司机,我就教他走,皆大欢喜,不过有点违法乱纪。走那条小路,可以看到村里的一户户农家小院,栅栏上爬着藤蔓植物,院子里种着姹紫嫣红的月季,大黄狗在门口晒太阳,有时候路边还晒着新收的谷物。春天,我在那里看到了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那么多,那么灿烂,我都惊呆了。等干完活,我特地没有像平时那样在厂门口等回程车,而是步行走到刚才看见油菜花的地方,又贪婪地欣赏了一番,并且用随身带的相机拍下了几张照片。你瞧,不用跑到婺源,我就看到了最美的油菜花。
  
  去往邗江的途中有段很有情调的乡间小道。邗江这个地方,以前我闻所未闻,是因为那里有个做我们定单的工厂,我才开始往那里跑的,从南京过去并不算方便,很多都是乡间土路,颠簸且很耗时间。不过,你不要心焦,且看窗外:这条幽深而漫长的小道,路两边全是笔直而整齐的白杨树,枝叶婆娑,遮天蔽日。秋天的时候最好,满眼暖色调,土黄、淡金、咖啡、深棕;路边铺满了落叶,车轮轧过去,似乎能听见细微而清脆的破裂声。不知道为什么,每每这时,我都会联想起一战时期的美国电影里的场景来,似乎总会有这样一条树荫夹道的乡间小路,回来探亲的军官一身戎装开着敞蓬吉普车,旁边坐着金发碧眼的女郎,他们一路洒下及时行乐一晌贪欢的笑声和歌声,却隐隐透着无奈的悲凉。
  
  到工厂出差还给了我许多写作的灵感呢。一次在一家工厂,我去视察车间,注意到一个长相娟秀的小女工站在那里摇毛衣,我心中一动,后来便开始一边干活一边在脑子里构思小说,等到回来,一气呵成地将小说写出来,就是《十妹》,讲的是一个毛衣厂的漂亮小女工,不安于平凡的现实生活,而省城来的外贸公司男业务员则有意无意地同她亲近,令她以为可以攀上高枝麻雀变凤凰,结果发现是竹篮打水猴子捞月,于是同门当户对的男工结婚生子,平凡而幸福。很多朋友都喜欢我这篇小说,不幸的是KEVIN,因为小说中那个给了小女工无限希望和幻想的男业务员刚好跟KEVIN同姓,于是认识的人都觉得我就是在写他的事,每次看过都来与我或干脆与KEVIN本人去核实,我幸灾乐祸地故意不多解释,他则又恼又急地分辩说:“难道同姓就是我吗?”可人家说:“不是因为姓的问题,而是这人一举一动根本就是你,你看你看,趁机摸摸人家小手什么的。”有次我把文章给一个朋友看,事先告诉他,里面的人物跟KEVIN同姓但绝不是KEVIN的事,可那朋友一看完,脱口大骂:“KEVIN这个混蛋!”笑煞我也。
  
  我曾在办公桌隔板上钉着一张小书签,上面写着:“用游戏的心情,对待沉重的生活。”每当工作中出现太多麻烦事,令人心情郁闷而压抑的时候,我都会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凡事都不要太较真,拿得起放得下才好,于顺境逆境中都主动发现闪光点。就是这样,把出差当旅行,把工作当游戏,岂非大不同?

cutelisa:34.旺季里的一天
  
  早晨九点整到办公室,跟同事寒暄,泡杯茶,打开电脑,边吃楼下买来的早饭,边浏览邮箱。处理客人的邮件基本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客户几乎很少打电话或发传真过来,基本上都以网络进行联系,所以每一封邮件就会有很多指示和讯息,要一一仔细阅读、处理、然后回复。比如某某在邮件里说某个款式已经确认,只是袖子长了两公分,要注意改进,那么连忙写传真通知工厂这个款可以投产了,不过要注意袖子减短两公分,最后还要回个邮件给某某,说知道此事了,不然对方会以为你没收到,会再三重新发过来。
  
  客人的邮件内容还包括,哪个款没有确认,要重做,要怎么改怎么改;哪个定单的颜色确认了,红色是A兰色是B;问某某款的确认样什么时候能寄过去,急要;问某某款的价格什么时候能报给她,急要;问某某款太贵能不能便宜一点;问某某款能不能改成另一种某某纱做,如果改会不会便宜一点;告诉你她从几号到几号休假,有事找她的同事某某……天哪,这么忙,她还休假!
  
  由于时差,我们的客人比我们早几个小时上班,所以当我来到公司时铁定会有很多个邮件在等着我了,一个上午就在处理这些邮件,有些需要讨论的事情,我回复过去,对方还会有第二轮的邮件发过来,我再处理再回复。忽然之间,同事在喊:“吃饭了吃饭了。”抬头一看,十一点半。
  
  中午吃过午饭,我一般是不会工作的,也无法工作,只觉得昏昏欲睡,于是一定要睡一觉,睡之前看几页小说。没有书看,人生何其乏味,工作如何继续!我有很多书都是放在办公室,每天中午看一点点,这样看完的。
  
  似乎已经有了生物钟,一点钟一定会醒,精神大振,开始工作。再看看邮箱,客人一般已经下班了,不再有什么邮件,总算清净了,可以干其他事情。
  
  所谓其他事情,包括:客人寄来的新的样衣要寄给工厂打样,检查工厂寄来的样衣然后装箱寄给客人;新的颜色要寄给纱厂打色样,纱厂打好寄来的色样要做成色卡寄给客人确认;客人来了定单的,要整理定单内容,交期、要求、颜色尺码搭配,下单给工厂;已经在做大货的要安排辅料厂做定单需要的纽扣、拉链、别人、商标等辅料;看看有没有快要出货的单子,早点向工厂要来实际装箱明细,托单,让储运部配船;既已出运的,寄正本单据给客人,发票、装箱单、提单等;当然还要查查该付钱的单子客人有没有付钱过来,没付就得催,免得工夫全白费。
  
  如果你是个喜欢闷头做事、最讨厌别人在你做事时打扰、信奉条理主义计划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工作者,那你就完了。别以为早晨在路上你都想好了今天要做哪些事、按照什么步骤进行,你就真的可以圆满完成任务。你看到了吧,一个上午已经被客人的邮件给打乱了,全都围着那些邮件转,往往客人那里有什么事忽然冒出来找你,你事前是不会预想到的。那么下午呢?下午客人都下班了,我总可以静静地干活了吧。立刻,电话铃声哗然大作。
  
  电话往往总是工厂打来的,很奇怪,他们象故意腾出上午的时间给客人来烦我们似的,一般都象商量好了一样,统统在下午打电话来烦我们。上午当然也有他们的电话,不过在与客人的主要矛盾面前,与他们就成了次要矛盾了。到下午,他们升级为主要矛盾。
  
  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手上正在干着什么活,他们会随时给你来个电话,在电话那头呱呱叫:“哎呀不好了,刚到的那批纱颜色有明显缸差,该怎么办?”于是你翻定单查看交货期,算一下还来得及,叫他把纱退回纱厂重染;交期来不及了怎么办?“摇几块坯布今天寄过来,明天我收到看一下,如果不是很明显就做下去吧,蒙混过关,不过要跟纱厂提一下,出了问题还是要找他们的。”
  
  “哎呀不好了,下星期交货的那批,要来不及了,怎么赶都来不及,该怎么办?”“干吗不早点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办?降价赔偿客人损失呗,降价客人还不一定就接受呢,你等我消息,我跟客人商量一下。”其实给工厂交期时放了余地的,磨蹭一会儿再打电话过去,说:“客人答应了,不过绝对不能再迟了,而且要你降价的,后面跟你算。”
  
  “哎呀不好了,都快交货了,怎么商标吊牌还不来?”“你自己打电话去催商标吊牌厂啊,我都帮你订下去了,你自己还不好经常去催催啊,到现在来不及了才想起来,我没工夫来管这事,你赶快去催,延误交期改成空运,我绝对找你要空运费。”话虽这么说,放下电话我又给商标吊牌厂打电话:“赶快,今天无论如何帮忙发货,不然拖延了交期改成空运,你付空运费。”
  
  “哎呀不好了,纱不够了,每个色差十几件,能不能短装?”“不可以,这个客人不接受短装,赶紧补纱,还有一个星期,要纱厂帮帮忙,来得及补,赶快。”
  
  “哎呀不好了,我们厂工人参加罢工去了,然后明天还要停电。”天哪天哪,别再烦我了,哪里有罢工?我也要去参加!
  
  这样子,一边跟工厂掐劲,一边断断续续地做事,总算捱到了下班。从这时候开始,就真正没有人再会来烦你了。出去吃点简单的晚饭,或者只在办公室里喊点外卖来吃,继续干活。很多早晨就想好要做的事情到这时总算有时间做了,也总算开始了一天当中最有头绪、最有条理、最符合计划的工作状态,你终于开始找到一点电视上那种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专业人士的自我感觉了,而不是白天里跌跌爬爬被客人和工厂牵着鼻子走的狼狈相。
  
  这时候,我便会用电脑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窗外夜色阑珊万家灯火,正是工作的好时光,只要你不想着金鹰最近有打折,只要你没有什么惦记的连续剧,只要没有人呼朋唤友地喊你一起去酒吧。对啊,多好的夜色,难道不是工作的好时光吗?
  
  我们最忙的时候是冬天,而当年HH大楼到晚上八点就会关掉中央空调(现在应该还是这样吧),八点以后,寒冷的气息开始一点一点在办公室里蔓延,直到冷得你发抖,还好有满坑满谷的毛衣可以披挂。我曾经最忙乱的那个冬天,整整一个冬天,每天(真的是每天,没有一天不是)晚上都是裹着层层毛衣在办公室里度过,八九点下班已经心中窃喜,午夜十二点离开是家常便饭,两三点走也时时发生,最糟糕的一次没有回家,在办公室干了一个晚上,早晨回去洗了个澡,又来上班。那时候楼下的几个保安全都认识我了,半夜全楼安全检查的时候比往常有娱乐性很多,转到我们办公室,我总是在那里呆着,于是他们总算得以在枯燥的值班时光中找到人能够攀谈几句。当时给我最大安慰的是同办公室的一位验货师傅,她也常常加班到很晚,有一次她是凌晨一点多走的,我是两点多走的,大家互相鼓励说笑,苦中作乐。我再也不想那种生活重新来过,不过我还是无比怀念跟友好的同事们一起吃外卖加班熬夜的那段日子的。
  
  这就是繁忙季节里的一天。这还不包括你生病或者来月经了工作效率慢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或者公司临时开会占用了半天时间于是把事情积压到第二天于是第二天弄得一团糟,等等之类。
  
  毛衣生意的季节性很明显,通常客户会在当地的初春开始下定单,两三个月后货物装船到港,正好是当地的秋天,正是毛衣开始上柜销售的季节。到了秋冬季节,一般定单不多,顶多陆续来一点点春夏轻薄的东西,毕竟,毛衣能做轻薄材料的很少。所以做毛衣的业务员一年当中有很明显的忙时与闲时的区别,关于这点,KEN和小欣他们这些做棉针织服装的就很嫉妒我们,说他们一年忙到尾,我们至少还有喘息的机会;而我们则也作出羡慕他们的意思来,说,我们有什么好的,要么无聊得死掉,要么忙得死掉,全都是过犹不及。人总是这样,总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季节也要看地域,大洋洲跟欧美亚反季节,因而我们做大洋洲生意的人忙和闲的季节跟别人是恰好相反的,他们是春夏忙,而我们是秋冬忙。LEO是做美国地区的,有一次他就抱怨说:“还是你们好,大冷天弄那些毛衣,暖和和的,而我们每年都在最热的时候忙,手里翻动着厚厚的毛衣,热得汗毛直竖。”瞧瞧,又是个总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的典范。
  
  不过,反季节有反季节的好,当然不是说天冷天热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跟大部分区域反季节,我们就能得到工厂比较便宜的工费,因为我们发单子的时候,工厂正闲着呢,没有别的区域的单子可做啊。咳咳,商人本质。

cutelisa:35.淡季里的日子
  
  旺季的日子是人人相似的,淡季的日子却各有各的过法。
  
  HH公司其实制度很宽松,闲来无事,每人桌上一台电脑都可以上网,浏览八卦新闻、观察股市行情、QQ聊天、在线看电影,无所不能,所以无论你什么时间走进一个办公室,所有的人都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显得特认真。用电脑来娱乐自己打发时间是最隐蔽的,看起来象在工作,即使老板突然过来查岗也没什么可慌张的,鼠标轻轻一点,在老板走近自己之前就打开个工作表格,掩盖刚刚正在看的八卦新闻,完全不露馅。
  
  看报纸就有点局促了,毕竟不是机关单位,看报纸是堂而皇之的工作项目之一。不过有时候也有人看,在特别清闲的时候;一旦有人斗胆开了先河,其他人便会趁机一哄而上,轮番把那份报纸研读一遍。
  
  没有人看书,除了我。我的办公室抽屉里永远都会有一本以上的闲书,来打发无聊的时间。看书的活动是半地上半地下的,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地在人面前看,我一般放在电脑的键盘架上低着头看,不过如果有人走过来我也不躲藏。有一次我在看杜拉斯的《情人/乌发碧眼》,看了一半出去有事,就把书扔在桌子上了,回来的时候,发现老总正徘徊在我的桌前,盯着那本书的书面发呆,看我过来,他显得比我还尴尬地一笑,自以为风趣地说:“这个书的名字真吓人。”我干笑两声,坐下,把书塞到抽屉里。
  
  有一年夏天,我跟小欣都很空闲,天天下午溜出去放风。一般是一个给另一个打个电话,俩人在电话里哼哼哈哈地暗示一番,彼此心领神会,然后就分头下楼,到大厅里会合。左右环顾,没有情况,便高高兴兴出了大楼,啊,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有时候我们会到旁边的一家小奶茶店坐一会儿,喝杯冰奶茶,说一会东家长西家短;有时候到便利店买个冰激凌抓在手上,跑到对面的中国银行里面去坐着吃,人家老头老太家里热来吹空调,我们放着大楼里的空调不吹也跑到这里凑热闹;还有的时候我们干脆去小巷子里面逛小店,心血来潮买了裙子,不敢拿进办公室,就寄存在大厅的保安那里,等下班再来拿;肚子饿了就去找东西吃,公司旁边有个做烧饼的小铺子,他家的烧饼全南京第一味,又酥又香,下午饿的时候吃小小的几个,真是不错的下午茶,烧饼铺旁边一个烤羊肉串的,也是好滋味,解馋。
  
  好几次在门口碰见人事部经理或者老总,我们异口同声地解释:“我们去交手机费,手机都给停机了。”最糟糕的是有次我们正举着羊肉串站在路边大快朵夷,忽然看见老总走过,我们俩傻了,但谁也没作出反应,干脆装没看见,低头继续闷吃。等老总走过去,我们倒嘀咕:“上班时间,他溜哪儿去?”
  
  我知道很多公司比HH制度严谨许多,尤其是外企,我有同学进了日本公司,上班用MSN跟我聊天都要躲躲藏藏的,我说我正在一边干活一边吃下午茶,饼干梅子还有水果,她大受刺激,说他们上班除了喝水,不能吃任何东西。
  
  虽然HH算是宽松,对于我们这些自由散漫分子来说还是觉得束缚,尤其是在淡季,无所事事却不得不在办公室里耗满朝九晚五,真是浪费光阴。后来辞职跟XIA出来做,这才真正自由,忙季且不说,跟原来一样地忙法,到了淡季,我们俩轮流上班,他上午我下午,在办公室把事情做完了就关门走了。整个春夏,我每天在办公室呆的时间一般只有三、四个小时,其它时间想干吗就干吗。可以在公园里看小说,可以在咖啡馆写东西,可以去逛街,可以在家睡大觉或者做好吃的……
  
  这已经是我想要过的日子了。

cutelisa:36.职业病
  
  据说,干什么行业就有什么行业特有的毛病,此言不虚。有次我与同伴在路上边走边饶有兴趣地讨论假钞的问题,忽有一长相斯文的男子走到我们面前,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授如何辨别假钞,讲了十几分钟,专业性十分之强,内容十分之新颖,此前闻所未闻。我与朋友面面相觑,莫名惊诧,待那人停下来,我们笑问他是不是在银行工作,果然是,他还说他刚考了一个什么验钞等级考试。难怪,肯定是听见我们说这个问题,把他的瘾给勾上来了,不吐不快。
  
  做服装外贸的人,职业病也不小。
  
  首先是坚决不舍得在商店里花钱买自己所做类别的商品。小欣是做棉针织类服装的,我是做毛针织类服装,我们俩一起出去逛街,通常我只看梭织服装如衬衫牛仔,也看棉针织服装如T恤,对毛衣基本是视而不见的,即使看看,也本着考察市场的态度;而小欣则刚好相反,最喜欢买毛衣,觉得买毛衣才值得,买T恤什么的没意思,跟她做的货没什么大不同。我往往就泼冷水阻挠她,捞起她看中的毛衣,算给她听:“不过是件腈纶衫,掂掂分量,估计三百克不到,腈纶纱价二十几块一公斤,损耗算它百分之六,就是说这件衣服原料顶多一共用了七、八块钱,加工费,二十来块足够了,一共加起来这件衣服成本不超过三十块,卖一百多块你也买,真是疯了。”
  
  小欣还在那里恋恋不舍:“颜色好看嘛,难得看到这种颜色,况且还有绣花。”
  
  我粗暴打断:“腈纶最好染色,要什么色给你染什么色,有什么难得的。绣花!又不是手工绣花,机绣,几块钱一件。”
  
  到此,我算彻底令她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了。当然,营业员小姐对我白眼相加。
  
  小欣也同样会在必要的时候反过来挽救我,当我傻看着一件漂亮T恤流口水的时候。而且她算出来的结果更加血腥,一件衣服几块十几块,听得人顿时欲望全无。
  
  有这点职业病还是好的,不怕被人忽悠。大商场还好,有些私人小店里的售货员最喜欢忽悠人,把服装的成分吹得天花乱坠,骗得你觉得这价格简直是很值很划算。遇到我们这些人,他们可就没戏了,遁回原形。他介绍这件毛衣是马海毛的,多厚实,所以贵啊,我手一摸,不是真马海的手感,粗硬,分明是全腈纶假马海的。又介绍说这件可是真丝的,我拿起来凑鼻子上闻闻味道,哪里有真丝特有的气味,明明是人造丝啦。还有那件,告诉我是羊毛加羊绒,都不用摸也不用闻了,看一眼我就告诉他,这是百分之百腈纶仿羊绒的。他还跟我发急,说:“不可能,看看商标上都写着CASHMERE呢。”我说:“商标上写什么有何难的,她(我指着身边的小欣)老公就是做商标的,你爱印什么让他印什么。其实这个是CASHMERE LIKE,不是CASHMERE,不相信,你要不要抽一根纱出来拿打火机烧烧看?”
  
  最后结果,我们往往能够在小店里以比较便宜比较真实的价格买到想要的衣服。不过后来我们又不喜欢去小店买衣服了,还是因为职业病:我们变得太过于挑剔。
  
  出口服装的要求多高啊,面子里子全要翻遍,一个小线头都不可以有,纽扣用力拉拉不可以掉,前片后片颜色不可以有任何细微色差,缝线要精细不可马虎。小店里的衣服,往往看上去样子不错,经不得仔细看,做工太粗糙,看不到还好,既然看到了,就没有胃口买回去穿了。活活错失许多价廉物还算美的机会。
  
  逛街的时候看到毛衣,我忍不住要考验考验自己的手感,抓起一件毛衣摸摸,在心里猜测它的成分,然后翻出商标看看我有没有猜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有时碰到款式新奇的毛衣,我会停下来,将那毛衣仔细研究,揣摩它是普通横机做的还是电脑机做的亦或是手织的,是不是用的裁剪方法呢,是怎么裁剪的呢,这种印花是衣片上印的还是成衣后才印上去的呢。营业员见我如此入迷,肯定心中暗喜,过来招呼,我嫣然一笑离开,怎么做这件衣服我已经了然于心啦,我哪会买。
  
  有时也会沮丧:瞧瞧人家的毛衣多好看,我们做的商品怎么年年如一的那么没有新意呢。于是,我也昏了脑袋,掏出钱包买毛衣了。

floraforever:还有没有啦?
等着呢

cutelisa:37.职业妇女VS家庭妇女
  
  苏青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写字间里的女性》,说道:“我所看见的写字间的女性,她们的脸色都是沉郁的,目光都是呆滞的,即使装扮得很整齐很漂亮,也不过如月份牌上美女般悬着不动点缀点缀而已,毫无生气。与那些在春天的公园里推着孩车的女人比较起来,真不知要输给她们多少女性美。庄严、慈爱、温柔、甜蜜、妩媚、活泼,后者兼而有之,因为她们与写字间的女性相反,正在做着自己所顶情愿做的工作,受着至高无上的酬报,那就是衷心所感觉到的快乐呀!”
  
  看到苏青这段话,我就想起有年在日本东京出差,没事的时候跑去逛著名的上野公园,是工作日的下午,公园里人不多,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很宁静。忽而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精致裙子且头戴洋帽,一手牵这个五六岁的孩童,一手推着婴儿车,在草地上闲庭信步,后来又带着孩子去荡秋千,同孩子们一起发出爽朗笑声。她看上去是那么轻松那么闲适,还带着因为轻松和闲适而产生的优雅,真是令我羡慕到眼红,当时就想,当家庭主妇太幸福了。
  
  苏青是咱们师祖张爱铃的好朋友,那好算作咱们的祖师姨吧,祖师姨的话当然对头,正好,上班上了几年,咱也疲累得很,每天朝九晚五,多没劲啊,辛苦,压力又大。看来还是盼着有人把咱娶回去生儿育女当家庭主妇才是出路,才是“衷心所感觉到的快乐”。
  
  哎呀,不行,那边厢还有个师太亦老舒呢,她教了你多少回了:女人贵在自立,不能指望男人,男人不可靠,事业最可靠,工作着的女人是最美丽的,还有,要是当了家庭妇女你就完蛋了,邋遢,唠叨,落伍,不上劲,惹人讨厌。
  
  这可怎么办?的确各有利弊,到底是当家庭妇女好呢还是当职业妇女好?
  
  你也许会说: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陷于这种两难选择的资格,现在这年头,生活不易,家庭妇女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那么,如果呢,我是说如果,如果你完全有权力和有条件不工作,留在家里当主妇,你会欢呼雀跃吗?会从此心甘情愿不作他想吗?
  
  众所周知,我的好朋友小欣满世界地念叨说她想要生孩子,想要做妈妈,想要当快乐的主妇。一日,我到她家去玩,她正坐在沙发前的地毯上一针一线缝东西,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把家里的旧衣裳剪成一块一块,拼在一起做成彩色被套。我觉得好玩,坐在旁边也帮着缝了一点。俩人边做针线活边照例地家长里短,说了一会话,小欣忽然幽幽叹口气,道:“这样的日子多好啊,男人出外打猎耕田,女人在家纺织做饭,这才是社会的本来面目,女人才像女人。”
  
  我笑,知道她不过是一时之兴。果然,没过几天,她又兴冲冲地拖我出去逛商场买衣服了,是要买职业装准备出国谈判用的,那种衣服件件昂贵,她一边试衣服一边感觉颇良好地说:“自己挣钱自己花,真是爽快,有自信极了。”
  
  我问:“你不是要呆在家里做针线当真正的女人的吗?”她没工夫搭理我。
  
  所以说,人都是贪心的,恨不得鱼和熊掌样样兼得。一百个女人里有一百个都梦想自己是“进得厨房出得厅堂”的典范,全都想坐拥一份体面的职业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是吗?
  
  外贸对于女孩子的确略有些残酷。最近,小欣终于怀孕了,兴奋之余,不甚担忧。是啊,我也替她发愁,一来怀孕期间仍要出差加班太过操劳,二来生孩子在家休息几个月,等到回来,还有她的位子吗?外贸公司里不乏业务不错的女人回家生完孩子来发现客人和业务早被别人接手、自己不得不从零开始的先例。不过有个例外,听说HH曾经有个业务很大的女业务员,怀孕那年,就跟客人打好招呼,让客人暂时不要下订单过来,放到别的地方去做,待到次年她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回来,闲闲地跟客人说:“好了今年又可以下单给我们HH了,因为我回来了。”听得我瞠目结舌,真是个厉害角色,非和客人关系很铁是没有本事这样将客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非苦心积虑是不会这样搞一番大手脚来防止自己地位被侵的。也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小欣呢?她没有那么厉害的手腕,她该怎么办?
  
  另有同龄女子一名,前年生了孩子,产假后来上班,尚在补乳期,便被业务员(她是助手)支派出去出差,一去就是好几天,家里孩子没有母乳吃,那里她晚上躲在旅馆房间里挤奶水,真是可怜。那个业务员也真是不体谅。
  
  很多人都说,外贸这个行业把女人变得不像女人,太忙太辛苦,无暇顾及家庭云云,我觉得没有道理。要说忙,外贸并不是最忙的行业,要说压力大,外贸也不是压力最大的行业,没见《时尚伊人》之类的杂志里期期介绍成功女性,什么CEO什么总监,人家不比你忙啊?压力不比你大啊?人家怎么光鲜漂亮家庭幸福的?
  
  外贸行业里很多女人(几乎是大部分)都看上去一脸憔悴,比家庭妇女看上去还黄脸婆,家庭妇女还要偶尔注意一下装扮,陪先生出去示人,而外贸女郎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窝在办公室和跑到乡下工厂去,她们说:“穿那么好看有什么用呀,同事都是老脸,工厂的人更没那个趣味来欣赏你。”
  
  她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其实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会令自己心情愉悦很多,既然工作繁琐,心情愉悦一点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女人应该带着一颗细腻而善感的心去对待生活,不管你是家庭妇女还是职业女强人,即使你一年做一千万美金的大生意你也可以为淘到一件喜欢又便宜的小首饰而欣喜若狂,即使你面前堆着厚厚的订单和规格书你也不应该对孩子画的蜡笔画无动于衷,即使你在谈判桌上势如破竹威力无边你也可以忙里偷闲拉着丈夫去赏桂花。打死我也不相信,你能忙到全年无休。
  
  生活的趣味并不需要你贡献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可是,你能得到的却是莫大的感动。春有繁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尘世的快乐,外贸女郎们也应该细细体味。

cutelisa:38.屁股决定脑袋
  
  朱德庸漫画《关于上班这件事》里面,职员与老板之间的矛盾是贯穿始终的线索,象《猫和老鼠》一样,猫跟老鼠永远你捉弄我我逃、我追杀你你逃,煞费心机,没有相安无事的时候。有趣的是,他笔下的老板形象不管换了什么体型什么服装,头上总是罩着个头罩,不露出脸,就象故事里的大盗形象,看来他的概念里面,老板就等同于强盗。
  
  对,职员和老板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是HH公司里一个老员工发明的,被所有人引为经典,意思是屁股坐在什么样的职位上,脑子里就会有相应的想法。
  
  其实这跟家长和孩子的矛盾有某种类似的意义:一个人小的时候,被家长打、被家长逼着做功课不许出去玩、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于是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等自己做了家长的时候,一定要用全新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宽松,要信任,要平等,要自由,要民主。结果,多年以后,等他真的当了家长有了孩子,当年的想法全不记得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逼孩子学习,送孩子上特长班,跟别人的孩子攀比,总之,跟古往今来所有家长一个样,并没有创造出什么民主自由的新家长典范来。
  
  那么在公司里也是这样,当某人还是个小职员的时候,对公司制度和领导做法一定有许多不满,有许多自己的见解,甚至会想:哪天我当了领导,肯定不会这样,我要怎样怎样。到了某年某月某一天,他忽然发现自己竟然美梦成真,真的坐上了领导的宝座,好机会呀,赶快按照你过去的想法大显身手革新一番啊,不,他不会,这个时候他立场已经改变了,他要从“大局”考虑,要从公司利益考虑,要从自己老板的利益来考虑,最终,他什么也没有改变,他也许会觉得过去的老板留下的规矩果然有道理,此时他终于化解了多年对前老板的埋怨,真心诚意地理解了前老板,理解万岁!而他的职员们呢,会觉得公司没有任何改变,令人愤愤不平的旧规矩依然存在,老板依然是不讲道理的老板。
  
  “换位思考”在一个公司里永远是柏拉图爱情,人人景仰,但没有人能做到。脑袋拧不过屁股。
  
  即使是职员的抱怨,也是根据各自的立场而各不相同的,元老有元老的抱怨,中流砥柱有中流砥柱的抱怨,新人有新人的抱怨。一般大家会跟自己同一个圈子的人在一起发牢骚,这些牢骚很少流传到其他圈子里去,更很少泄露给老板,所以,牢骚永远只是牢骚,不能成为意见和建议,改变不了什么。
  
  我当然最清楚新人的牢骚了。在HH的几年里,我和小欣、阿玉、LEO、KEVIN,我们五个人曾一起吃过无数次饭,生日、过节、涨工资等各种名目都有,每次席间的话题都是这样的顺序:先谈我、LEO、KEVIN三个人共同母校的事情,谁谁有什么新闻之类,接着这样的话题被小欣和阿玉抗议打断;然后就开始谈电影的事,一般最后都会说到最新有什么最恐怖的鬼片,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要回到鬼片的话题,然后大家说算了算了,好好吃饭怎么又说到鬼片;最后,压轴大话题就是发关于公司的牢骚了。新丑旧恨,同仇敌忾,说过的、没说过的,说了又说,百说不厌,声音越说越高,口沫横飞,其中便有人警惕地四顾,压低声音说一句:“轻点声,小心眼线。”(我们多半在公司附近吃饭,往往会有同事坐在别桌。)其他人便会齐齐抬高声音说:“怕什么,还不准咱发发牢骚咋的。”虽如此,大家还是禁不住将眼睛四下转了一番,侦察敌情,毕竟没人愿意把牢骚变成正面的阶级冲突。
  
  当年公司分房子,有房子分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新人来说是件幸运的事,不过,公司公布了分房名单后,规定一星期内将房款交齐。我们五个新人就傻眼了,虽然只是几万块钱,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任务了,要回家向父母借也得有个时间啊,前辈们家里拿出笔钱不是难事,可领导们怎么不替我们考虑考虑呢,还有,有的人分到的房子是新的,交了钱马上就可以拿到房子,而有的人包括我们,拿的是别人的旧房子,要等他们装修完新房子并且搬进去之后,才能拿到房子,也就是说差不多要等半年,我们就觉得不合适,为什么所有人都必须现在交钱呢?难道不应该我们等到半年后能够拿房子时再交钱吗?那天下班后我们五个人聚到乒乓球室,在那里讨论这个问题,大发牢骚,最后小欣说:“光发牢骚解决不了问题,不如我们去找老板说说。”于是我们五个人鱼贯进入某老板的办公室(还好他办公室极宽敞,容得下这么多不速之客),说了我们的困难和不满。记得当时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感人肺腑,却见老板不动声色,偶尔“唔”的应一声,完全看不出他在想什么,最后我们讲光了再没什么可讲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公司也有公司的难处。你们回去吧,我们再考虑考虑。”
  
  后来,无下文。财务科依然催着交钱,略拖了几日,大家还是想办法找父母借了去交掉了。
  
  “公司有公司的难处”,你知道,这是老板们的口头禅。
  
  现在我离开HH了,再和小欣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听他们如常地发牢骚,我就宽慰他们,说不用这么计较啦,还说老板也有老板的考虑嘛之类的话,他们愤愤道:“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啊,你屁股坐到别的地方去了,已经跟我们没有共鸣了。”


cutelisa:39.一张神奇的表格
  
  自从我跟随XIA做事,至今已经三年多,期间听过来自同事、客户、工厂的赞许不计其数,往往是这样说:“你们师徒俩做事真是有条有理清清爽爽,一点也不赶急赶忙的。”或者说:“一看阿妙做事就知道她师傅是谁,规矩全学到了,做事真是明白。”及至后来我们辞职,两个人一年做两三百万美金的订单(没有招人帮忙),工厂的人过来拜访,看到我们悠悠哉哉地在啃苹果听音乐,惊异不已,说:“人家那里全忙得一团乱糟,你们真是轻松,可也不比人家做的少呢。”
  
  要说起来,轻松做事的秘诀不止一条两条,不过,在我看来,有一点是尤其至关重要的:我们有一张神奇的表格。
  
  这种EXCEL表格是XIA教给我,至于他是自己发明的还是从他的师傅那里传承来,我就不知道了。表格的“列”包括以下内容:合同号、订单号、款号、货物描述、针型、数量、重量、确认样寄出日期、确认样确认日期、船样寄出日期、船样确认日期、辅料状况、美金卖价、人民币收购价、船期、发票号、工厂名。而“行”里面就是每一个合同了。
  
  这样,一季的订单就是个填表格的过程。
  
  客人新的订单来了,先把基本情况填写好,包括合同号、订单号、款号、货物描述、针型、数量、卖价、船期。
  
  给工厂打样后,填好工厂名,然后是什么时候寄出样品的。样品来了后,重量是多少,记录下来,如果客人确认,大货就必须按这个重量。
  
  客人什么时候确认了样品,也要把日期记下来。
  
  辅料什么时候订下去的,什么时候发给工厂了,都要记录。
  
  每隔几天,就把整个表格浏览一遍,哪些样品的“寄出日期”还空缺,就表示工厂还没有送过来,赶紧打电话催;哪些样品看看寄出时间已经有一阵了,“确认日期”还没填上,就得催催客人,赶快确认;哪些单子辅料还没有发的,要联系辅料厂。
  
  每个月头,把本月要出货的船期全用红笔画出来,提醒自己要寄船样给客人,因为船样如果不确认,是不可以出货的;还有就是要提前配船。配了船马上要走货的,就会填上发票号。
  
  隔一两个星期,表格上手填的新内容多了,就在电脑里更新一下,重新打印出来。已经出货的订单,整个这行就抹成浅灰色。
  
  渐渐的,一个单子一个单子全填满,一个单子一个单子全抹成了灰色,留下没有完成的白色订单越来越少,直到没有,一年的忙碌就结束了,完全有条不紊。
  
  这份表格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每天一上班,我的桌子上总离不开它,有时候XIA要用一下,就跑过来问我借去,马上就跑过来还给我,因为他知道,表格不在,我就停在这里不干活了,因为我无法对照出客人给我确认的某某订单是在哪个文件夹里,也无法回答客人询问的“几号寄出某款样品”的问题。
  
  每一年的文件资料太多,订单做结束,资料全都可以束之高阁,可是电脑里留着的完全版本的表格却是绝好的历史档案,第二年、甚至隔了一年,客人想翻单(REPEAT ORDER),做前面做过的一模一样的某个单子,那只要从电脑里调出来,告诉工厂是去年某某合同的翻单,直接做就可以了,卖价和收购价都跟去年一样,多少就是多少,全有记录的,重量也有记录,工厂不可以乱变重量。
  
  我们的文件架子上有十几本厚厚的文件夹,可是到工厂出差的时候,只需要带着这本几页纸的表格就可以了。一年一百多个订单,轻松搞定,我们当然要啃苹果、听音乐、看小说啦。

cutelisa:40.棒槌如何修炼成精
  
  刚上班的时候,妈妈常跟我讲一句老话:“棒槌挂在城门上,三年才能成精。”
  
  她那意思估计是指棒槌一时半会成不了棒槌精,一定要修炼三年才行,用来鼓励我憋住劲耐着心,好好修炼,总有“成精”的一天。这就跟铁杵磨成针、或者媳妇熬成婆、或者阿香婆熬出香辣酱,也许是一个道理吧。
  
  现在,我妈跟我聊天,谈到工作的事,她讲的最多的一句是这个:“你看,我说吧,棒槌挂在成门上,三年就能成精了吧。”听她那意思,是很满意地觉得我这个棒槌已经修炼成精了?
  
  虽然我自认远远没有达到“成精”的境界(XIA才成精了呢),但是,想想看,我竟然弹指间已经在这行做了五年多了,毕竟,已经走过了迷雾重重的阶段,现在,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是熟稔的、明晰的、坦白的。我不再是个被关在阿里巴巴宝库外面、不知道开启大门的咒语是什么的那种门外汉了。那么回头想想,一个从学校刚走出来的学生,如何能够被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外贸人呢?
  
  在前面有一节“芝麻芝麻开门吧”里面,我写到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刚入行如何起步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出来,我们全都是自己瞎闯瞎折腾,无意中撞进阿里巴巴宝库的,有的人运气好,一头就撞进去了,有的人运气差,撞得头破血流才跌进去。为什么没有人站在宝库的大门口教授我们“咒语”呢?
  
  就我看来,现在的国有外贸公司,全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有效的新人培养体制。至少HH公司就没有。(HH公司真是倒霉了,频频被我拿出来当典型,谁叫我就只认识你呢。)
  
  不要说十几年前进公司的那些老员工了,就只说在我们那一届进公司前后进来的一些新人,按理说,前后几年之间的新人,公司的培养计划应该是一致的吧,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有的人在单证科实习了半年,有的人只呆了一个月,还有的人压根没去过,有的人还被公司心血来潮考了单证考试;有的人到工厂实习了几个月,有的人只去过一个星期,也有根本没下工厂实习过的;有的人一年不到就被推上独立外销岗位,有的人三四年了还在作助手。
  
  不要说前后进公司的,即使是我们同届的几个人,也是情况大相径庭,因此每每凑在一起聊天,都各自发各自的牢骚,早早上外销岗的也发牢骚,迟迟还在作助手的也发牢骚,都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似的。其实,我们发牢骚只是发牢骚而已,带点个人情绪,不过也的确是反映出公司在培训方面的弊端来,非常欠缺考虑,公司人教部好象只管招人,每年都招好多,可人招来了就不管了,放任自流,任我们自生自灭。在这点上,国有公司还是远远无法跟那些著名国外大公司相提并论的,他们对于新人的培养计划,那可是当作公司里数一数二的大事呢。
  
  某名人不是曾经对年轻人说过一句话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而在一家国有外贸公司里,领导们似乎很不情愿面对“这世界迟早是年轻人的”这个真理似的,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老员工、那些中流砥柱,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领导们的心脏,他们才是公司的摇钱树,今天有钱今天摇,谁管世界明天是谁的。这岂不是目光短浅?
  
  一方面,公司领导对培养新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层干部和骨干业务员权限太大,他们往往能凌驾在公司制度之上,他们更在乎的是部门内部的业绩、自己个人的业绩,因此,一旦来了个新人当自己的助手,他们当然不愿意新人一会儿帮他做事,一会儿又跑到外面去实习,于是,他们向领导提出:“太忙了,需要他们新人帮忙,走不开,不能让他们去实习。”领导一听,忙好啊,忙是替公司赚钱呀,当然一万个同意,新人不实习就不实习吧。这样一来,眼前利益是照顾到了,老员工的利益也照顾到了,却牺牲了新人的利益,也牺牲了公司未来的利益。
  
  也许领导会说,让新人给老业务员做事也是学习啊,的确是学习,的确也大有收获,可是新人的培养是需要全面考虑的,仅仅靠常年给某个业务员做些琐碎的杂事,学到的东西有限。
  
  有些领导恰相反,想走捷径,早早将一个新人推上外销岗,让他出国、参加交易会,给了他很多机会,想让他早点为本部门创造效益,也为自己脸上增光。可这也是不行的,外贸行业里,新人的培养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当一个人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出国是白出,参加交易会是白参加,任何机会都是白给的,他根本没有能力利用起来,即使碰运气一时做到一点订单,也做不长久。这一点,在HH这样的省级公司还好,但是某些市级外贸公司就有很明显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势头,KEVIN有同学在某市级外贸,一去就出国,独立做外销,非常得意,KEVIN羡慕得要死,可是,后来他那同学一点冲劲都没有了,根本做不好,实在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完全是瞎折腾。人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让他去跑,如何可以?
  
  由于缺乏培养体制,新人们稀里糊涂地慢慢成长起来,有的上进一点的多多自己努力,有的运气好点的被人指点,有的被动点的就原地踏步,有的倒霉的就怎么也做不好。最终结果是,不管是谁,最后业绩做出来以后,他们都对公司毫无感激之情,觉得公司几乎没有给自己什么帮助,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哪天要抬脚走人,根本不会对公司有什么内疚和留恋的。这些话是一些老员工亲口告诉我,绝非我自编。
  
  那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样的新人培养体制才是最合理有效的呢?我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外贸,也不是统揽大局的领导,仅仅从我曾经是一个新人的角度来总结一下吧,我脱离新人队伍还不久,尚且还能够记得(也许领导们都忘掉了自己做新人的日子),记得哪些是对我们的发展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
  
  1.工厂实习很重要,绝对不可以免掉。前面我说过,商品知识是做外贸的基础,事实证明,越懂商品的人,业务做得越好。那要积累商品知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去是很有效的,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工厂实习重要,但是一定要把握时机,建议新人刚入行时去一次工厂,大半年或一年后再去一次工厂,如果时间不够只能选一次,那应该是后者。这点我是切身体会到的,当你已经在帮助老业务员做杂事的过程中,初步地接触到一些商品方面的东西,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再去工厂,是带着问题去的,是最有效果的,如果一进公司就去工厂,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了解什么。
  
  2.单证实习也不可省略,但时间无须过长。在单证科实习,掌握从头至尾的单证过程,这是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好处的,虽然有专门的单证员来制单,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制单方法,那就不用受制于人,有时候不便的情况下能够自己上阵。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自己上阵制单的情况少,而最有裨益的其实是单证员的有条有理认真仔细的工作方法,需要新人学习并运用到外销的工作中,单证是最讲究仔细的,一点差错也不可以出,如果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任何工作都有好处。没必要在单证科呆半年,除非单证科人手不够。一个月足矣。
  
  3.师傅带徒弟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外贸这个行业,经验很重要,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学书籍可以供新人学习,也没有什么培训班可以上,很多东西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的。有一个好师傅,他会教给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是他长年做外贸的经验总结,传授给你,等于给你指明了一条捷径(这才是真正的捷径),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由于外贸经验的个人性比较强,带有每个人的偏颇性和局限性,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一个新人先后由不同的师傅带一段时间,学习多种经验,郭靖之所以武功高强,跟他师傅众多是分不开的;不过,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有郭靖的命。
  
  4.请师傅们不要忘记,徒弟不仅是用来帮你做事的,还是用来培养的。有些业务员,完全把公司给他带的徒弟当作杂工,只让他做些琐碎的杂事,寄寄快件啊、打打表格啊什么的,把徒弟支使得团团转,忙碌了一两年,徒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等该徒弟被公司独立出去单独做外销了,师傅轻松又被分配个新徒弟,照样有人打杂,照样不教他什么东西。这样做的师傅,有些是因为习惯了自己包揽所有比较重要的事,不愿意让徒弟插手,而有的则是故意保守,不愿意徒弟学到东西,因为今天的徒弟就是将来的竞争对手。后者就不要去提他,太过自私和小心眼,而前者,其实可以想开一点的,让徒弟多做一点,徒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是心甘情愿的,而自己又可以轻松一点,何乐而不为?
  
  5.培养计划后期,建议师傅将少量容易的订单交给徒弟,让徒弟完全独立操作,从接到订单开始,直到最后出运,中间不管和客户还是和工厂的联系,师傅都不要插手,除非徒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来求救。但师傅可以时不时关注一下,看看是否顺利,毕竟订单是订单,不能光顾着练习,万一出了问题可就糟糕了。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新人的进步十分见效,因为是独立面对全过程,该遇到的常规问题都会遇到,几个订单做下来,脑子里就有了很全面的概念,将来自己真正独立做外销的时候,不会有生疏感,就可以手到擒来。
  
  总之,公司应该有详细的、明确的新人培养计划,而不是随机的,想怎样就怎样,这样对新人或对公司都不利。

leonard_xxm:呵呵,有意思,以后我上街也注意一下

HenryZhuco:看完1楼的文章,能够感觉到一种轻松和实在,就象看完一本叙述生活的小说.
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至少这种经历,这份追求时时可以回味.
由于不是感觉到1楼资历太深,自形惭愧,真想结交你这样一位朋友!

dianaycl:终于拜读完了,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好佩服好佩服,,1楼是南京大学的? 我越来越喜欢你们学校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篇文章,也是你的校友写的,记得说你们学校饭馆有限,就两个,苍蝇多,而且上菜速度奇慢...

dianaycl:1楼可否让大家分享下你的神奇表格呢?

@羽佳@:推荐:《外贸机密》讲述外贸人的酸甜苦辣
转自天涯论坛annisa
我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推荐给大家:)
呵呵,各位不够仔细哦。
不过确实值得推荐的文章,很精彩

cutelisa:呵呵,谢谢各位回帖的朋友
原帖地址在此 http://www16.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20/1/79134.shtml 请有问题要问的直接和作者联系吧:)
这篇文章还没写完~~

cutelisa:41.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去年冬天,快要过年的时候,我跟XIA在办公室闲极无聊,天天琢磨HH今年什么时候开年终总结大会、谁今年会当明星员工、哪个部门今年会当先进集体、集团明年的新指标又会有多少,之类的问题。不仅琢磨,还要在MSN上拼命逮着HH的旧同事询问,不知道而不快。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新生活确乎无聊(只有业务,没有杂事,所以每天时间多得濮出来),另一方面,也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多年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和忘记的,就象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大会,曾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次年终总结大会,集团最大的领导会坐在主席台上,气宇轩昂地大手一挥,高呼一声:“明年,我们的出口创汇指标是,多少多少万。”然后顿住,恰倒好处地留给所有的人一个当头棒喝的空隙,让大家从前面的瞌睡状态里惊醒过来,面面相觑,嘴巴全部张大,好象听到了外星人要光临的消息。是的,年年如此,指标一年年攀升,每次都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最后有没有完成,不得而知。
  
  接着,一过完年,都还没有从节日的喜庆气氛中缓过神来,部门经理便找大家一个一个单独谈话,主题就是:你觉得你今年能做多少?天哪,就好象大家都是哈利波特的占卜学老师,可以掏出个水晶球观察自己的未来命运似的。
  
  大家当然一般都唯唯诺诺,往保守里估计,免得把牛吹大了到时候做不到多丢脸,可部门经理听了很不高兴,绝不轻易放你回座位去,逼迫地说:“不可能吧,去年做了多少多少呢,今年难道不应该更多一点吗?”或者哀求地说:“你再想想办法吧,再想想办法呀!” 就好象穷苦的妻子无论如何想得到一个庄园,于是,你决定为了她去抢银行。你最后不得不点头接受多少多少的指标,他终于满意地放过你,去对付另一个了。
  
  一个公司追求发展扩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外贸公司、尤其是一家省级外贸公司追求的东西,说起来有点可笑。此话怎讲?
  
  某经理询问某业务员:“今年怎么没见你的老客户A公司下单啊?”业务员答:“来询过价了,我报的价他们嫌高,没接受,估计到别的地方做去了。”经理急:“怎么可以这样轻易地把生意放走,少赚点就少赚点,接单子要紧啊。”业务员说:“不是少赚的问题,他们要这个价格,你算算看这个款式,能做得下来吗?”经理算了算,不语。业务员说:“是不是啊?但凡能赚点,我就接了,这个简直完全打平,一点利润都没有,只要出一点点问题,那就是亏损,一点余地都没有的,我不敢做。”经理沉吟良久,毅然地吐出一个字:“做!”
  
  某经理跟某业务远说:“今年无论如何要拉点代理来做。”业务员争辩:“代理有什么好做的,浪费时间精力,不出什么效益。”经理义正词严地纠正:“胡说,不做代理,全都做实单,哪里来这么多单子做?哪里能达到领导要求的指标?指标一小半也做不到呀。不做代理怎么行?”业务员说:“那也不是想做就有的,外面家家外贸在抢代理做呢。”经理忙道:“你跟人家说,我们条件优惠啊,换汇是多少多少,付款条件如何如何。”业务员说:“是有一家要挂靠的,但是说客人要求付款条件T/T90天呢,那哪能做?”经理咬牙道:“后90天?这个真是麻烦。但你别回掉他,我去汇报汇报老板。”结果,老板考虑到该代理规模很大,特批T/T90天付款。
  
  就是这样,单子不赚钱也要做,甚至偶尔赔本生意也滴着血做,代理不产生什么效益也要做,还要抢着做(这年头,挂靠的是老爷,代理的是孙子),为什么?全为了“规模”这个东西,为了堂堂一家大公司的面子问题。
  
  集团领导最看重的就是“规模”这个词,看的是出口创汇额。在省里面,各大集团互相比拼的也就是个规模,做得最多就是老大,不管你到底实际利润是多少。这听上去有点象综合国力按照人口多寡来排名似的,人最多的国家就是老大,很滑稽吧?
  
  集团下面实际做业务的各公司领导则是两头操心,规模当然要,这既是为集团领导争光,也是与集团其他公司比拼的资本;可利润对于他们也十分重要,毕竟公司不象集团有“公司”这些孝子贤孙来赡养,公司是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如果全年只有规模,不产生效益,钱全是走走过场的道具,那拿什么来养活全公司的职员呢?难道拿出口创汇标兵的奖状来当饭吃吗?所以,对于公司领导来说,利润也同样重要。
  
  而职员个人一般都是对规模这个事情不以为然的,作为他们自己,当然宁愿多做点赚钱的实单,毕竟奖金主要部分是按利润来发的。当然有代理也不是不高兴做的,代理虽不产生多大效益,还是有代理费可收的,举手之劳,为公司赚点代理费,个人拿点代理规模奖,又何乐而不为呢?
  
  像我和XIA现在这样的私人小公司,那就是绝对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做多少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赚多少。没有人给我们下指标加压力,我们要的是实惠。那种不赚钱的单子,既浪费精力又占用资金,搞不好出点空运索赔事件更是得不偿失,坚决不做。做的少一点,赚一点,轻松一点,才是我们的正道理。
  
  当然,国有公司毕竟还是国有公司,规模绝对不可能放弃,但一味疯狂地追求规模,实在让人有点反感。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支点,这样的领导才是聪明的领导。要面子还是要里子,面子多大里子多厚,这都是问题。

cutelisa:42.人际关系是门学问
  
  在一家外贸公司里面,方方面面的人员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每天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就好象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的街坊邻居一样。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老话又说:邻里好,赛元宝。处理好办公室人际关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你不得不花点心思去处理好这个东西。
  
  先来看看,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办公室人气王吧。
  
  无论谁问我,HH里谁是第一号大好人,我绝对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他:“当然是小F了。”小F是个大小伙子,比我大几岁,长得高头大马,却性格温和,在HH的大多数日子里,他就坐在我的前面,我天天能看到他那一头像绵羊一样卷曲的头发。当然,小F能成为我心目中的第一号大好人,并不是因为他的头发像绵羊。
  
  与小F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几年里,我几乎从来没有看到他对谁发过脾气。在外贸公司里,一天里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在对着电话听筒大发雷霆,另有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对着一桌乱七八糟的资料狠狠地发着牢骚生着闷气,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显得心平气和,那个人就是小F。小F也是业务员,当然也要面对客户的苛责、工厂的扯皮、以及种种出人意料的麻烦事情,然而他永远都不会上火,即使他正在面对面地斥责一个工厂的人,他脸上也是含着无奈的笑容,好象宁愿自己肚子里气出个大瘤来,也不便伤害别人的感情似的。大家背地里常说:“谁嫁给小F真是好福气啊,他就像温顺的小绵羊,任人宰割。”
  
  另外,小F简直是办公室里的活雷峰。打印纸用完了,他会主动跑到行管科去领;公司发福利用品,他总是当仁不让地代大家去拿回来;哪个女孩子正在用复印机,忽然复印机卡纸了,她不会求助于别人,而一定会点他的名:“小F,快过来看看,复印机又坏啦。”而我仗着跟他关系熟,会有更过分的要求:有时候下午闲着无聊,在办公室里闷得慌,便在MSN上跟小F说一句:“去搞辆车,出去兜兜。”然后我便看到他在前面肩膀一耸,似乎偷笑了一下,然后他就真的跑到他要好的同事那里拿了车钥匙,我心领神会地溜出公司大楼,看到他已经得意洋洋地坐在车里面等着了。那时候我们都还没有车,但已经考了驾照,手痒得很,都抢着开,如果是我一路开下来,我气定神闲,扭头一看,他却已经紧张得脸色发白满头大汗了。HH大厦真的很闷,如果没有小欣时时约我溜出去吃冰激凌和烤羊肉串,如果没有小F偶尔陪我出去练车兜风,那些犯困的下午就永远没有什么闪亮的回忆可言了。
  
  跑题一下:跷班就像跷课一样,其乐趣不在于跷了班/课去做什么,而在于“跷”本身;在于大部分人都在不情愿地上着班/课,而你却在那里晃着,对,晃着。
  
  说到这里,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会将办公室人气王的桂冠戴在小F头上了,大家都说,小F是个大好人,脾气好,对人也很好。可惜的是,老好人并非外贸行业的宠儿,相反,偏激一点讲,越是老好人越做不好外贸。客户需要你去针芒对麦芒地斗智斗勇,工厂需要你去批评去鞭策,问题需要你去雷厉风行地解决,甚至办公室里你甚至都得摆摆大佬的范儿,那才叫所谓“明星业务员”。于是,很遗憾,小F的业务从来都不出色,平庸得很。不过,我喜欢这样不出色的小业务员,远远多过喜欢那些摆谱的“大腕儿”。
  
  于姐是另一类办公室人气王,中年女性,家境优渥,有身居要职的丈夫,而她自己并不需要担当什么重要的工作,要稍微闲一点,然后才能多多关心家长里短,关心你家的孩子考哪所大学,他家的女儿几时结婚之类的事件。因为家境的好,这类女人才能显得尤其从容,不必像我们正在打拼的年轻女职员,忙得一副狼狈相,而她永远是笃定的,打扮得干净体面,说话做事都不紧不慢,让人看着舒服,看着向往,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就特羡慕于姐,羡慕她这个年纪的安定生活。也因为家境的好,她不会跟别人争些什么蝇头小利,礼尚往来的时候也比别人出手更阔气些。总之,这样的人,即使你不会特别喜欢她,至少你绝对不会讨厌她。我一直都对于姐很有好感的,除了她总是喜欢观察我衣服上的线头或者瑕疵,所以我很怕跟她一起站在电梯里,在狭窄的空间,她很容易观察到我衣服上的毛病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令我有点尴尬,我是刚工作的人,那点工资只够买这种做工不够精致的服装。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好感和艳羡。
  
  同样是在电梯里,我躲闪着于姐的目光,而小欣却在大辣辣地瞪着于姐仔细观察,忽然冒出一句话来:“于姐,你这发夹是这期《都市丽人》里免费送的吧,我也有一个。”于是全电梯人的视线全都集中到于姐的头上。于姐的脸顿时红极了,有点没好气地说:“当然不是,我这是香奈尔的。”我拼命憋着笑,小欣居然还要一本正经地追问:“香奈尔是什么东西?”于姐沉默,没有回答。我简直绝倒。出了电梯,我狂笑,问她:“小欣,你故意的吧?”她也笑,说:“谁叫她老盯着咱们衣服上的线头。”
  
  小欣就是这样,不够厚道,我也是,偶尔刻薄。怨不得LEO要教育我们:“做人要宽容嘛。”所以我们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办公室人气大王的。
  
  我跟小欣做过的没有眼力见儿的蠢事可多了去了。比如有一次,九点整,我刚好打到卡,美滋滋地乘电梯上楼去,居然有荣幸跟全集团一号大老板同一个电梯,而当时没有第三个人,于是我觉得我有义务主动跟他寒暄一下,避免冷场的尴尬,搜肠刮肚想不出词,到底跟这号大人物没有共同语言。当时我的思路还没有完全从刚巧打到九点整的考勤的喜悦中恢复过来,于是就脱口而出:“某总早,都九点了呢,你们也是九点上班?”他的脸登地就拉得老长,沉默了一下,缓缓地答:“八点四十五。”天哪,我竟然忘记了,集团作息时间是比我们公司早十五分钟上班的。我恨不得把电梯拉回一楼,让时光倒流,一切重新开始,唉,我即使一句话也不说,装不认识他也是好的呀。后来我愁眉苦脸地汇报给小欣,把她给乐坏了,说:“人家老板几点上班关你什么事,要你去问。”
  
  而另一次,换了小欣像霜打的茄子,跑来告诉我:“我可真笨,坐老公的车出门,在路上碰见公司某总,她正在吭哧吭哧地骑着自行车,我经过她身边,居然不知怎么搭错神经,摇下车窗跟她打招呼:某总,出门啊。你说说,她肯定气坏了,我坐车里跟首长似地慰问她。唉,我明明可以当作没看见她,呼地就过去了。我只不过是一个高兴想搭个讪讨个好的。哎,你说,以后她会不会给我小鞋穿?”这回,轮到我笑翻过去。
  
  你并不一定要争当办公室人气大王,但是你应该创造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天中除了睡觉外,几乎一半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不好,成天在闷闷不乐的环境中度过,早晚崩溃。要与人为善,要彬彬有礼,要亲切谦逊,莫要不顾体面地拍领导马屁,亦不要横眉冷对比自己“地位”低的同事。所谓地位,不过是你自己的假象!
  
  办公室人际关系学至重要的一条,不可以飞短流长。公司里面人员众多,是是非非的事情最叫人厌烦。要说谁谁的坏话或闲言,记得一定要当面说,说了好给对方一个辩驳和解释的机会,千万不要在背地里说,即使说给“关系最要好的同事”也不行,事情往往如此:你只将秘密告诉了他,却变成了地球人都知道。别忘了,你爱传递别人的闲言碎语,你也免不了成为某条闲言碎语的主人公,那滋味,可不好受。

cutelisa:43.工厂人物志
  
  做外贸,打交道最多的人群就是各家工厂的人,虽然那些工厂一般都位于农村,厂长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可是,人都是有个性的个体,时间长了,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很有趣。
  
  厂长A+B,A和B是母女俩,她们的工厂位于一个苏南小镇,母女俩典型的苏南女人,灵牙俐齿,做事麻利,说话讨喜,很能干的那种。他们家的男性成员都默默无闻,在厂里干些打杂的事情,享福不出力,母女俩则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母亲才不到六十岁,眼底眉梢依稀看得出当年是个漂亮坯子,女儿都快四十了,打扮起来像年轻姑娘一样,长得还挺周正,而这女儿生有一男一女,大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这家人的传统,早婚早育。他们住着镇上最好的小洋楼,家里用着司机保姆,女儿只爱用兰蔻护肤品,外人看上去风风光光,忽然有一天,宣布资不抵债,破产关门了。具体内幕,不得而知。
  
  厂长C,工厂位于苏北一个偏远的农村,该厂长形象完全是老农民一个,又矮又黑,穿着土气不起眼,可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一次我陪两名洋人到他那里去验厂,就是用某种标准来检验该厂是否合格可用,主要围绕着人权问题,是否用童工啊、工人工作时间多长啊、厂里有没有急救箱有没有灭火器啊之类的。虽然C厂长一句英文也不懂,可他洋洋洒洒地回答问题,常常我边翻译边笑。比如客人问到工人当中是否有同性恋,他作为厂长是否歧视同性恋,他笑道:“同性恋在中国暂时还不是被舆论公开许可的,所以即使有同性恋他们也不会让别人看出来,所以我根本无法知道我的工人中有没有同性恋,再说了,就是有,只要不影响我的生产,那关我什么事,现在各家工厂劳力都紧张,求着工人来上工还来不及,我还去挑剔人家私事干吗。”客人又问到当地有没有教堂,信仰基督教是否被歧视,厂长款款答道:“在中国,信仰自由,我们这里有教堂,信仰基督教很正常的,没人歧视他们。不过我是共产党员,我信仰共产主义,这也是我的自由。”我简直开始佩服他了。
  
  厂长D,也是个农村中年男人,我没打过交道,是听同事说的,每次他们去那家厂验货,厂里都会张灯结彩,所有的树上都挂着彩色灯泡,路边都插着彩旗。一开始同事还没在意,只当作是该工厂热情待客的习惯做法,后来有一次D厂长吃饭时喝酒喝得痛快,竟然吐露儿时梦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有个地方,全挂满彩灯,多好看多热闹呀。”同事转述给我,我不禁抚掌笑道:“人人都有梦想,D厂长的梦想还特别浪漫特别文艺呢。”不管怎么说,能坚持最初的梦想,并将它付诸实现,总是件不错的事情。
  
  某厂长的助理E,小E一直被称为他们厂长的左膀右臂,既是左膀也是右臂,厂里具体事务全由他一手抓,人很年轻,三十岁还不到,机灵得很,记性好,头脑清爽,什么事都料理得停停当当。唯一缺点就是太机灵了,有点滑头,有时候会故意跟我们年轻的业务员拌嘴欺负我们。这样一个人材,我们都以为他会长远地留在厂里,等待升任副厂长,或者干脆离开,自己开个厂当老板,不料,忽一日,他还真离开了,是因为他们厂长因为什么事骂了他一通,他一气之下就走了。后话呢?没有开厂,却竟然做起了麻将桌的生意,不可思议。

cutelisa:44.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在有孩子的双职工家庭里,保姆是重要人物。在我们的世界里,快件公司是重要人物。
  
  我们需要国际快件来寄样品给国外客户,需要国内快件跟工厂之间收送样品,几乎每天我们都要收快件和寄快件。HH大厦是非本楼员工不可随便入内的,可是那一班快件公司的人却个个混了脸熟,直进直出。几乎每家快件公司都有专门人员在HH大厦里蹲点。
  
  快件公司繁多,国际的有EMS、FEDEX、TNT、DHL,国内的有申通、天天、圆通、启良等数不胜数,他们全都把外贸公司当作大肥肉,个个想来染指瓜分,一度出现混战,最后HH公司竟郑重其事地指定各部门分别用不同的国际和国内快件公司,谁也不得罪,利益均分。这样一来,有些快件公司的业务员在被指定的部门办公室里看报纸睡午觉,整个一自得其乐的编外人员。没有人嫌他们烦赶他们走,因为,是的,我们需要他们,我们需要在想寄快件的时候就吆喝一声:“哎,小方,封个箱子,写个单子,寄常州的。”时间长了他们连工厂地址全拎得清,自己写好,不用我们操心。
  
  那些快件公司的业务员往往是乡下来的打工仔,长得邋里邋遢,却个顶个地聪明伶俐,很会帮你做事;他们还有个共同点:很让人放心,你几乎永远不用担心交付给他们的事情会出什么差子。他们勤勤恳恳做个一两年,就有可能升职加薪。
  
  那个叫小方的,就是原先天天来跑我们部门的小快递员,矮小不起眼,做事很认真很塌实。一年多后,忽然很少见他来跑了,换了另一个小伙子,他偶尔也来,却是拿着发票来收钱的。我们问他,原来是升了职,居然管起人来了。他比我年纪还小,不过二十出头几岁,乡下老家的媳妇儿已经替他生大胖小子了,听得我们直发愣。他说,他要多赚点钱,然后把老婆儿子一起接到南京来过大城市的生活。我想,他很快就能做到了吧。
  
  他们这些小快递员,常常令我想起几年前看的那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那个十七岁的男孩就是到一家快递公司去打工,公司给他配了辆单车作为送快递的交通工具,他心爱得不得了,然而新崭崭的单车却被偷了,从此他走上了追寻单车的痴迷之路。那影片,说不出的凄凉。小方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吧。
  
  纵然HH公司有了分配规定,时间长了又有新快件公司插足,旧快件公司之间也明争暗斗地抢生意,于是快递员们都对我们很好,今天这个请我们吃糖葫芦,明天那个请我们吃烧饼,后天又请喝奶茶,虽是小食,在下午忙碌疲劳的时光里正好填补空虚的胃,大家都很欢迎。到了年末,家家都来派送印有各自公司宣传广告的台历、挂历或者其他纪念品,有一次我收到过DHL送的瑞士军刀,功能满全的那种,我很奇怪他们怎会赠送如此贵重的礼物(相对于台历来说),所以一直很疑心是假的,但经人鉴别确为正宗。被DHL的人知道,冲我叹道:你也太小看我们矣!
  
  另有一个快递员的衍生行业:接车人。外贸行业往往诸事火急火燎,时间就是金钱,国内快件今日寄明日到,有时候都嫌来不及,于是不知道谁天才地想出了“托车”的招数,就是把包裹拿到长途车站去,找一辆到想要寄到的地点去的长途车,给司机一点钱,让他把东西带过去,然后通知对方那里,告诉他该车的车号以及抵达时间,令他去车站取即可。这样一来,更是大大节约了时间,当天东西就可以送到对方手里。这成了我们非常常用的方式。
  
  接车人,他会帮你把要托车的东西送到车站去托好一辆车然后告诉你车号时间,或者你告诉他从外地来的东西将要抵达的车号和时间让他去车站取回来送到你手里。他们本事很大,就算一大箱两大箱的东西,他也有本事从车站给你拿回来,稳稳当当送到你面前。请注意,别以为他们开着面包车或者货车悠闲地吹着口哨穿梭在城市里。HH最红的一名接车人,骑摩托车接货送货,已是先进发达,他老婆坐公交车送货,他另有个手下则是骑自行车,极慢,从车站拿了东西过两三个小时才送到你手里,等得人好不焦心,有时候就指定要他本人骑摩托去拿。后来他生意越来越好,竟又招了几名手下,个个都骑电动车,全城每个车站都派了人蹲点,大大提高了效率。他自己也轻松了,只管收帐。你看,可不就是行行出状元么?
  
  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快递员和接车人们有时候出语惊人,有次我令一个快递员封个箱子寄样品,他竟问我:“衣服是对折叠法还是衬衫叠法?”他的意思是对折叠他就封大箱子,衬衫叠就封小箱子,我诧异极了,他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这些专业词汇的。
  
  还有一次,很晚了,我们一个同事不高兴等待,就让接车人接了一箱样品回来,自行换个DHL的箱子,然后封好,给DHL的人拿去寄国际件。后来接车人打电话给他,说:“今天那些样品不能寄给客人,看上去不太好,有脏的地方。”同事后来告诉我们,我们全笑倒,说接车人可以帮我们作验货员了。
  
  最忙的那个冬天,记得我每天下班后到九点钟这段时间,都是寄快件时间,把要寄给工厂的国内件一一弄好,国内件顶多到七、八点就不收了,然后是国际件,国际件的底线是九点,经常是DHL的货车开到楼下,快递员上来催着我,我一边不停地说着好话表示抱歉一边手忙脚乱,总算把寄给客人的快件全部弄好交给他,货车这就起程送去上海了。快递员很多次帮我折叠过样品,我也很多次把箱子送到楼下帮忙塞进货车里,目送着印有DHL标志的大货车消失在夜色里,长长地松口气,接下来的时间才回到办公室开始处理别的工作,夜生活这才刚刚开始。

cutelisa:45.你们为什么迷外贸货?
  
  如今这个年头,满大街都有打着外贸货名号的小店,大多卖衣服,也有家居装饰品、小工艺品小首饰等东西。他们的生意往往很好,为什么呢?
  
  人们喜欢外贸货,一来因为它们款式好东西好,二来因为价格往往便宜。其实,这些并非全是误解。
  
  如果真的是外贸货,那么东西质量好一般是真的,出口的东西往往质量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要经过测试、检验,就算不是测试检验过的产品,那些常年做外贸货的工厂,生产水平和自我要求一般也是比较值得信赖的。而出口的东西大多是国外公司来的设计款式,尤其是服装行业,现在中国的出口服装绝大部分还处在来样加工阶段,很少有自己的设计,全是按照客户来的设计做的,你不得不承认,国外服装行业的设计往往比国内设计技高一筹,所以吸引人。
  
  至于价格便宜,也是可以相信的,因为一般做外销货的工厂,不是主要以零售为生,做外销货是大批量的生产,成本价大多低廉,如果有少部分东西流传出去零售,加了利润后价格也不会很高,不比那些以零售为生的国内品牌,设计、广告、人员,样样要算进成本。
  
  当然,如果你热爱名牌,外贸货就更会成为你的福音。众所周知,很多欧美二线三线名牌服装都是在中国、印尼、泰国等地生产的,如果你是做外贸的,恰好接到这样的品牌定单,你就会知道名牌的价格内幕,这时你简直会愤怒:太暴利了。当然,愤怒之后你就开始窃喜,因为,你可以拿到低价甚至免费的正宗名牌货了,还是最新款的,国外都还没有上市呢。
  
  我曾经通过一个香港的中间商做过一些出口到法国的童装定单,是“KENZO”和“DKNY”品牌的。太可惜了,是童装而不是成人装,我自己没法穿。做名牌的确吃苦,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我很嫌那中间商烦,最后干脆推脱不做了。说起成本,那些名牌货的成本并不比超市货高很多,如那些小童装,成本不过几十人民币,到了法国,便是数百上千的价格了。
  
  想想看,每年全球有多少光鲜而昂贵的名牌货,就出生在中国农村的一家家陈旧简陋的工厂里,而工人们厂长们完全不懂得这些品牌,他们身上穿着最新款ADIDAS或者MANGO在车间里干活,他们的孩子围着KENZO的围巾随意地在泥地里打滚,有时候他们甚至还看不上这些衣服,觉得老外的眼光很丑。
  
  那么,你要不要我道破,外面那些小店里的所谓外贸余单名牌货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对,这个,大家都很关心。
  
  据我认为,国内市场上有售的所谓外贸余单名牌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最高等级,是真正意义上的余单正品,就是外贸工厂里做的外贸定单,多做的一点东西,和定单大货完全是同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它们用的所有辅料全是正宗的,包括拉链,纽扣,系绳,配件扣,商标,吊牌,皮标,之类的东西。要知道,名牌货的定单,几乎所有辅料都是客供的,客户一般会根据定单数量来控制辅料的数量,顶多放一点点的损耗数量,工厂所能利用的也就是那一点损耗数量的辅料而已,你可以告诉客户说损耗掉了(丢了或坏了),然后留下来用来做正宗的余单货。而严格一点的名牌,是要求用剩下的辅料全都要收回的,即使是弄坏了的。他们还会在做单之前就跟外贸公司和工厂签定合约,规定不许让他们的货流传到市场上去,否则将追究责任云云。这样,你就知道,真正能流传到国内市场上的正宗外贸余单名牌货,数量能有多少了吧?少之又少。
  
  次一等,就是那些做名牌定单的工厂,做了一些与大货完全一样的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正宗的辅料,而让国内的辅料厂仿造了辅料来用。也就是说,衣服本身是正宗的,而辅料是仿造的。我觉得这种货品也是值得买的,因为你主要在乎的是衣服本身的款式、原料和质量,而辅料,其实大多数的客供辅料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国内辅料厂完全可以仿造得一模一样。我想,大多数看上去的确不错的外贸名牌货,是属于这种吧。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外贸名牌货的生产量,自己做辅料,要多少有多少。
  
  最差的是,货品和辅料全是仿冒的。衣服并不是真正生产那些品牌定单的工厂做的,而是一些生产水平达不到要求,或者甚至根本不是做外贸定单的工厂,照了名牌货的样子来仿造的。这种货品,形似而神非,也许是原料根本不是一回事,也许剪裁做工天壤之别,也许颜色相差很多,当然辅料就更别提了。你顶多只能说它很像某名牌的某个款式,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货品,不买也罢,除非你只是需要脖子后面有个印着你喜欢的名牌的LOGO的标签而已,即使那标签也假得太厉害。
  
  就算你不是行内人士,就算你从来没见过原版的东西,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来判断一件所谓外贸余单名牌货的真假。当然,我所说的前两种情况是很难辨别的,我也完全看不出来,因为大多数时候我并不知道有些名牌的原版的辅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他们经常换新的标签新的设计。但是,你一定要学会辨认出最后那种,记住,别光看衣服的外表,把它翻过来看看里面,名牌货是不会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如果你发现里面的做工很差,有很多没有处理干净的线头,线迹看上去不整齐漂亮,或者衬里布的手感很粗糙,相信我,立刻放下它拍拍屁股走人,把它留给外行们去吧。
  
  还有更显而易见的骗术:如果有一堆款式像一个系列甚或几乎一模一样的衣服排在一起,或者就算款式不同但它们用的原料质地或者颜色全是一样的,而它们竟然有着不同名牌的标签,这个是万宝路,而那个是TOMMY,他们的格子配色竟然一模一样,那么,这可能吗?你发疯了吗,会相信TOMMY的设计师和万宝路的设计师坐在同一间设计室里高高兴兴地分享同一块面料来设计各自的服装?
  
  我曾在越南看到大批大批的中国游客狂热地购买着旅游点商店里的香水,他们一早就闻名越南的法国香水便宜。可是,他们真的好好用过脑子吗?你看,DIOR,CHANEL,LANCOME,GUCCI,它们全都是一模一样的瓶子,只是贴着不同品牌的标签。天哪,这可能吗?

nicholetian:加油,我看得眼睛都花了

intelbill: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顶啊。好啊好。


CHERRY_CRR123:虽然文字是红色的!看着更有种很温馨的感觉,1楼能把生意写成这样的文章感觉文笔不错

紫色:收藏了慢慢看:)
..

embrassmoi:花了一下午看完了,感觉不错,文笔很细腻,很不错,天涯的高人的确是好多的,同时感谢LZ.....辛苦!

CoCo@Helen:改天再细细欣赏.多谢作者及1楼!

nicolelv:看样子1楼还是挺幸运的,第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大公司
现在很多人都还在小公司里混呢。
我也是拉,呵呵。

枫丹白露007:lz,不是吧,这莫长的文章,以后慢慢看

lucky11_27:写的相当不错,1楼辛苦了!好东东大家一起分享,能把工作写的这么有趣,真是了不起!

讽语者:非常之精彩
大家有空一定要看

讽语者:顺便帮着提醒一下
转自
天涯社区
嘎嘎

fobshine:57lou
先做个标记,明天继续。...真的很受用。

alvinguo:Lisa不错,很经典呢, 外贸人的百味尽在其中。

cathymy:看完了!获益良多啊!果然不枉我一早的时间!!!!!!!

一个傻瓜:昨天下班前开始看,看到今天中午. 写得真好啊..谢谢那个阿妙,也谢谢LZ的转载!呵呵

cutelisa:46.别人的食堂是好食堂
  
  表姐还没有出国的时候,有时我去她所在的ST外贸公司大楼里吃午饭,哇,吃得好香,菜式好丰富,还有饭后水果,ST公司的人怎么可以这么幸福?我吃得心满意足,却见表姐她愁眉苦脸地坐在我对面,满脸不置信的表情瞪着我,意思是:“这么难吃的东西,你怎么可以吃得这么香?”截然相反的情况会发生在我所在的HH大楼食堂里,如果表姐来吃饭,就换作我毫无胃口地看着她据案大嚼了。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公室规律中的一条:别人的食堂永远比自己的食堂好吃。
  
  HH的食堂原先在四楼,后来,大楼有几层租给了华为公司,来了一大拨华为高科技人才,食堂换到了地下室,同时似乎换了厨师,推出很多新品种,听说是华为对食堂提了高要求的原因,一时间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真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这些本地和尚也跟着沾光了。那一段时间,我难得地对午饭有了点兴趣。
  
  再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食堂里忽然出现了HH公司专用窗口和华为公司专用窗口,当然用的厨师不一样,做出来的菜也不一样。看来华为实在是对HH管理下的厨房失去了信心,这才另起炉灶的。
  
  这时候,“别人的食堂是好食堂”的规则变成了“ 别人的厨师是好厨师”,HH的职员纷纷倒戈,放着公司给充值的饭卡不用,宁愿花现金去华为的窗口买餐。每天中午,HH比华为早一刻钟下班吃饭,于是,在华为职员还没有来之前,HH的人已经将华为窗口新鲜出炉的饭菜先品为快了。有时候,HH的两个同事坐在一起吃饭,一个打了本公司的饭菜,一个打了华为的饭菜,情形必定是前者索然无味而后者狼吞虎咽,前者怎么看怎么觉得对方的菜是那么诱人,后者也对此坚信不疑,于是前者暗自决定:明天一定带现金来,吃华为的菜。
  
  事实上,华为的午餐也没有能够长时间地笼络住人心,不久,大部分人仍然恢复了食堂厌食症,尤其是我们女孩子,几乎只挑一点白饭和蔬菜填饥,饥饿感一旦消失,立刻放下筷子,大部分菜和饭都剩在盘子里,白白倒掉,很浪费,但是没有办法,食堂的菜为什么永远那么难吃呢?为什么鱼总是那么腥气?为什么青菜总是烂糟糟?为什么汤总是像涮锅水?为什么米饭总是硬邦邦?
  
  到了下午两三点,大家便开始饿了,于是吃零食。
  
  我在食堂见过最好胃口的人是KEVIN,基本上每天他都会把他自己的铁盘吃得一干二净,转眼之间你再看他的盘子,你会全然想不起来他打的是哪些菜,因为吃得太干净了,连一点可以推测的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来。当我和小欣尚且在对着他的盘子愣神的时候,他已经意犹未尽地将筷子伸向我们的盘子里了,一边说着:“你们真浪费!”一边贪婪地侵吞我们的饭菜。反正我们也不打算吃了,就全都推给他,同时惊羡地赞叹:“KEVIN你真好胃口,食堂的菜这么难吃,看你好象在吃美味大餐。”
  
  每天中午的午餐时间是同事们碰头聊天的好机会,平时大家各自在自己位子上忙着,即使同一个办公室的人都不太有时间闲聊,不同办公室的就更是一天也不大会碰到一次,而在食堂,大家的情绪是放松的,即使饭菜难以下咽,也愿意兴致勃勃地围坐在一起。我们几个同辈人几乎天天在食堂开小会,端了盘子坐在一起,谈新闻说消息,偷偷压了声讲所谓公司内部消息之类,有时或者是调笑嬉闹,小欣指摘KEVIN没有腿毛,KEVIN一发急就在偌大的食堂里众目睽睽下伸腿卷裤管将腿毛示众。
  
  如果哪天谁没有在食堂里出现,其他午餐同伴便知道他出差去了,于是同情他:这么冷的天出差!这么热的天出差!
  
  我刚进公司那会儿,KEN就是在食堂里跟我和小欣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多次向我们透露,他的理想是辞职然后卖热带鱼。当时我们俩特崇拜他,觉得他的理想很特立独行。可事到如今,我都已经辞职了,他却还在HH死守阵地,热带鱼还在天上飞。可见得,食堂清谈不过是食堂清谈,一笑了之。
  
  不过,如果是被领导逮着共进午餐,那可就不仅仅是一笑了之的事情了。有的领导专门中午在食堂“与民同乐”,端上盘子,眼光一扫,恰好你在东张西望一个不小心目光跟领导对上眼儿了,于是平时默默无闻的你引起了领导的关注,他笑眯眯就冲你走过来了。你在心里大叫一声“不妙”,脸上却即刻堆上谄媚笑容,好象与领导共进午餐是你最梦寐以求的事情。反正食堂饭菜不好吃,我看你也别吃了,你就当上一堂教育课吧,听领导给你分析外贸大形势,亲切地询问你的个人工作小形势,然后给你说寄语、提建议、送祝福,你点头如捣蒜,差点逢迎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好不容易熬到领导讲话完毕,这才注意到今天怎么几个伙伴都没来,四下一看,才发现他们都躲得远远的,正幸灾乐祸地冲你笑哩。
  
  因为常常花现金去买华为的饭,有时候也出去找小馆子吃,于是公司发的饭卡里渐渐节余了很多钱,不知道什么时候,食堂里开了个小卖部,从零食到书刊杂志到小日用品都有,可以刷饭卡的。这下好了,卡里的钱有了用处,我常常用来买时尚杂志,那些铜版纸的厚厚杂志平时觉得很奢侈,刷饭卡来买好象白捡似的轻松。那个小卖部是掌门人是个笨拙的胖女人,奇怪的是里面书刊架上常常有新货,虽然书籍不多,却经常有吸引我的好书出现,我禁不住惊奇这小卖部的进货人很有眼力。我曾在那里买了《达芬奇密码》,那时候它还没有大热,还买到过张爱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还有《瓦伦登湖》。
  
  吃完饭,最好的活动是跟小欣一起在小卖部买了冰激凌或者酸奶,然后走到大楼外面一边晒太阳一边吃,当然不是“消食”,而是“补食“,因为根本没吃什么午饭。
  
  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和好朋友在一起说说新看的电影或小说,嘴里含着甜丝丝的冰激凌,看阳光在指间流淌,仿佛看得见光阴在悄悄流转,仿佛看得见自己的青春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办公室苍狗生涯中流逝。
  
  亦舒说:“青春不浪掷也是要过去的。”所以你就心安理得了:青春不消耗在HH大厦里,也将会消耗在AA大厦或BB大厦里。

cutelisa:47.华美的袍,虱子,以及狮子
  
  套用张爱祖师奶的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话,可以说:外贸生涯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虱子。
  
  的确,当你坐在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现代化写字楼里忙碌工作的时候,当你乘坐着公司派出的豪华商务轿车陪同客户出差的时候,当你和客户面对面旗鼓相当地操着外语进行马拉松谈判并且最终赢得定单的时候,当你拉着上次你在香港买的新款LV皮箱出入各国机场的时候,当你穿着宝姿职业套装拎着手提电脑走进交易会场的时候,当你莫名其妙又捧回公司发的一大堆福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当你拿到奖金条发现这个月奖金有五位数的时候,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受到:这种职业生涯,不是华美的袍还能是什么?简直太华美了!这一刻你打心眼儿里甘为外贸终身作牛马,终身套着这身华美的袍不脱下来。
  
  然而……
  
  这一刻你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愉快的工作着,下一刻工厂一个电话打进来就坏了你的心情:“这票货来不及了,没办法,来不及就是来不及,叫我空运也来不及。”你顿时火冒三丈,嗓门提高八度,跟厂长在电话里理论,乞求,威胁,恐吓,撒泼。一切都没有办法,于是你只能忝着脸去通知客人这个不幸的消息,然后在电话里默不吭声地听客人责骂。光是这些情绪上的问题倒也罢了,但更严重的后果还是经济上的,一票货一旦空运,公司和工厂就都别想赚钱了,而且肯定要亏本。一般来说,造成空运后,工厂都不肯完全承担空运费,毕竟公司也有连带责任,你怎么不早点发现工厂要来不及的倾向,早点督促加班加点呀?所以,各罚五十大板,空运费各家承担一半。最痛苦的时刻就是你按照公司规定,绞尽脑汁地写出一份空运报告,然后战战兢兢送去给老总批复,老总看到这种赔钱的事情当然不高兴,脸拉得老长地半天不说话。咳,你真想提醒他一声:“我给你赚钱的时候你都忘了啊?”可惜你不敢,只好满脸堆着讨好的、谄媚的笑容等候发落。
  
  这一次你陪同客户乘坐公司豪华车去出差,专职司机鞍前马后,下一次没有客户,只你一个人去出差的时候,还想坐专车?拉倒吧,也不照照自己是谁,你是老总吗?不是。是中层干部吗?不是。那你还想要公司派车?当然,你了解公司规矩,你根本没有这个非分之想,自己拎着资料去长途车站坐大巴吧,心里安慰自己:现在的高速大巴车况不错的,挺舒服。去工厂?最好当天赶回来,给公司节省些住宿费用,况且第二天你还有一大堆活要干呢。所以,早晨五点钟出门,赶最早一班车,晚上最晚一班回来,到家九、十点钟吧。
  
  昨天跟客户谈判自我感觉不错,似乎客户那里的新款定单都要下过来了,高兴啊,摩拳擦掌自信满满,今天却得知,另一家外贸公司报价更低,而且还能提前交期,所以,客户打算把定单全部下给他们了。你顿时象泄了气的皮球,灰溜溜缩在自己座位上,偷偷用计算器算一下,今年跑了这个客户,损失有多大。恨得牙根痒痒,却也只敢在心里痛骂:“现在的客人只知道捡便宜货,满中国地询价,现在的外贸公司也是想做定单想疯了,恶意竟价,扰乱市场。这样下去,大家都往死里做吧。”
  
  这一刻你拉着高贵的皮箱,人模狗样地出现在国外某著名机场,自我感觉象个大明星,下一刻你到宾馆扔下自己行李就出门拜访客户去了,原来皮箱里根本不是高级化妆品和真丝小礼服什么的,全是准备带给客户看的样品。你拖着皮箱一家接一家地拜访那些大公司,有时被人随便应付打发,有时干脆吃闭门羹。满满一箱样品,有兴趣抽点时间来看看的客人却寥寥。你踯躅在异国他乡的街头,仍然拉着你漂亮的大皮箱,但你已经找不到大明星的感觉了,你只觉得自己象个推销劣质牙刷的小推销员。这时候,你偏偏还痛经了,啊,皮箱怎么这么重。你想回家了。
  
  前两天你穿着专门为这次交易会而准备的职业套装、充满希望地走进交易会馆,今天,闭馆的日子,你却象只霜打的茄子,蔫头搭脑的。你和同事们坐在一起的这整整一个星期,每个人都穿得象成功人士,可每个人都在没完没了地抱怨:“现在的交易会是一年不如一年啦,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大客户来参加,来的都是嘈子。”没错,客人们全都奇怪得很,问问价格,脸上露出神秘微笑便离开了,应酬地说叫你等他消息,可多半是没有消息的。交易会场越搞越大,参展单位越来越多,可这乌泱乌泱的人群没有令你找到充满商机的感觉,却让你倍感竞争压力的庞大。唉,偏偏这个时候,带队的老总笑眯眯地走到你面前,亲切地询问你:“小某,这次交易会成交了多少定单呀?”你忽然很想对着他鼻子来一拳。
  
  公司好久没有表示表示了,快过春节的时候你拿到公司发的两百块钱苏果超市购物券,正有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却听老员工们抱怨:“当年春节的时候,公司发的东西简直从冬天吃到夏天都吃不完,吃穿用度,样样都发,现在公司怎么越来越小气了。”听他们详细描述当年盛况,你顿时觉得手上那薄薄几张购物券轻如无物,不值一提了。你的喜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锤胸顿足恨自己生不逢时。
  
  这时,你刚好又拿到了本月的奖金条,天哪,竟然只有几百块,甚或是零。部门经理带着敲警钟的意味告诉你,你又是空运又是索赔的,还没扣你工资呢。”
  
  你看,你的袍子上是不是爬满了恼人的虱子?而如果你恰好比较背运,华美的事全都轮不上,虱子却个个上赶着来爬你身上,那你会崩溃。
  
  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件华美的袍,那么你也许会姑息袍子上偶尔爬一些小虱子,毕竟,它们虽然惹得人心烦意乱,但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吞噬你的整个生活。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不只是恼人的虱子,而是一只凶猛的狮子呢?你会不会被它彻底打垮乃至被消灭?
  
  人在外贸的旅途里,难免有与“狮子”狭路相逢的时候。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常常到母亲所在的外贸公司去玩,楼上楼下地乱跑。忽然有一天,我再也不敢独自在楼梯间玩了,因为,听说母亲的一个同事刚刚在那里上吊自杀了。
  
  那时候我还完全不懂得母亲的工作内容,但是那次,也许是因为恐惧和好奇,我仔细听取了母亲和她的同事们关于这件事的全部讨论,并且深深地记住了,直到今天仍然印象深刻。是这么一回事,那位男同事操作的一票金额很大的货,他怀着侥幸心理没有给货物买保险,偏偏这么倒霉,货在海上遇到天气问题,全部损毁了,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他也许是不堪承受压力,干脆自杀解脱了。
  
  记得当时母亲有个同事就说了一句:“这么承受不了压力,开始就不该来做外贸的。”
  
  是的,没错,在做外贸生意的过程中,几乎时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外贸行业里混过一些年头的业务员,几乎没有谁是一帆风顺地过来的,谁都有碰到空运或者索赔的时候。记得有一年冬天,我操作的定单太多,到最后工厂全都来不及,于是连续空运好几票货,那段时间我最怕接工厂电话,动辄就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说明天该送的货又来不及,肯定又要空运;也怕看客人邮件,出现好几票货到港后查验不过关的,因此发邮件来要求大金额的索赔。每当这个时候,我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加上没完没了的工作,每天加班到午夜,真的快要崩溃,有一天下午我干脆扔掉手上所有的事,一个人跑到酒吧狂喝了几个小时酒,那时还未天黑,酒吧还没有正式营业,就只有我一个顾客,已然趴在桌子上昏迷不醒,总算得到片刻的宁静,暂时忘记了工作上的折磨。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当天晚上我就醒了酒,偷偷溜回公司去加班了。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除非你跟我妈那个同事一样吊死,否则,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该做的事还是要一一做完,该承担的后果还是要咬牙承担。
  
  有一点是需要牢记的:不管什么样的艰难,都有成为过去式的一天。你看,我现在不是又活得挺滋润了嘛。


cutelisa:忍不住发个评论
看完上面这一段,我觉得真的是太对了,痛并快乐着,这就是外贸生活!

007merci:现在做外贸的人这么多,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gong8310:不错的文章,建议作者拿去发表,肯定很受欢迎,阿妙还是蛮好命的啦,能碰到这么好的师傅,羡慕啊

thepooh:忍不住的说,这篇真的好棒```我要拿下来以后再继续回味~
It's really a great help to me```Thx```

Litchi8294:多谢1楼了。工作忙里偷闲的时候看上几段,还是蛮愉悦心情的。呵呵!

cutelisa:48.听我舅舅讲古
  
  前文提到过,我的舅舅是个老外贸人,做外贸做了三十几年,去年光荣退休。每次的家宴几乎都有个固定节目,就是听舅舅讲古,讲的当然是外贸圈的古,全家大小二十几口人一起凝神倾听,以至于不是做外贸的亲戚们也都对外贸有了颇为深厚的理解,什么加入WTO呀、什么加设贸易壁垒呀,全家人都能热火朝天地讨论一番。关于外贸的话题,舅舅当然最喜欢对我讲,因为我是小辈当中继承这个职业的唯一一个(表姐已经叛逃),加上我有个十分出色的好习惯:听长辈讲话永远专注而热情、爱点头、爱提问、爱作恍然大悟状,所以,长辈喜欢对着我发言。
  
  其实,舅舅那些“古”,我都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我还是喜欢听他讲的,每次仍然觉得很有趣。
  
  关于索赔。有时我为客人的索赔要求而烦恼不已,舅舅知道了,坚决要求我态度强硬地对待客人,同时就要说起他以前被客户索赔的事来,他说他们工厂做坏了一票货中的一小部分,客户要求他们赔全数货款,还有因为耽误销售而产生的损失等等,他就毅然拒绝,经典语录是:“我只是打烂了你一篮鸡蛋里的五只蛋,只能赔你五只蛋的钱,你却要求我赔一只鸡,这不可能。”我听了大笑,既而喟叹:舅舅哪里知道现在的形势,客户越来越象上帝,他说要你赔一只鸡你就不得不赔一只鸡。毕竟,在过去的时代,只有省公司有进出口权,国外客户要到中国来做贸易,只能找你,所以你可以强硬。现在不同啊,你强硬,你还想不想做了?所以,唉,只能屈打成招,赔他鸡也好鸭也好,总之不能跑了这个客户啊。这是个很无奈的局面,似乎没有解决之方,惟有多多自己奋发,把货做好,不要给客户抓到这种机会吧。
  
  关于收汇。据说是有业务员数笔合同收不回货款的,造成巨大金额的漏洞。舅舅说,他那个时候也有业务员出现这种事情,先后几票货都没有收汇回来,舅舅知道了就半开玩笑地对那个业务员讲:“你真是活雷锋,白送货给别人不要钱,既然有这种不花钱的好事,请后面也给我发一票货过来。”然后又正色跟那人说:“做生意就是为了钱,又不是为了挣名声,钱都拿不到,你还做什么生意呢?”
  
  关于市场。每次我抱怨日本的市场太小,舅舅就会说:“没有大市场小市场,只有大公司小公司,再小的国家再小的市场,也是有大公司的,你的目标就是要找到并且抓住这些大公司。”他总是叫我不要有地域偏见,只要不是企图往热带地区销羽绒衣,哪里都是有生意可做的。他以前做外销员的时候做中东地区,在这种公司里似乎总是做美国的业务员比较自大一点,舅舅便意味深长地笑言:“你们做美国业务的赚的美金是美金,我做中东地区的赚的美金便不是美金了么?”
  
  关于竞争。舅舅总是说,市场竞争不应该是在相同质量下比拼价格,那只能是质量得不到提高,而价格越做越难做,直到做死,那属于恶性竞争;市场竞争应该是在相同价格下比拼质量,这样大家的质量都会越来越好,价格也不会低到离谱,这才是良性竞争。所以,以前他做业务的时候,做了很多年的老客户如果说别家的价格低,要求他降价,他总是坚持不降,并且跟客户说:“你可以到别家去做了试试,也许在质量、交期上面损失的钱远远超过你在单价上节省下了那一点点。”当然,这是要建立在自己的货物的确质量有保证的基础上的,如果你质量其实还没别人好,却也胆敢说这种话,那就属于诈唬了。
  
  临近退休的时候,舅舅把他多年来撰写的一些经贸文稿汇编成册,名曰《天涯海角行》,可惜他只为纪念,并没有寻求出版,只是印刷了送给一些亲朋好友而已。这书厚厚一本,比我这篇嘻嘻哈哈的什么机密要正经多了,我时常拿出来翻看,也许因为自己是做这个行业的原因,所以读起来很觉得有意思,也时时有收获之感。
  
  比如有一篇《浅议外贸销售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发表于一九八七年“江苏对外经贸论坛”,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看起来这篇文章的立意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文中提到:“……要改变官商作风,就必须大胆改革外贸企业的现有体制,首先应在企业内试行‘销售经理’制,以取代多年来的‘外销员’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主管外销业务的干部统称为外销员,而外销员这个名称显然是不正规的。实际上,在西方国家,企业里负责经营销售业务的职员均称之为销售经理(Sales manager),这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只是一种很平常的称呼。就是在国内,‘经理’也是很多的,即使只有三、五个人的小门市部,年经营额不过十数万元,其负责人也都可以立于‘经理’之列。相比之下,外贸部门的一个外销员,不但要主管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或者某一类商品的国际贸易业务,每年经手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美元的生意,而且与国内、外诸方面的业务联系也相当广泛。实际上,他们正是名副其实的‘销售经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许多干了十数年外销业务的老外销员,其名片上至今仍是白板一张,以至于在实际业务交往中时有‘身份不明’之嫌,无形中损害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篇文章花了大篇幅,只是为了纠缠小小一个称谓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见得我舅舅为人的较真性格,另一方面,今天我仍然不得不佩服舅舅提出的类似小问题是很有大意义的。前年我离开HH的时候,该公司只有五个业务部门,现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扩充成了十个业务部门,只要做得规模较大的外销员就能带领两三个助手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于是很多原先只是普通外销员的人都有了部门经理的头衔,另外还有一些部门副经理。这不正是公司领导用来鼓励和安抚人心的政策吗?诚如舅舅二十年前所言呀。可惜,他们意识得有点太晚了吧?
  
  所以说呢,那句老话还是说得没错呀:老人家吃过的盐到底比咱们吃过的米还多。咱们年轻人,有机会有时间的话,就多听听他们讲古,既有趣味,又有裨益,何乐而不为?

stevenliu:文采不错。的确写出了外贸人的酸甜苦辣!

jane1214:在阿里上也看过,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作者确实写的不错,很有文采。

shesha:满好看的~快乐的奋斗,奋斗的快乐

讽语者:精彩不断啊
期待作者的后续。
急切。

深水蓝:不错,真的写的很好。

花开的声音:
终于看到外贸人轻松的帖子了,一直看到的都是外贸如何如何难的.呵呵,很感动.

cutelisa:49.辞职,及辞职后的生活
  
  据我个人推测,在外贸公司里有超过50%的职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辞职;而在外贸公司的业务员群体里,则有90%的人常年处在对辞职的憧憬和渴望之中,不管最终他们有没有干成辞职这件事。
  
  再也不是父辈们那个对一家单位从一而终的时代了。和父辈相比,他们害怕改变,我们渴望改变;他们满足现状,我们“欲壑难填”;他们跟单位念旧,我们则早就看清楚“单位”这玩意儿不存在任何人文精神,你看,连老板们都时时声称:他们自己的个人行为是个人行为,而公司行为是公司行为。他们那意思是说,你有啥对公司不满的,他们也不负责任,那些令你不满的事呀,都是“公司”干的。于是你彻底迷惘了: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怪兽呢?
  
  也许因为你渴望更多的钱,也许因为你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方式,也许因为你发觉现在的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也许因为你想要得到某种自由,也许因为你想试试如果不朝九晚五会不会死,也许因为你连这个城市都想放弃而打算换个地方过,也许仅仅只因为你腻烦透了天天面对的几张老脸……总之,你想辞职!
  
  说起辞职,其实有两种,假辞职和真辞职。
  
  辞职还有假的?当然,离家出走或者割脉自杀还有假的呢。杜拉斯在她的《直布罗陀水手》里写:“有时候,人们收拾它(行李)不是为了走,而是为了让另一个人害怕。女人,所有的女人一生中都有一次不为任何事情就收拾行李。这么做是为了人家挽留你。”
  
  杜老太讲的是感情生活,在这里,姑且也适用于辞职这码事。我认识的人当中就有这样娘们儿气质的爷们儿,跑到领导那里去扬言辞职,其实不过是心中怀着某种想要达到的目的罢了,左不过是加薪升职,或者令领导同意自己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偏偏领导们很吃这招,就怕你辞职,你一说辞职,他们马上面儿了,无比慈祥地(以你进公司以来从未有幸领受到的那份慈祥)与你促膝谈心,问你到底为了什么要走,并拍胸脯表示说有什么要求公司会尽量满足,于是你就可以趁机勉为其难地答应留下,然后顺势提出你的要求。当然,这一切得建立在你是“骨干业务员”的基础上,商品社会嘛,你自身要有价值才硬气得起来呀,倘若你不过是区区普通小娄娄,手上也没多少业务,公司有你没你都一样,那你就别神经搭错妄图去以辞职来要挟了,不是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想想看吧,一个其实不过是在单相思对方的女人,收拾收拾行李威胁说她要走了,那会是什么结果?男人说:“OK,慢走,不送。”
  
  另一种就是真的有心要辞职啦,比如象我。辞职的时候,我也只是公司里的小娄娄,所以,一如所料的,公司并没有依依不舍地挽留我,真是令人失落。
  
  当然,即使我不是什么大人物,公司对于我的走多少还是有点心痛的,毕竟他们曾经把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培养到现在,说不准将来什么时候就能帮他们赚大钱的,现在忽然说走就走了。唔,想到这点,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愧疚和留恋。
  
  慢着,还是收起我的那点不值钱的人情味吧。公司的那份“心痛”,不光是深深埋藏在它的心底而已,看,它给我开出了帐单:违约金十万元,培养费四万多元(包括工作的最初两年我参加交易会和出国等费用),另外福利分房按照市场价补交钱。咳,违约金我听说过,这么高的违约金我还真没听说过。可惜我不是个会争斗的人,统统按要求交上,但求赶紧了断。
  
  就象给分手的恋人索去一笔分手费,金钱一洒,顿时感情全无,原本保留的什么愧疚什么留恋全都彻底涤荡。
  
  这就是我的辞职经历,虽然跟公司的这番纠葛上很不愉快,但辞职所带来的那份新鲜和轻松还是十分迷人的。递上辞职报告后的一个月,按照要求还要来公司交接工作,那个月是最快活的,来上班不再是基于无奈,而是属于友情出演,带着点儿玩票一般乐趣横生的滋味。没有人管你了,谁跟你辞职的人过不去呀?大家伙都羡慕你,羡慕得不行,个个心猿意马。
  
  这个时候,你得竭力地低调,掩饰你此刻与众不同的身份优越感。即使是在那个让你腻味透顶的食堂,你也该对那些你腻味透顶的午餐表示出万般缠绵的留恋。当旁边的同事们不无嫉妒地说:“你好啦,可以告别这些猪食啦。”你务必十分伤感地回答:“虽然是难吃了点,可是真要再也吃不到了也觉得很舍不得呢,说不定以后吃得更差呢。”而如果你稍微流露出一丝终于熬出头的兴奋感,小心被幽怨的眼神们淹死。
  
  说起我的辞职,当然跟XIA有关,他起意要离开公司单干,和我谈带我一起出去,他一个劲地表示完全尊重我的意见,我要是不愿意就不用考虑他的提议,并说给我一段时间考虑。而我呢?我这没出息的差点没开心得跳起来,一迭声地答:“不用考虑,我愿意!”
  
  可不是嘛!辞职是个美梦,现在美梦成真,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家中长辈们一度竭力阻挠我辞职,尤其是在国有公司坚守了一辈子的舅舅,他多次找我谈心,力图劝说我放弃辞职的念头。他说:“国有公司有福利保障,你至少把孩子生出来再说吧。”我说:“要命,难道我现在就要为那个还不知道在哪里吃草的孩子而缩手缩脚?”
  
  他又说:“你跟着XIA出来干,就永远是个助手的功能,顶多算个高级助手吧,客户永远是他的。虽然你也有公司股份,但这只代表你能拿多点钱而已。”我没有敢告诉他:其实我打心眼里愿意永远做个高级助手,让什么女强人的野心见鬼去吧,我乐得不用承担太多压力和顾虑,只要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要知道,我的生活已经被其他的事情排得太满,哪里还有空来钻营这个死外贸。以后呢?谁管以后!只要XIA继续干死外贸,我就继续做我的高级助手。哪天他不干了,我就换个地方玩去,坚决不再做死外贸了,人生何其短,难道要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吗?
  
  总之,我顶着全家人的反对,毅然地辞职了。
  
  外贸公司业务员辞职后的去向,多半是自己出去单干,继续干死外贸的老本行,国有公司里的业务员们也许人人都是将这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的吧。
  
  既然在公司也是做死外贸,辞职出来也还是做死外贸,那有什么不同呢?又何苦要费事辞职呢?
  
  当然有大不同。
  
  人尽皆知的,当然是钱的问题,在公司干,你只能拿利润的百分之十几(最新行情),自己干,利润几乎全进你自己口袋,这相差实在太大。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改变。大家都说,从HH辞职出去的业务员,几个月或一两年后再见,个个都看上去比原来年轻有活力,气色也好。为什么?没人管了自由呗,没人烦了心情舒畅呗。
  
  而我和XIA的小公司更是个异数,XIA一向的观念是:“钱是永远赚不完的,我们不要做太多,做得轻松,然后赚差不多够用的钱,也就行了。”我十分赞同他这个观点,所以我才可能跟着他。我们离开公司后,刻意回绝了比较麻烦的一些客户,保留的业务量只有在公司时候的一半,人十分的轻松,辞职至今我几乎没有再体验过加班的滋味,有什么事情不来上班只要互相打电话说一声,到淡季的时候,我们俩就会轮流出去度假。很多工厂的人都说:“哎呀,HH那里一进去就感到硝烟弥漫,从HH辞职出去的别的业务员开的公司里也是一派忙乱,只有你们这里真是清净得好象咖啡馆一样呀。”
  
  我和XIA在办公室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最近有什么新开的好吃餐馆?哪个楼盘好?团购的汽油桶要不要?那个获奖的电影有没有出碟子?小龙虾什么时候上市?周末到哪里去玩?下一个长假到哪里去旅游?
  
  很偶尔的,才会说一句:客户那里今天有什么事吗?答:没什么特别的,都处理好了。
  
  幸福是没有标准的,适合自己就好。对于我来说,幸福就是:有一点钱,有一点空闲,还有一点为之努力的目标。这就是我目前的幸福生活。
  
  我不是聪明能干的。我只是幸运的。

cutelisa:50.外贸机密Q&A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也没什么更新鲜的了,我这说故事的人吧,也可以鞠躬谢幕收拾收拾回家歇着啦。说好要写五十节的,那最后这一节,就以一些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来结束吧。
  
  (1) Q:我目前在做外贸,可我真的很讨厌这个行业,每天早晨去上班路上心情都觉得很郁闷,该怎么办?
  A:首先,讨厌就别做了。然后,如果你尚且还在做着,那就努力别想着它有多讨厌。萨特说过:“若要体会激情,那就必须做出一副激情满怀的样子。人就是一种履行仪式的存在物。”你试试看明天早晨起床上班的时候欢呼雀跃,不停地自言自语:“太棒了,我好喜欢做外贸,今天又可以去办公室做外贸了。”哈,是有点傻,但没准有效。
  
  (2) Q:听说外贸是夕阳产业了,我还要不要投身这个行业?
  A:你难道不知道吗,黄昏也能恋,夕阳也能红嘛。再怎么变,生意总是要做的,顶多是做生意的形式会有改变罢了。怕什么,到时候它变你也变。
  
  (3) Q:我已经进了外贸公司了,目前闲着也是闲着,要不要考个外销员资格证书什么的?
  A:别考。考试虐杀脑细胞。那个证书是废纸。(这样答会不会被什么考试中心追究责任?)
  
  (4) Q:我还在上学,准备毕业后进外贸公司。我要不要考个外销员资格证书什么的?
  A:考。应聘竞争的时候这张废纸有作用。国有企业还没有先进到啥也不看就光听你嘴皮子功夫的地步。
  
  (5) Q:现在生意不好找,好象是抓到什么客户就做什么东西,所以我想什么都做点,服装上毛针织绵针织梭织,还想学学皮鞋咋做,你看我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成功?
  A:英国作家赫胥黎在他著名的《美丽新世界》里就讲过了嘛:“专才有助于美德和幸福,而通才为知识上的必然之恶。”除非你能在每个项目上都磨练到成为专才,否则你还是揪着一个品种猛攻吧。每个品种的圈子里都有比你厉害的,你还混个什么?
  
  (6) Q:我入行三年,才被第一块馅饼砸到,后来又过了一年半,才来了第二块。我失去耐心了,有点想放弃。
  A:据我推算,天上掉馅饼的频率呈现加速度曲线,最开始最难掉下来,越往后掉得越多越快。没听人说嘛,“越没越没,越有越有”。你这时候放弃就可惜了,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就会被噼里啪啦的馅饼砸得晕头呢。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的业务水平的确在提高。天天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地等,馅饼只会跟你无缘。
  
  (7) Q:倒霉,我没有遇到一个象XIA那样的好师傅,我是不是完蛋了?
  A:相信我,大部分人都没有遇到XIA那样的好师傅,可很多人照样发展得很不错。好师傅是捷径,但绝不是必要条件。
  
  (8) Q:哇靠,我现在发达啦,在公司里我业务做得名列前茅,我是不是可以在同事们耀武扬威了?
  A:请到老板面前去耀武扬威,此刻最在乎你的是老板们。
  
  (9) Q:我是女孩子,听说外贸不适合女性,我还要不要加入?
  A:唯一最适合女性的项目是生小孩!所以,别听他们的,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并且对将会承受的压力和辛苦有所准备,那你就来吧。另外,记得《堂吉柯德》里说过吗:“女人正正经经想问题比不上男人,但无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急中生智的本领却天生胜过男人。”要知道,做外贸总是突发状况太多,太需要咱们女人急中生智的本领啦。
  
  (10) Q:我想辞职,可是害怕自己出来做没有保障,万一哪天生意跑了,我不就没饭吃了吗?
  A:难道你们公司老板承诺过你,即使你的生意跑了,也继续按现在的标准发奖金给你吗?就是说啊,不管你是在国有公司做,还是自己出来做,都是一样:有业务就有饭吃,没业务就没饭吃。唯一的区别是:自己做的时候没业务也就自己难受难受罢了,在公司要是没业务,你就不仅没饭吃,还得受老板的气。
  
  暂时就只想起这十个来,那就到此结束吧。
  
  故事总要结束。而生活却在继续……

cutelisa:后记
最初起意要写什么所谓的机密,其实是受了一个美国人安东尼的启发,他是个好厨师,他也是个幽默的作家,我很喜欢看他那本《厨室机密》。
  
  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游戏的心情,想哪儿写哪儿,有一搭没一搭的,平时也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写文章,所以拖了很久才完成,回头一看,这么十来万字竟然写了一年多了。
  
  文章里写了太多的个人经历,直到后来阅读的人多了,我便有点后悔,感觉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再想想,咳,我这人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狷介起来呢?顶多不过是被熟人看出来是本死丫头写的罢了。
  
  我是不是说了点那啥,HH公司的坏话了?咳咳,这个,这个,你要知道,任何公司都会被自己的职员说坏话的嘛。
  
  至于文中提到的一些出场人物,就请勿对号入座了。只有那个KEVIN多次申请我为他增加戏份,可惜他也没拉来什么赞助,所以我没答应给他加戏。他只好在此后记中特别拜托我顺便帮他作个广告:他还未婚哦!适龄未婚女青年有兴趣者可由我代为联系此男。
  
  还有就是,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就以为我是个外贸高手,于是拿很多问题来问我,还特崇拜我。真是无比汗颜。郑重声明:我做外贸并不算特别在行,我只是对观察和总结比较在行,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反省一下:我要是把在这里叽里咕噜琢磨文章的劲头拿去钻研业务,可能我早就做发达了。
  
  感谢后花园的姐妹!感谢天涯的网友!
  
  最后,偷换凯鲁亚克的一句话:外贸就象一个牡蛎,要我们去打开,珍珠就在里面。
  
  “珍珠”不是指金钱和名誉,而是,生活。
  
  (THE END)


深水蓝:作者写的很幽默也很实在。我的公司跟作者的公司类型比较类似,所以有同感,但没他那么幸运

gbhelen1689:文章写好好呀,拿回去好好读几天!

冬冬龙:也希望+自己多多进步 象1楼一样有值得回忆的时光! 加油加油加油!

linjinjin68:很精彩。已经看到第二页了。呵呵。

dingding0320:真好看啊!收藏,留着以后再看再看再再看!

xueqing0516:佩服
你真厉害,苦中作乐,跑龙套都那么高兴,我一定象你学习,乐观一些,总有媳妇熬成婆的时候.

Sally2006:曾经看过,作者写的很不错!
他们当时应该是在进出口权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形式下在国企里做的吧?那时候多好不用愁找不到客户!现在竞争急剧激烈啊!客户不好找,大客户就更不好找了。
反过来说,我感觉我们现在的处境要比他们当时跟具挑战性!哈哈--------------

linjinjin68:今天过来继续接下来看。我回个贴先,,希望这个贴不要沉了。找着方便些。呵呵。

wangjunjie:有意思,看的时候笑的不停,被人事部的抓啦

linjinjin68:刚刚去天涯那里注册了一个帐号。呵呵,,准备拷下来找印出来。文章感觉写得太好了。可以出书了。呵呵。

lucysunrise:是个很不错.很激励人的文章.尤其对我们外贸人而言.真是注入了一股催人奋进和向上的力量.
支持~~!

Shawn31:这作者也是个小才女啊,呵呵,许多外贸女子真强!

towang:顶,好帖继续啊,期待。

allengulei:看完一篇中篇小说了!1楼真是好兴致!

英雄泪:长见识了,不错!!


yylove:狂顶,LZ和我情况比较相似,但是我可就没LZ这么好的运气啦,此致酝酿ING

big-melon:
晚上没什么事,静下心来看这篇贴子。写得真的是很好,很亲切的感觉。

big-melon:
五一放假,抽空把这篇文章看完了。真的很不错。谢谢Lisa姐的转贴,更要谢谢原作者的分享(只是不知她是谁呢)
里面很多句子提的真的很有哲理性,透露着智慧的光芒。

lynnnanya:看了半天,一气呵成,摘抄了很多经典的经验,陈安之说做外贸的人要寻找精神粮食,外贸路的前辈们真的给我们新手带来了太多的精神粮食,发自内心地谢谢你们。

驿马千柔:谢谢Lisa的推荐。
好多呀,才看到15,先作个标记,下次再来。

helenxiao111:看过了,在贸易人上面!

lio999:看到这么多感受好深的,感觉作者有点..
港不出来了``感觉她满狂的..

lio999:还有没有啦?外贸路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W
U5]p5W @$oS
等着呢

lio999:长见识了,不错!!

CARRIELEE:忙里偷闲中把它看完了。
很不错。
现在的感触就是,刚出来后找一家像模像样的公司是最重要的。

zhongfen:1楼
1楼,你好有心哦。。。。

William_Chan:无语~~~~~~~~

cou1212:看了受益很多啊!!

chanyidao:我和1楼的理想是一样的 我也想做一个自由的撰稿人啊 可是也和年一一样的无奈啊我也行了贼船了啊没办法人还是要生活的啊

lucky-la:推荐:《外贸机密》讲述外贸人的酸甜苦辣(完)
很受用 ! 谢谢了!


lucky-la:1楼
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生活总是叫人无可奈何。

dellistyle:这文章在阿里巴巴上有吧,怎么就那么眼熟呢?

cutelisa:
原帖是发在天涯论坛的,我已经注明了是转载并且贴出了原帖地址,文章好大家都转载啦 ~

Alice.sun:实在是不错啊,很有味道啊.

SerenaGuo: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片文章,不能说写的好,也不能说讲的,反正看了就是觉得挺得劲的
呵呵,很好

lmjnumber1:不是一般的不错,是很不错,呵呵

kangxijun:1楼太厉害了,做业务写文章都不错,佩服,我要能做到这样就满足,向1楼说的,生活需要一点点金钱和一点点空闲.我喜欢

hy1386:写的真好
写的真好,这样的文章越多越好

fushen0812:写的的确不错,让我这个讨厌看长篇大论的人也全看完了,LZ你太厉害了。哈哈。

fushen0812:痛并快乐着,真的很有道理。

☆※01&☆:哎呀,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星期,边看边回味,真是太有意思了,,呵呵..也结合一下现在自己的状况,取长补短吧.特别是人际啊,师傅啊,,遗憾的是没多少谈客户那方面的..

海狼凌云:总算看完了,看了大半天
感慨颇多,不便一一祥述.....

cashioshi:挺有意思的,^-^
实用而又幽默,厉害啊!

米轩媚儿:比我们公司强,小!什么都没有!人情冷漠!!世态炎凉!!枯燥!无聊!最主要是想跑龙套都没的跑!! 一个字……惨!! 只有上网,还不敢聊天,不敢看有图片的网站!!

……我什么时候有出头之日啊?(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来公司13天:()

FOBCIF:我们宿舍10个人,目前8个作外贸的 我是英语专业的
还有 我的同学 不管学什么专业的 最后找不到工作 说 算了 作外贸吧
晕 全是外贸啊


sonjarnow:看完!
感觉脖子僵了。

chem:好帖
真是精彩啊...好帖

peterteddy:我也看完了,从一点多到现在...精彩!

fatjack:看了。很喜欢啊。辛苦了。1楼

yangfan60302:顶起来不要沉了!!!!

babyfatjj:受教呵
THANKS.

blueyw:呵呵今天中午罢工了,为了看完这篇文章

断肠人:没想到在公司还有这些有趣的事,羡慕你们有几个好朋友一起面对困难,多苦的事我都不怕,就是怕没有人和我站在一起。如果你是我老板多好啊,起码可以开心的工作,能体谅下属的老板现在已经很少了。

zcm520520:best article!

凌波微步:精品好文呐
真的很喜欢这篇文章啊.作者笔锋犀利却又文字流畅,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以幽默的笔调在嬉笑怒骂中揭示了外贸中的很多实质性的东西,让人发笑之余又能学到很多的外贸知识,实在是一篇好文啊,比枯燥的刻板说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很佩服作者,也个真性情的女孩,向作者致敬,同时也要特别感谢1楼lisa的倾情推荐.

Kaca:选择外贸,俺们一点都不后悔。

cheney0215:好书!!!!!哈哈后

奕帆:好东西!看了一上午!!

CASSIDY313:真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断断续续终于把它看完了,谢谢1楼的转载哦!

Arno:好贴啊,受用中,,呵呵,,

推荐:《外贸机密》讲述外贸人的酸甜苦辣完转
文章首发表于:2006-3-29 11:56
点击阅读全文

心路历程

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也就是推进公私合营推进国企

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也就是推进公私合营推进国企

倚道集运: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也就是推进公私合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也就是推进公...

我遇到了难题我到底该不该辞职好烦如果不

我遇到了难题我到底该不该辞职好烦如果不

jessicabag:我遇到了难题,我到底该不该辞职?好烦。如果不是有一个客户特别认可我,...

恋爱长跑得之不易修成正果我和小李先生在我初

恋爱长跑得之不易修成正果我和小李先生在我初

小李姐姐:恋爱长跑,得之不易,修成正果我和小李先生在我初中的时候认识的,他比我大...

今天我被FIRE了今天我被老板FIRE了理由

今天我被FIRE了今天我被老板FIRE了理由

曲子:今天我被FIRE了今天我被老板FIRE了,理由是我比较文静,不主动与人沟通,不适合...

常跑医院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最近一段时间住院了

常跑医院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最近一段时间住院了

Angela123@:常跑医院,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最近一段时间住院了,小毛病,做了个小手术。...

外贸学得再多却无用武之地我是个学外贸的中专毕业

外贸学得再多却无用武之地我是个学外贸的中专毕业

超导体:外贸学得再多却无用武之地我是个学外贸的中专毕业生,由于对外贸的狂热追求,...

外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