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国内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俄罗斯起草了一份草案,向生产和进口玻璃制品等企业征收垃圾处理费。
然而,与此完全不同的是,瑞典选择从邻国进口垃圾,将垃圾转化为宝藏,为其国内家庭供暖。
俄罗斯环境保护部正在制定一项法律草案,预计将向生产者和进口商征收部分产品的垃圾处理费。
第一批纳入征收范围的产品包括玻璃制品、PET包装、纸板、金属容器、家用电器、轮胎和家具。如果是进口商品,费用将由海关征收,费用的征收标准尚不清楚。
在中俄最大陆路口岸的满洲里港,前段时间中国开展的“绿篱”专项行动也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自满洲里港口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以来,包括走私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废渣、废催化剂、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废物等工业废物和旧衣服、建筑垃圾、家庭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通过隐藏、伪报告、使用他人许可证走私不符合进口固体废物环境控制标准,坚决把外国垃圾挡在国外。
不同的是,有一个国家喜欢把邻国的垃圾收进口袋,那就是瑞典。瑞典位于北欧,每年进口80万吨垃圾。如果你认为这是“助人为乐”,那你就错了。瑞典将垃圾转化为热能,为当地居民家庭供暖。而那些垃圾出口国也要给予补贴。此外,瑞典还瞄准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家,希望这些国家将来能将垃圾出口到瑞典。此外,土耳其、希腊等垃圾处理落后的国家也可能与瑞典合作。事实上,瑞典并不是不生产垃圾,而是因为它的垃圾回收技术太发达了。在产品生产之前,制定了相应的回收流程。与此同时,该国的自动收集系统也发展成熟,在瑞典随处可见。
垃圾处理是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主要的常见做法是填埋场。其优点是技术成熟,处理成本低,地表清洁得更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垃圾种类繁多,许多垃圾不易分解,导致大量细菌和病毒残留,沼气、重金属等隐患潜伏;垃圾泄漏液也会长期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作物生长。因此,简单的收费制度不是治标之术,遵循瑞典的产品生产工艺和后处理技术才是科学之道。(编辑: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