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产品包装和标签来设定外国进口产品的技术贸易门槛。
早在1975年12月31日,法国就颁布了第75-1349号法律法规,所有商品的标签手册、广告传单、使用手册、保修单等情报材料都应强制使用法语。与此同时,中东、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各种强制性标志要求。目前常见的产品标识包括原产地标签、产品警告标签、食品标签、纺织生态标签、机电产品能效标签、玩具年龄分类标签等,基本涵盖食品、动植物产品、工业产品等产品。
据不完整统计,从1月到8月,国外新增了40多项与标志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草案)。然而,由于中国产品不符合进口国标志的要求,国外通知、退货和召回的案例越来越多。产品标志要求正成为国外进口产品的主要技术贸易措施之一。
新兴市场正在建立产品标识体系,主要体现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等质量安全要求。为了保护人类生命安全,保护环境,防止误导用户,厄瓜多尔于6月发布了液体加热、烹饪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技术法规草案,规定了标签要求。8月,为了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等目标,墨西哥发布了新的立式泵强制性标准,包括标明能效等级的能效标签要求。上述项目是各国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的重点,中国出口企业必须了解和掌握。
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等发达市场产品标识体系相对成熟,呈现社会化、电子化等发展趋势(CPSIA)要求儿童用品强制贴可追溯标签,必须能够让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了解产品制造商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相关信息。7月,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为纺织品实施“社会标签”制度,制定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整个服装供应链制定质量标准。目前正在讨论的标签标准包括符合社会标准,特别是工作环境、合理工资、环境和人权标准。同时,消费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第三国服装的生产环境。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还发布了一份新的指南文件,在电子产品屏幕或网站上标记数字标签。电子标签具有节约成本、提供更多信息、远程更新等优点。虽然上述要求目前只在少数国家和一些商品上实施,但随着发达经济体区域合作的加强,预计将越来越受欢迎。
此外,产品标识需求不断更新,具体内容日益详细。4月,印度标准局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注册制度法》下的自我声明标签要求。自我声明语句必须标注在产品本体和包装上,字体大小至少为12号或商标字体的1/4。若商标字体的1/4小于6号,则表示字体的最小值必须为6号。自我声明必须雕刻在产品本体或印刷在产品包装上。
综上所述,由于产品标识问题,中国出口商品的退货、召回和通知风险正在上升。今年5月,由于产品上没有“背包和太阳镜输送到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产品上没有“MADEINCHINA标志被退回。6月,法国拒绝在中国进入一个手持工作灯的港口。通知原因包括标签未标明原产地、额定电压、保护指南、产品型号或引用标准等。8月,一批出口到美国加州的工作灯被退回返工,因为产品上没有贴上警示标签。
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企业:一是跳出盲区,提高认识。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质量的理解停留在保证产品的材料、技术和技术上,认为标签与质量无关,不影响销售。二是拓宽渠道,提高能力。目前,各国对标签的要求层出不穷。一方面,企业应更加关注各国官方网站的最新趋势;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国内政府和机构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相关产品标签的政策信息。三是加强制度,严格控制,加强标签知识学习,完善合同审核制度,将标签纳入合同技术审核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