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在技术和市场质量方面享有良好的声誉。早年,德国公司对外国并购邀请不感兴趣,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和市场规模的缩小,一些德国公司不得不接受并购邀请。近年来,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德国并购市场,约20家德国企业被中国公司收购,其中三一重工集团收购德国水泥泵制造商Putzmeister。鉴于中德文化差异和并购后品牌忠诚度可能不可持续, 一些德国业内人士对并购后的情况表示担忧。但也有分析人士反对。他们说,在德国大众并购保时捷跑车业务后,保时捷仍然是原来的保时捷,根本没有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通过并购,中国企业可以从德国企业学习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也可以借助德国品牌进行产品营销,在欧洲市场获得立足点。
德国一家高端水泥泵公司第一次见到中国最大的建筑机械设备公司三一重工集团时,“一见钟情”。
中国三一重工集团以4.5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德国水泥泵制造商Putzmeister。CEO Norbert Scheuch在谈到这起并购案时说:“这是完美的搭配。”
这一并购案被认为是目前中德两国之间最大的公司并购案。
如今,中国投资者在德国掀起了并购热潮。并购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属于家族企业,曾经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西门子和宝马的故乡,中小企业几乎雇佣了60%的德国劳动力。
许多中小企业技术良好,产品需求巨大,尤其是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德国中小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紧固件和阀门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德国凭借其卓越的贡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用中小企业来定义这些德国企业可能是不合适的。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是指雇佣工人不到250人,年收入达到6000万美元的企业。然而,德国所谓的“中小企业”往往雇佣数千名工人,企业利润数亿。
德国中小企业往往有两个特点:私人所有权和家庭管理。
德国中小企业稳定有序的经营模式使德国相对稳定地度过经济危机,而在场危机中,欧盟其他国家摇摇欲坠。
在全球市场上,客户往往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德国制造”的产品。因为德国产品往往意味着高质量、快速交付和良好的商业声誉。
因此,考虑到德国产品的良好声誉,想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好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对德国公司非常感兴趣。
德国中小企业协会负责人Marcc Tenbieg说:“中国公司知道他们可以快速模仿别人的产品,甚至可以达到80%。但其他20%,即“德国产品质量”,是无法模仿的。”
近年来,中国公司收购了水泥泵制造公司Schwing、Medion,家用电器供应商、车门制造商Medion和汽车控制系统制造公司Preh。大约有21家德国中小企业找到了中国新买家。
通过并购这些德国公司,中国公司可以利用这些声誉良好的公司品牌进行营销,从而在欧洲市场获得立足点。此外,通过并购德国公司,中国公司可以学习德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Tenbieg表示,中国公司逐渐意识到,建立一个好的品牌比快速获得短期利益更重要。
过去,德国公司对海外并购邀请几乎不感兴趣,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市场需求的萎缩,一些德国公司开始用双臂拥抱中国并购。
当然,中国经理和德国员工之间存在文化差异,由此产生的差距可能不容易客户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但问题不仅在于文化差异。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中国公司收购这些德国公司后,德国公司的原始客户是否仍将保持一如既往的客户忠诚度? 目前还不清楚这个答案。 许多德国中小企业往往位于一些小城镇甚至山区,当地客户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业内人士说:“如果一个家庭几十年来一直在管理和经营一个企业,企业主的后代继承这个企业是很自然的。如果当地人知道甚至熟悉企业主,他们通常不愿意看到这些企业被外国人收购。外国人可能会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企业,但他们肯定会忽视他们的员工。”
一些业内人士警告说,从长远来看,中国并购者可能会损害德国的这些中国企业。 因为这些中国并购者对这些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感兴趣。三一重工集团在德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工厂。它将保持“Putzmeister“这个品牌,但三一自有品牌最终获得主导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反对大众与保时捷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反例。保时捷被大众汽车收购后,保时捷仍然是原来的保时捷。
中国并购的目标企业往往在世界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先进的技术。一旦该技术与中国企业的市场资源和生产成本资源相结合,并购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优势和协同作用。
虽然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破产企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原因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市场,所以中国战略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健康的德国企业,从长远来看不会失去竞争,这种收购也会给我们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好处。(编译:吴一辉)
家用电器供应商Med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