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入世经验借鉴

  “入世”在即,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WTO的新成员,怎样应对“入世”挑战,利用自由贸易原则最大限度地获利,并根据有关特别规则自我保护?获得答案的捷径也许就是从别人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那里获取经验,老祖宗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经济很多特点与我们有共通之处,由此,印度成为软件开发和生产大国的经验尤其引人注目——
  
  印度: 摒弃过度的贸易保护
  
  印度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发起国之一,又是世贸组织的创始成员。但是,印度最初仍以各种理由坚持贸易保护和外汇管制,致使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贸易发展缓慢。从1965年到1989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1.8%,而且经济结构较落后,国际竞争力低下。
  
  1991年起,印度开始实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改革,减少关税和非关税限制,放松外汇管制。1992年到2000年,印度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提高到了5%左右,大大高于贸易保护时期的发展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辟了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软件工业,印度目前已成为公认的软件开发和生产大国。
  
  1995年WTO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贸易全球化。拥有10亿人口和巨大市场潜力的印度,自然成为它们的一个重要目标。1998年底,印度和美国达成协议,允诺在今年4月1日取消所有进口数量限制。
  
  被迫取消进口限额后,印度政府更加认真地对待WTO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印度商业部首先提出,政府将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制,确保进口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伤害,并将通过扩大政府采购,扶持国有企业发展。印度政府还声明,根据WTO有关粮食安全等“非贸易考虑”的规定,鉴于印度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巨大,在农产品进口中,印度将保持“必要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打开国门的同时,印度还加强了反倾销措施。印度政府认为,WTO关于反倾销的规定是成员国保护国内工农业的有力武器。1998年4月印度成立了反倾销管理总局,负责受理企业提出的倾销投诉并开展调查。现在印度从对倾销案件开始调查,到裁定是否征收反倾销税,通常只用7个月时间,比欧盟一些国家的效率还高。
  
  在北美乃至全世界的服装等轻工业市场上,墨西哥是我们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强调“我们不是高手,但我们能学习”的墨西哥入关后的经历是我们现成的学习案例——
  
  墨西哥:在竞争中发展自我
  
  1986年,墨西哥正式入关。90年代起,墨西哥加快了自由贸易步伐,不仅扩大进出口,而且积极在海外投资,利用别国廉价劳动力,将产品打入富国市场。目前墨西哥已经从一个10年前还较封闭的国家,跃居为世界第八大出口国。
  
  加入多边贸易协定后,墨西哥实际上是开放与保护并举。随着进口商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墨企业受到强烈冲击。墨西哥政府通过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设置原产地规定等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企业。据统计,墨西哥征收反倾销税之多,在世界上居第五位。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实施,美国公司大举涌入墨西哥,但墨西哥没有亦步亦趋地仿效美国公司,而是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墨西哥人喜欢说,“我们不是高手,但我们能学习”。与此同时,为避免由于进口自由化带来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墨西哥政府积极调整出口体制,切实加强对制成品出口的支持,将扩大制成品的出口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资金、外汇、税收等方面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倾斜,国家外贸银行和进出口基金为出口提供大量贷款,使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去年,墨西哥制造商向国外提供了价值1200多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玻璃制品、钢材、水泥和汽车。尽管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跨国公司下属的墨西哥分公司,但约有500亿美元来自国内的工业部门,这个数字相当于1994年的5倍。
  
  墨西哥大企业在入关后的应对措施之一,是同外国公司联营,由墨公司负责在本国市场销售外国公司的产品,而外国公司则在它们的国内市场上经销墨西哥公司的产品。自由贸易不仅使墨西哥成为出口大国,而且使墨西哥企业家更加了解世界市场。目前,墨西哥的制造业出口超过了长期以来该国一直严重依赖的石油业收入,并保证了墨西哥经济较稳定地增长。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不足2500美元,已经增加到目前的5000美元。
  
  东南亚入关后利用贸易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产品的贸易政策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启迪——
  
  东南亚: 根据形势调整政策
  
  东南亚许多国家加入多边贸易协定时间较早,其间不少国家的贸易政策是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的。
  
  为迎合WTO的需要,马来西亚从1995年开始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逐步取消了与贸易投资协议不相符的政策。但是,马来西亚并未放弃用WTO有关协议中的灵活性措施,来保护国内工业。以汽车为例,由于它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将汽车排除在承诺以外,因此它继续维持着较高的关税。马来西亚政府官员指出,由于本国在WTO中所承担的义务随全球贸易发展而不时变化,因此政府要不断审查自己的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变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国内工业发展提供便利,提高它们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和竞争能力。
  
  泰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原始缔约方。虽然泰国政府一直执行外向型经济政策,但它也充分利用WTO的准则,保护自己免受大国不公正贸易限制的伤害,同时注意调整政策,以维护自身利益。泰国最初在加入WTO时,只专注于促进工业产品出口和吸引外国投资,而忽视了对农产品市场的保护,使很多泰国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前些年发生的经济动荡使泰国意识到,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没有强大而稳定的农业做后盾,经济危机来临时国家就会遭受更多磨难。近几年来泰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策略进行了积极调整,除对偏远地区的农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实现粮食自给外,更注意帮助较富裕的农民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
  
  菲律宾1979年入关,1995年1月成为WTO的创始会员。菲政府利用这一机遇积极推动出口,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但自由贸易也给经济带来一定冲击。由于失去关税和其他保护,国外工业产品大量涌入,菲律宾国内刚刚起步的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对此,菲律宾政府已经注意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充分利用WTO给发展中国家的缓冲期限,进行自我保护。
  
  东欧国家一直处于我们视线的边缘,实际上,东欧几个国家入世后的举措和由此引发的影响非常值得玩味——
  
  东欧国家: 加快转型适应竞争
  
  在东欧国家中,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4国入关较早,但它们并没有因此加快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没有严格按照当时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加快对外开放和实行贸易自由化改革,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了有限的进出口权力下放。
  
  1995年WTO启动后,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蒙古、拉脱维亚等也相继入世,这些东欧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改革加快,关税、非关税措施及投资限制大大削减。目前,上述国家的关税水平都比较低。2000年,保加利亚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3.88%,匈牙利平均进口最惠国待遇关税在6%左右,波兰平均进口税率在9%左右。它们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
  
  由于“二战”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东欧国家在如何适应WTO的要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行了彻底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立法,使有关法规逐步达到WTO要求的标准,如增加外贸政策的透明度,使所有贸易伙伴都能机会均等地进入本国市场等。同时,为维护自身的经贸利益,一些国家在WTO各成员国共同议定的规则下,对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如保加利亚1998年给40个国家以最惠国待遇,给111个国家降低关税的待遇,而对47个最不发达国家,则全部免除其进口关税。总之,加入WTO后的东欧国家无不着力加快经贸体制的转型,力争使本国的经济机制,更加适应WTO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的早日腾飞。
  
  毋庸讳言,融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在给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挑战。这固然包括自由贸易对落后民族工业和弱小市场的冲击,但更主要的是由非公平贸易规则造成的不应有的伤害。由于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存在,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联盟目前仍然主导着世界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谈判桌上就处于不利地位。两个阵营间的分歧从迟迟无法启动的全球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便可见一斑。这一矛盾的最终解决将有赖于发展中国家走向团结,用一个声音说话。